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霞,齐艳宁
(1.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斑秃为皮肤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炎性反应脱发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素质、精神异常、微血管循环、炎性反应、神经创伤、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病灶等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联,可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1]。现阶段,西医口服药物以免疫抑制剂以及激素等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易反复发作,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外用疗法较为安全,且给药方便,患者易接受[2]。临床研究显示,火针作为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传统手段,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虚实的效果,将其联合外用药物效果显著[3]。本研究采用火针治疗斑秃患者,并观察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4例斑秃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 23例;年龄 34~51岁,平均(42.86±3.29)岁;病程 2~30个月,平均(16.95±5.14)个月;分型:活动期39例,静止期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 35~51岁,平均(43.17±3.36)岁;病程 3~30个月,平均(17.12±5.26)个月;分型:活动期 41例,静止期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皮肤性病学》[4]内关于斑秃的诊断标准者;②对卤米松乳膏等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使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短期内或突然头发片状脱落者;⑤脱发区皮色正常且无瘢痕或萎缩者。
排除标准:①近期通过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急慢性感染者;④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⑤恶性肿瘤者;⑥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⑦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⑧伪醛固酮增多症者;⑨瘢痕性秃法、普秃、全秃、假性秃法与先天性秃法者;⑩脱发区皮肤破溃且久治不愈者;[11]过敏体质者。
1.1.3 病例脱落 ①受试治疗者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者;②受试者要求退出本次研究;③试验观察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受试者;④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事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取适量卤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00039)薄层涂抹于患处,缓慢涂匀。观察组卤米松乳膏涂抹方式同对照组,同时行火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在患者斑秃区取阿是穴,取75%乙醇对患者对应皮肤给予消毒操作,将多头火针烧红,经速刺疾退法,0.5 s/次,由脱发区边缘逐渐向其脱发区中心散刺,注意针刺无需过深,以发红或少量出血为度,1次/周,治疗1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5]痊愈:患者全部长出新发且分布密集,拉发试验显示为阴性;显效:患者新发长出率50%~90%,有较多毳毛转变为粗毛,拉发试验显示为阴性;好转:患者新发长出率为10%~49%(包括毳毛),生长较缓慢,拉发试验显示为阳性或阴性;无效:患者新发长出率<10%或无新发生长。
1.3.2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脱发面积给予详细记录;②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毳毛长出时间与毳毛变黑时间给予详细记录;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经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对应试剂盒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FN)-α、TNF-β以及干扰素(IFN)-γ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脱发面积比较 (cm2,±s)
表2 2组患者脱发面积比较 (cm2,±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t P对照组 57 10.54±4.76 4.79±2.33 8.191 0.000观察组 57 10.61±4.85 3.52±2.01 10.196 0.000 t 0.078 3.116 P 0.938 0.002
2.3 绒毛生长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毳毛长出时间与毳毛变黑时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绒毛生长时间比较 (d,±s)
表3 2组患者绒毛生长时间比较 (d,±s)
组别 n 毳毛长出时间 毳毛变黑时间对照组 57 16.91±5.08 27.21±4.83观察组 57 12.29±3.57 17.29±4.02 t 5.618 11.918 P 0.000 0.000
2.4 血清炎性因子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内IL-4、IL-10、TNF-α、TNF-β 以及 IFN-γ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TNF-β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μg/mL,±s)
表4 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μ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n 时间 IL-4 IL-10 TNF-α TNF-β IFN-γ对照组 57 治疗前 8.55±3.63 35.77±7.86 179.29±12.73 4.09±0.31 20.79±3.41观察组 57 8.71±3.69 35.81±7.83 179.21±12.67 4.14±0.26 20.75±3.46 t 0.233 0.027 0.034 0.933 0.062 P 0.816 0.978 0.973 0.353 0.951对照组 57 治疗3个月后 10.08±3.65a 52.57±9.73a 107.68±10.11a 2.62±0.43a 13.18±2.59a观察组 57 14.47±3.71a 76.14±10.89a 74.22±9.02a 1.58±0.49a 8.68±1.47a t 6.368 12.185 18.645 12.044 11.40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毛囊炎,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毛囊炎,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斑秃是最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发病率高达2%,大部分患者1年恢复正常,但14%~25%可进展为全秃或普秃,50%患者可出现病情反复发作[6]。斑秃的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应激也发挥重要作用[5]。最新的研究毛囊赦免崩溃是斑秃发生的关键原因,毛囊细胞损伤,毛囊赦免物理屏障破坏,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炎性反应[7]。中医则认为斑秃与局部毛发精血不足有关,发病机制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分为血热风燥、气滞血瘀,虚证分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8]。
目前,临床治疗斑秃的方法包括局部外涂药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梅花针叩刺、穴位注射、针刺等,其中,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弊端,不利于患者接受,加之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等因素的影响,极易衍生其他疾病;局部注射药物疗效尚可,但治疗繁琐,可产生全身不良反应以及局部皮肤萎缩等[9]。卤米松乳膏属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安全性较高,在患者斑秃皮损部位涂布一层卤米松乳膏,不仅可迅速吸收,还可有效改善微循环与物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且抗炎效果明显,对毛发生长有一定辅助作用[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 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TNF-β及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斑秃患者经火针与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有减轻炎性反应的积极作用。此外,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脱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毳毛长出时间与毳毛变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同样可缩减斑秃面积,加快绒毛生长速度。这可能由于中医学认为斑秃由血虚生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人体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精,其华在发,精血同源互化,故毛发全赖精血充养而生长[8]。本研究以督脉为诸阳之会,激发诸阳经之气,补气生血;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和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腧穴养血活血生发,温补肝肾;任脉调节阴经气血;再以火针点刺以上经脉起到以热引热、起到行血祛瘀的作用,即借火开门放贼,引邪外出,从而起到激发脏腑功能、活血行气、温经通络等方式,促使阴阳气血平衡,进而起到标本同治的效果[12]。研究发现,火针治疗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以及炎性细胞表达,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利于神经修复与再生,提高免疫功能,促使毛囊功能恢复,毛发再生[13]。这可能是因为火针点刺是通过皮肤-孙脉-络脉-经脉的传导,能够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等作用,从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增加人体局部血液循环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14]。
综上所述,斑秃患者经火针与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缩小脱发面积,促进毛发生长,促使患者疾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