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2021-09-07 14:24杨晶
科技风 2021年19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双师型队伍建设

杨晶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指导性方针。应注重教师水平的提升,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其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运而生,不仅能够提升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其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满足高职教育发展所需,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深入探究,有效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之中,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所谓“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同时具有教师资格和相应的职业资格,属于一种复合型人才。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具有文化课教师的文化和学业理论水平,在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方面较强。在相关的专业技术方面,具有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营之中,还可以基于此指导学生创业。这一类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持久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并基于专业特点进行培养创新,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相比2018年,2019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平均占比增加5.5%。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

1.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要性

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双师型”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使用经验,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其二,高职院校科研事业发展需要“双师型“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申请科研项目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其三,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必要性,但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双师型”教师数量低于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29.4%的院校占全国高职院校数量的20.1%,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发展不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较快,一些实力较差的院校则建设缓慢。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2.1“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在有关方面针对性进行规划设计,或者规划设计不科学,导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与“双师型”培养相关工作存在矛盾,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时间不足,影响培养效果;其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有关方面收效甚微。

2.2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根据实践研究,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较差,相对较为“散漫”,从而影响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主要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是否成为“双师型”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应该尽力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减少其他方面投入,以免因消耗精力而影响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教师参与热度降低。

2.3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根据实践研究,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较差,相对较为“散漫”,从而影响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主要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是否成为“双师型”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应该尽力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减少其他方面投入,以免因消耗精力而影响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教师参与热度降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保证相关工作优质高效进行,必须加强保障性制度体系的设置,如何能够使教师这一主体增强参与积极性,表现较强的主动性,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话题。

2.4“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滞后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工需要持续开展,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双师化”不断提升。通过实践研究,一些高职院校在有关方面的管理工作滞后,投入不足,过于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导致一些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双师化”队伍建设进程。正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一些教师在“双师化”过后才能中,存在一定困难,而这一困难未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教师的“双师化”信心,致使其动力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其二,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落实较差,影响实际效果。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投入,实现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的支援和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创新思想,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第一,针对性设置培养规划。首先,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之前,应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其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专业情况等,然后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设置培养计划。如果存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应从全局出发,适当调整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时间。本次研究认为,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且民众对其使用率较高,可以消除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培养工作;第二,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法。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且注重提升培养方法的趣味性,以实践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3.2有效激励,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提高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高职院校应从教师个人发展、待遇提升、教育业绩增长、职业目标实现、科研项目开发等多方面讲述“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全体教师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并不是形式化,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双师型”教师的实例强化宣传教育效果,令其本人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成为“双师型”教师之后的收获,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激励机制。对于一些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帮助他人提升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一些在相关方面工作开展较为消极,效果较差的教师,给予处罚。关于激励的模式可以基于需求层次理论设计,强化实际效果。例如,延长教师休假的时间、给予其参与学术交流和海外学习的机会等。除此以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较为繁杂,應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弥补相关工作的不足之处。例如,由高职院校一些学术带头人、党员干部等作为这一工作的领导者,建立多个小组,负责组内教师队伍“双师型”建设工作开展,并将其开展效果作为组长年终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从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应由专人、专职负责,并建立针对性的制度体系,保障这一工作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还要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激励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过程管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双师型队伍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