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7 09:03黄国平陆剑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创伤性

黄国平,陆剑锋

(1.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苏州 215625;2.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江苏 苏州 215600)

桡骨是前臂外侧的长骨之一,可辅助前臂旋转,在维持腕肘关节屈伸中发挥重要作用,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上肢骨折,青少年桡骨远端骨折多以车祸、运动等高能量损伤所致,老年患者则主要与骨质疏松有关。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临床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患者自身情况、骨折类型、骨折的复位程度、手术时机等均会影响手术疗效,部分患者术后存在腕关节功能难以恢复的情况,从而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1]。为了针对性提高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的预后情况,需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进行客观评估,并分析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59例)和不良组(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2]中关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者;均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者;年龄>18岁者;新鲜骨折者;单侧骨折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麻醉禁忌证者等。排除标准: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合并原发肿瘤者;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多处骨折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接受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麻醉耐受度和创伤情况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患者患肢伸展开,对创伤部位进行止血带处理,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具体手术方案,行前臂远端掌侧纵向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保护桡动脉、腕屈肌腱及正中神经,清理损伤软组织与骨折端血块,将骨折部位复位,若缺损部位过大则需通过植骨进行补全、修复,以维持正常生理结构与关节形态,术中注意保护神经与韧带,避免影响术后康复,术中影像学检查复位满意后,置入掌侧钢板进行内固定,固定良好后冲洗创面,逐层缝合切口,再次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复位、固定良好,根据固定情况、骨折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应用石膏辅助制动,术后常规换药,进行预防感染处理,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6个月如患肢腕关节无畸形愈合,前臂旋转活动度和掌屈背活动度的分别减少20°、15°,且无并发症,则为恢复优;如患肢腕关节轻度畸形,但无明显主观症状,无功能损伤则为恢复良;如患肢腕关节存在畸形,且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无明显恢复,也无进展,则为恢复可;如腕关节存在明显疼痛、畸形症状,导致无法完成日常生活与工作则为恢复差[2]。将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优、良的患者判定为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效果为可、差的患者则纳入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②对影响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发病到入院时间、尺骨茎突骨折、骨折AO分型[3](A型、B型、C型)、功能锻炼不规律、重度缩短畸形、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情况。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59例(优40例,良19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21例(可16例,差5例),腕关节恢复不良率为26.25%(21/80)。

2.2 单因素分析 不良组中年龄≥ 60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规律、重度缩短畸形、医源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规律、重度缩短畸形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921、1.861、2.184、1.777、2.117,均P< 0.05),见表2。

表2 影响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发病率较高,而且桡骨远端为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骨骼结构较为薄弱,骨折后关节复位要求较高,易形成畸形愈合,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80例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关节恢复不良率为26.25%,与李吉利等[5]的结论基本相符,提示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容乐观,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难以恢复腕关节功能的情况,临床需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60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规律、重度缩短畸形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存在流失,骨骼脆性升高,机体恢复能力弱,骨折愈合困难,可增加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风险,因此在围术期需了解患者年龄阶段、康复特点及骨质疏松病史,给予针对性抗骨质疏松、促进骨骼愈合干预措施[6];粉碎性骨折在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属于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患者骨折后嵌插严重,可导致更为明显的骨缺损,影响关节稳定性,进而影响术后康复效果,故而临床行手术治疗时,需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骨骼缺损情况进行干预,尽可能保留粉碎骨折块,并进行固定,必要时进行植骨,术后还需密切观察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和布带的松紧度,并及时进行干预以促进腕关节功能康复[7];功能锻炼不规律也是影响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功能锻炼可降低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等问题,因此临床需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功能锻炼指导,并通过健康宣教、随访、家属参与等方式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8];重度缩短畸形主要是由于腕关节关节面塌陷、骺端塌陷,重度缩短畸形发生后腕关节月骨、舟船接触应力增加,可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可针对性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预防重度缩短畸形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9]。

综上,年龄≥ 60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规律、重度缩短畸形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干预,并指导患者进行规律康复训练以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另外,本研究也存在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小等局限性,因此未来仍需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研究,为改善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预后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创伤性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