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结合“雨课堂”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9-07 13:59黄文谭菲王斌阮巍
科技风 2021年19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雨课堂

黄文 谭菲 王斌 阮巍

关键词:雨课堂;电磁场与电磁波;混合教学模式

一、绪论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时代里,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应运而生,如“腾讯课堂”“智慧树”“超星泛雅”等。其中,“雨课堂”是2016年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其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该工具将微信小程序和电脑端的PPT结合起来使用,分成教师端和学生端。其中,教师端具有发布试题,发布作业及公告、推送学习资源、学生数据查看等功能,而学生端具有签到、在线测试、发布弹幕、讨论区发言等功能。而我校教务系统已经对接了“雨课堂”服务器,将每个任课老师对应的课程信息,及相应学生信息自动导入“雨课堂”系统中,并在系统中建立好了相应的教学班,使得教师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等院校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微波工程》《天线原理》《电磁场数值方法》《微波网络》等课程的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规律及其分析计算方法。但由于此课程涉及较多的抽象的理论、概念、定理,大量的公式及理论推导,学生往往兴趣低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设计和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借助于“雨课堂”平台,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之后进一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以《电磁场与电磁波》“平面波的极化”这一节的授课内容为例,介绍结合“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节内容包括极化的定义、分类和判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极化的判断方法。教师把授课内容划分为几个知识点:极化的定义、极化的分类、极化的判断(包括极化类型的判断,和极化旋向的判断)。结合“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环节。

(一)课前预习环节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平台向全班学生推送预习提要,提出几个预习思考题,推送相应的慕课资料,及后续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题目。针对“平面波的极化”这一节的预习内容,推送给学生的三个问题是:(1)什么是极化?(2)极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如何判断极化类型和旋向?同时,推送给学生的慕课资源是仅有五分钟时长的关于“极化旋向的判断”的慕课视频。推送给学生的慕课视频一般是与上课的难点或关键内容相关,可以在“雨课堂”平台内置的慕课资源里查找,视频时长并不太长,往往只有几分钟,学生接受度比较高。针对“平面波的极化”这节课,所推送的讨论题目为:GPS导航天线为什么选择圆极化方式?提前在预习环节将讨论题目推送给学生,可以给学生们预留充分的时间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在教师推送预习内容之后,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的学生端点击查看,而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的教师端查看“雨课堂”提供的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查看到完成预习的学生人数及具体姓名,以及未查看预习资料的学生,从而可以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如果对慕课内容不懂,可以在系统中点击“不懂”的按钮,或者在讨论区反馈自己的预习情況,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也可即时地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使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雨课堂”平台,让学生在微信上扫二维码进行签到,签到时间较短,节约了教师点名学生答到的时间。教师已提前将每节课内容划分成几个知识点,对于预习环节已经推送过慕课资源的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方式,由学生自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或者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雨课堂”平台,现场推送给学生相应的选择题或判断题,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当场作答,根据“雨课堂”统计的学生作答的对错情况,教师再进行题目的讲解,从而引出此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学效果会更好。

而对于预习环节没有推送过慕课资源的其他知识点,教师讲解完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后,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现场测试,测试内容为一道选择题,或一道判断题,检测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雨课堂”平台的客户端进行作答,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作答情况。根据学生作答情况,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增强讲课的针对性,可对讲课内容的深度和讲解速度,做出动态的调整。

在“平面波的极化”这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解极化的定义、极化的分类、极化类型的判断,然后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一道关于极化类型的选择题。学生作答后,教师对该题目进行讲解,并对极化类型的判断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极化旋向的判断,由于预习环节已经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过相应的慕课资源,因此可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教师先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由学生先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然后现场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一道关于极化旋向的选择题,学生作答后,教师再对此题目进行讲解,并对该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和总结。

然后,进行讨论和拓展环节,将课程的知识点放到实际工程应用问题中,让学生进行剖析和讨论。如“平面波的极化”这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为GPS导航天线为什么选择圆极化,而此题目已经在预习环节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课堂上由学生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汇报,然后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答案并进行讲解。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模式雨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