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越
摘要:窑变是广西钦州坭兴陶区别于其他几大名陶的主要特色。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涛默能把千变万化的烈焰定格在一把把茶壶上,最终烧成神秘而奇妙的“太极窑变”。他坚信不依傍字画,仅靠造型和火候烧就的素身窑变,是陶艺的最纯最高段位,黄涛默为陶艺窑变技术开启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坭兴陶;太极窑变;天人合一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同时,坭兴陶还是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两件珍宝之一,其窑变工艺更是一绝,是区别于其他三大名陶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坭兴陶烧制出来的颜色多为单一的朱紅色或者紫红色,在同一窑炉中烧制千件坭兴陶作品,只是偶然有几件发生窑变,呈现出墨绿色或者古铜色。近年来,随着匠人重视程度的提高,坭兴陶的烧制工艺不断改进,窑变成品率也有所提升,但还是有不小的进步空间。坭兴陶的窑变与其他陶瓷的釉色窑变不同,它不需要在器皿上上釉,而是在烧成后通过精心打磨抛光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这样的情况极其偶然,且同一作品上很少有超过两种颜色的窑变。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涛默尽管在陶瓷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可是总不安分,总想搞点另类的作品,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创新”。在黄涛默刚入行时,一则典故萌发了他搞“窑变”的念头,这则故事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传说凤凰是传递人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其在历经烈火煎熬后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由此,凤凰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火凤凰。此典故寓意深远,包含的不畏艰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推崇和追求。
闭门造车搞不出创新。亦师亦友的著名画家张达平指点黄涛默时说道:“陶瓷艺术乃火之艺术,掌控好火,则可使陶瓷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凤凰浴火成就了火凤凰,那么,坭兴浴火能否产生不一样的窑变?1946年,钦州官方出版了《钦县县志》,分别在坭兴的“技术”和“陶冶”等篇中记录了坭兴陶的生产过程。文中记载,宜兴(指坭兴,下同)器烧工,其窑不能自为之,一定要附缸瓦大窑。一种烧法适用明火,其法将宜兴器交缸窑装入新制大缸内,顶上不盖密,留其可直接受火,有窑变之异彩。听其自然,或变古铜色,或变深浅蓝色,或变黑白及五彩奇异之色。异色器比原色器价稍异,其高低亦视器物而定。
此外,1985年6月出版的《钦州文史资料(第一辑)》中,有资深学者李体团老先生的《钦州坭兴陶史话》一文,他回忆道:“坭兴陶一般带有古铜色或者猪肝色,偶有天蓝色,因为天蓝色不是常有的颜色,人多喜爱,但订购天蓝色的货品,制作者多不敢承领,其原因是天蓝色只能偶尔形成,不能按预期烧出,而且价格高昂,故少有人接单。”上述资料传递出的信息表明:其一,传统的窑变色较单一,不易推广;其二,工艺较落后,亟待创新;其三,价格昂贵,受众面窄。鉴于此,如何使“窑变”技艺发扬光大,便成了黄涛默等人日夜苦思的“课题”。黄涛默整日蹲在自己设计建造的柴窑旁,探寻窑变的奥秘。窑变过程复杂。《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窑变釉,入火使釉流淌,釉色变化仼其自然,但也只限于人为配置釉料和火候控制,现在面临的是无釉裸烧的坭兴器,该如何烧制成功 ?
厚积而薄发,通过不断烧制,不断总结,黄涛默终于有所收获,他意识到要使钦州坭兴陶达到“太极窑变”的效果,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第一,从选料和配方入手。坭兴陶的选料大都采用红石土和白胶泥,配方也一般延续4∶6或5∶5的比例加以混合。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泥土的含铁量在7%~10%,并且有硒、氧化钾、氧化钠等有益物质,为窑变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前提条件。实际上,配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设想的窑变效果进行互换和调整,使其在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市场、适应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第二,坭兴器皿在窑内焙烧过程中,因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氧化或还原作用能促成色彩改变,可听之任之,亦可有意生成预期的某种色泽。只要科学合理地操控火候,根据火焰流动规则,使陶器渐进式地出现变化,便可达到较好的窑变效果。这种窑变一方面是人为操作,另一方面是窑火的天然给予。这种窑变的主要特点是:色块过渡自然,色彩稀有,火焰留痕美丽,人见之犹如进入一个色彩绚烂的世界,颜色应有尽有,色中藏色,色中泛色。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绚烂的色彩是基于古朴的升华,这种窑变完全有别于釉上的窑变,是一种沉稳中的闪烁、古拙中的华美。再者,由于出窑后器皿不打磨抛光,完全处于自然状态,因此在使用和把玩的过程中,其还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色彩会出现红中有绿,绿中泛黄,黄中发蓝,蓝中呈黑,黄得更橙,绿得更翠,红得更艳,黑得更沉,或者泛出多种自然的梦幻色彩,此为宝光也。其纹理一般有虎纹、彩霞、天斑、火焰、豹纹等。这种偶然呈现并非炉炉尽有、个个尽现,实乃“火中求宝、一件难求、独一无二”的珍品。
创新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一定会马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黄涛默经过数年积累,反复试烧,或得道于禅佛之缘,最终烧成了“太极窑变”,使得坭兴陶作品焕发出新的色彩与光彩,这项烧制工艺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乃当时业界首创。如今,当黄涛默走遍大江南北,把江苏紫砂朱泥,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四川绵阳、广东潮州等地的红陶都烧成了“太极窑变”的色彩时,他才恍然大悟:天下红陶皆可窑变。黄涛默表示,窑变可控而又不可控,天意或远胜于人意,所做的努力仅希望与“窑神”进行沟通。用道家的话说,就是天人合一。能与天合作,足使其欣慰。
黄涛默的太极窑变作品,令人不胜感动。透过一把把风格既多变又统一的茶壶,我们不只可以感受到他年复一年的艰辛和把陶瓷艺术创作视为生命的坚持,更为神奇和千变万化的太极窑变而惊叹。他时常连续数十个小时守在净土柴窑旁,探寻古人柴烧的奥秘,他更醉心于超越前人的窑变,认定不依傍字画,仅靠造型和火候烧就的素身窑变便是陶艺的最纯段位。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当一直追求不同于别人的事物时,才能使熟悉的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只有用心且不厌其烦,才有可能制作出最独特的陶器。
参考文献
[1]陈德周.钦县县志[Z].钦州: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46.
[2]佚名.钦州文史资料(第一辑)[Z].钦州:政协钦州市委员会,1985.
[3]张九钺.南窑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