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伟 涂芝仪
摘 要:中國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演变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萌芽形成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曲折前行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继往开来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拓创新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上这几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发生了因时、因地、因势的演化与流变。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体育发挥政治功能与社会价值、健康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实践探索历程中的核心思想,并且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开展的体育实践实现了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的。当下,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是持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旨趣所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赋予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建党百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观;体质健康促进;体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80-05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ince its founding one hundred years ago. The evolution the physical health concept and sports practi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budding and forming period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struggling and progressing period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reforming and transforming period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period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In the course of the above stages, the physical health concept and sports practi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undergone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due to the time, places and situations. Savage physique and civilized spirit, sports exerting polit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value and “health first” are the core concept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and the sports practice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ideas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present, to strengthen the body and the physiqu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purpose of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Keywords:centennial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ty Party of China; China youth; concept of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围绕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曾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2]
在当代中国,青年被寄予了党和国家建设及中华民族复兴的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并与青年有着紧密联系。而其中,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在百年党史中发生了因时因势的演化与流变,因此,有必要从中共百年党史的角度对此进行梳理。
笔者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体质”一词进行辨析。中国学者关于“体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医学和体育学3个学科领域。在体育领域,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于20世纪80年代初界定的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而最新出版的《学校体育大辞典》也基本沿用了此定义,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其是人体在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获得性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4]。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学校体育实践中,体质健康不仅指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能,还兼指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况等,这使体质健康的研究具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对学校体育学术研究史的梳理,从研究内容来分析,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多有研究,而对政策中所蕴含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观的历史背景分析较少。从研究时间段来看,既有研究较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体育实践,而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观的研究相对不足①。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百年历史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的演变历程,将其分为4个阶段,即萌芽形成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曲折前行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继往开来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拓创新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 萌芽形成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的重要奠基期,其间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实践的有益探索主要包括3个层面,即争取权利以促进健康、野蛮体魄以文明精神、锻炼身体以改造社会。
1.1 争取权利以促进健康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开始了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探索。此时中国共产党形成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观对建党早期的革命实践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旧中国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十分悲惨。这突出体现为当时的童工、包身工制度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摧残。当时的工厂尤其是纺纱厂、丝厂、香烟厂、煤矿为了工价低廉,雇佣的多数工人是童工,其中还有许多童工年龄不满10岁,工时达12 h以上[5]80。
在这一社会状况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很早就开展了争取青年健康权利的斗争。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该议决案中就提出了:限定童工最低年龄;无论成年或未成年的工人农人,凡做同量的工作者,须得同量的工钱;禁止一切监工、工头对童工及学徒加以体罚;限定童工及学徒最多工时;改良工厂及店铺有害童工或学徒卫生之事;争得特别是关于青年工人农人的娱乐机关或设备,例如:青年游戏场等[5]80-81。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均有类似上述问题的讨论和决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刊物《先驱》《中国青年》等也经常发表有关青年健康、体育的文章,其中就体现了其关心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为青少年争取健康权利。恽代英于1917年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一文就着重揭露了当时的选手制体育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危害性,批判了有关学校的“锦标主义”行为[6]。1924年,《中国青年》杂志第57期转载了《南洋周刊》的《打倒贵族式军阀式的体育制度》一文,恽代英在该文的“按语”中提到,每所学校都有许多缴了体育费而不能享受体育权利的学生,每所学校都有少数把持与垄断一切体育机会的球队队员。有些卑陋无识的办学者,因为要在运动会中为自己学校争声誉,不惜牺牲全校青年之体育权利,以供养几个贵族式、军阀式的选手。对此,恽代英提出,希望勇敢树立起革命大旗的运动迅速地普及于全国各学校[7]。
此外,中国共产党将体育作为开展青年运动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历来将体育作为革命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把体育工作当作一项革命任务来抓。1922年,恽代英发起组织了“川南联合体育运动大会”,这是使体育运动进入学校的较早实践。当时的青年运动领袖除积极提倡以体育运动促进青年健康外,还将体育运动作为联络和团结广大青年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方式。
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有关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其中的反对童工、包身工制度,反对“锦标主义”等主张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与革命性,倡导体质健康权利被赋予了革命内涵。与此同时,旧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国民体质健康之路,并体现为围绕“体魄”在媒体展开讨论。
1.2 野蛮体魄以文明精神
五四运动以来,旧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围绕“体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②。这种讨论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同杨念群认为的,“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中国人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革命的动力[8]。而在此论辩思潮中,青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写道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9]就点明了“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关系。这一关于“体魄”与“精神”关系的探讨,尤其是认为两者密不可分以及精神文明需要体魄强健的观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基本的体质健康观。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体育实践中,例如,在延安举行的1942年“九一”擴大运动会的《启事》中就曾写道:“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10]172-173。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观的延展上,例如: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涵义,对体质的界定超出了纯粹的体能指涉,凸显了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功能。
