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靖 耿勤
[摘要] 高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任,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作相关分析。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204-02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情感迷茫、沉迷网络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高校在育人育才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压力大
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规模的扩大使当前社会就业需求逐渐呈现饱和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是非常困难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会担心自己以后找不到工作,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逐渐形成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还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进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二)人际交往障碍
当学生走进高校校园后,他们需要快速地适应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同学打交道。然而就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与他人打交道时往往不会将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喜欢把事情埋在心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也使同学之间的情感不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苦与乐,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三)情感障碍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很脆弱、很敏感。在爱情方面,他们很容易跌倒,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一些学生会因为攀比心理、逆反心理等异常心态与异性交往,习惯于将爱情隐藏起来,在发生情感纠纷时,不是冷暴力就是人身攻击。在亲情方面,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以成绩来衡量好坏,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就会遭受父母的批评和责骂,进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沟通。
(四)沉迷网络
现行社会形势下,互联网已经走进高校,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互联网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但是互联网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虚拟网络的侵蚀。虚拟的网络游戏、色情等无不侵蚀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无心学习,一旦大学生深陷网络而不能自拔,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和心理。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知识,还需要懂得人际交往、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诸多压力共同作用,使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对学生自身造成影响,还会对学生身边的人造成影响,严重者还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因此,在教育大学生时,学校要格外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社会的明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为学生今后能够获得幸福生活奠定基础[1]。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一)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要想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了解,建立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学校可以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测试,从而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记录在案,以相关档案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与学生的学籍地、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新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重点对待,实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2]。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以及老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任,而要想将大学生培养成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情感教育、就业指导、网络教育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落实下去,明确教师、辅导员应肩负的职责,从而使教师、辅导员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排练、心理专题影片展播等,以这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主动性[3]。另外,要革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