1.3 锻炼身体以改造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中,儿童青少年锻炼身体具有极强的改造社会的指向性。从锻炼身体的目的来看,体现为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为革命斗争服务;而从锻炼身体的具体形式来看,则体现为儿童青少年参与的体育运动的军事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苏区体育。苏区体育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体育实践,从中可以窥见新民主主义体育的雏形。在苏区体育实践中,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儿童团经常以列宁小学为主要依托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例如,1932年,福建上杭县曾举行共产儿童团游艺比赛,白砂、蓝家渡、茶地,坑口、太拔等地的儿童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主要有徒手操等 [11]。1933年9月,为庆祝列宁小学创办1周年,瑞金县各区、乡的列宁小学儿童团员聚集在沙洲坝广场进行了红樱枪刺杀、投木手榴弹、打马刀花等多种比赛[10]154。1934年,川陕苏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要求各乡村设置跳高、跳远、翻杠等场地,号召儿童青少年到这些场地去玩耍,以此锻炼身体[10]154。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大力提倡开展体育运动。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12]。解放区的许多机关、学校常常举办运动会。例如:1942年,延安自然科学院举行了一次院运动会,全院教职员和学生280余人中有180多人在这次运动会中参加了田径和游泳比赛[10]171。
综上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具有较强的革命性。毛泽东对“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的关系的诠释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的思想基础。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实践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较为鲜明的军事战争化特征。
2 曲折前行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1949—1977年)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相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了承前启后又有所延展的涵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如何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经历了曲折艰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总体而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实践的重要阶段,青少年体育工作在曲折探索中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2.1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强健的体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青少年肩负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且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通过学校体育来提升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中坚力量。除了将强健的体魄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评价指标外,中国共产党还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2 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大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据统计,北京大学1951年5月调查的2 160名学生中,216人患有肺病,占被调查人数的10%;中国医科大学两年半中因病休学的学生达26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4%;长春机械工业学校患肺病、心脏病、肠胃病、神经衰弱、砂眼等疾病的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6% [14]。青年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佳,一方面是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青年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据1950年6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学校党支部工作科的相关报告显示,“一般学生学习时间每天平均在9至10 h左右,理工学院某些系级竟达十一二小时”[15]。青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学业的矛盾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提出,“许多学生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是好的,但整天闷头读书,忽略了必要的文娱活动,轻视体力的培养和身体的健康,以为搞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这是不对的。应当把学好功课与发展体育搞好身体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将来才能很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任务。”[16]
之后,毛泽东在写给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的信中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17]。1951年7月,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中,蒋南翔在《目前学生运动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开展学校中的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改进学生的健康状况”[18]。同年8月6日公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提出:“目前全国各级学校的学生健康不良的状况,颇为严重。许多学校由于功课过重,社团活动过多,加以伙食管理不尽得法,卫生工作注意不够,以致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应该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養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学校教职员必须严肃注意这一问题,立即纠正忽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对学生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改善各级学校的学生健康状况。” [19]而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会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强调:“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4岁到25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因此,青年要充分兼顾工作、学习、娱乐、体育、休息几个方面[20]。由此可见,在“三好”中“身体好”居于首位,“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树立起来。
2.3 以劳卫制增强学生体质
1950年7月20日,根据新民主主义体育工作方针,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作的题为《关于开展人民体育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新体育”的目标,即促进国民体质健康、建设新中国和巩固新中国的国防[16]。在体育为增进人民健康、巩固国防服务的背景下,借鉴苏联的经验,我国从区域试行到全国推广逐步施行了劳卫制。劳卫制第一级是全国统一的锻炼标准,也是当时学校、厂矿、部队以及机关体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1951年,劳卫制开始在北京、上海试行。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发文要求逐步建立“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21]。1954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暂行项目标准。其后6年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劳卫制实施热潮。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各地先后停止了劳卫制的推广。1964年,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劳卫制被改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22]。总而言之,劳卫制对增进人民的体质健康,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许多思想、理念与做法是中国体育事业建设与探索史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诸如劳卫制等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当时的许多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实践经验与做法在改革开放后仍被保留并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体育实践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乃至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
3 继往开来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与体育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观念与实践的变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并且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但是将建设社会主义的导向寓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观念并未改变,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了新的特点,并以新的形式呈现。
3.1 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学校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学校化发展开始起步。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特别是1990年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组织机构和管理”“奖励与处罚”方面作了规定[23],建构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框架。这些文件的发布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化,以及促进了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化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3.2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198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会”中提出,建立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库,这成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开始走向科学化的标志[24]。1990年1月,国家体委发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规定了体育锻炼按年龄进行分组,测验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法,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25]。通过对设置的不同组别的测验项目和达标标准进行细化,明确了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标准,以鼓励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鍛炼。
2006年发布的《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26]。2007年发布的《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中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而制定[27]。2007年5月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28]
3.3 逐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改革体育课程
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在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尤其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提到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29]。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则明确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30]。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31]。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此,体育课程改革则强调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中可见蕴含于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
4 开拓创新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又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层面。
4.1 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认识的深化还体现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规范化。2012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尤其明确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的配套衔接”[32],“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32]。2017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中明确了“督导评估主要围绕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评价考试、体质健康等方面内容展开”,并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33]。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规范化。
4.2 以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34]29。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在政策、措施上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扶持力度”[35]。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4]535。201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对青少年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制定了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的目标[36]。同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青少年学生校内体育活动的时间,这些也充分体现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37]。而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青年健康的发展目标是“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并针对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38]。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39]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
4.3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强调:“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0],并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具体要求[40]。由此,“体教融合”政策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体育与教育的讨论,并对学校体育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从人的可持续发展性而非工具性角度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教融合”更加注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体教融合”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了体育的功能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理念的回归。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尤其是在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更多的顶层设计,指导思想也更具有战略性。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以往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观的坚持,还体现了在对前一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5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体育教育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其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张的“野蛮体魄与文明精神”“健康第一”等的体育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的演化轨迹,并且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开展的体育实践实现了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的。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实践使当时的儿童青少年成长为改造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实践使当时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了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质。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实践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实践则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关联。中国的少年儿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41]从促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而言,体育在教育事业中是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是如今持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旨趣所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赋予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主要有汪晓赞等发表的《历史演进与政策嬗变:从“增强体质”到“体教融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演进的特征分析》,刘宏亮等发表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及解决路径》,陈长洲等发表的《改革开放4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杨成伟等发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党权发表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史变迁研究》等论文。
②梁啟超发表的《新民说·论尚武》,蔡元培发表的《体育为修己之本》,陈独秀发表的《青年体育问题》,杨贤江发表的《青年对于体育之自觉》,张伯苓发表的《体育与教育》等文章都对“体魄”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
[3] 陈明达. 实用体质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
[4] 学校体育大辞典编委会. 学校体育大辞典[M].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27-12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恽代英. 恽代英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91-296.
[7] 士希. 打倒贵族式军阀式的体育制度[J]. 中国青年,1924(57):112.
[8] 杨念群.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 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70-71.
[10]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编写组. 中国近代体育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11] 福建省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闽西苏区体育[Z]. 漳州华安印刷厂印刷.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19.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4]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体育史料(第11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70.
[15] 陈大白. 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49—1976)[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5.
[16] 冯文彬. 关于开展人民体育的几个问题[J]. 新体育,1950(3):3.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84.
[18] 青年出版社编审部. 为贯彻中华全国学生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的决议而斗争[M]. 北京:青年出版社,1952:14.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 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1992:377.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4.
[21] 新华社.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二年开展体育运动工作的计划大纲[N]. 人民日报,1952-06-22(3).
[22] 曾桓辉.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劳卫制”的历史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5(2):74.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EB/OL].(1990-03-12) [2021-06-28]. 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20/tnull_1436.html.
[24] 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19,39(3):38.
[25]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EB/OL].(2010-10-13) [2021-07-15].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5/33862/xgzc33869/Document/1458248/1458248.htm.
[26]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EB/OL]. (2006-12-20) [2021-07-1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moe_1463/tnull_21505.html.
[27]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EB/OL]. (2007-04-04) [2021-07-1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moe_1581/tnull_25266.html.
[2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2007-05-24) [2021-07-15]. http://www.gov.cn/jrzg/2007-05/24/content_625090.htm.
[29] 佚名.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J]. 异步教学研究,2002(5):46.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32]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2-10-29) [2021-06-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10/29/content_5309.htm.
[33]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EB/OL]. (2017-03-31) [2021-06-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1/moe_1789/201704/t20170410_302276.html.
[3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
[36]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EB/OL].(2016-09-12) [2021-07-15]. http://www.gov.cn/xinwen/2016-09/12/content_5107582.htm.
[3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 [2021-07-1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 (2016-10-25) [2017-04-13]. 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39]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1).
[40]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8-11) [2021-06-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41] 习近平.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 人民日报,2017-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