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成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向。本文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关注点,依托探寻幼儿园户外体验场环境创设的相关价值、梳理环境创设的策略两部分内容,对自主学习在户外体验场环境创设中可实现的价值进行探索与反思。
(一)追寻“课程意识”下的户外环境创设观念
户外体验场环境的创设应是赋予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以更有生命活力的导向,即让课程意识贯穿于户外环境创造之中。这种“课程意识”的建构需要关注户外体验场环境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价值,关注环境与课程目标、环境与课程内容、环境与幼儿的内在联系。因此,“课程意识”下的户外体验场环境创设应是生活化的环境创设,即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环境创设的基础,让生活化的环境推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二)梳理“自主学习”下的户外环境创设要素
我们创设户外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内容的架构和要素的捕捉。
其一,明确户外体验场游戏要始终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重要方向,以创设支持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的户外环境为重要原则,给予幼儿多感官感受环境、参与环境、经历环境的空间和平台,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其二,对信息更替较快的现代社会下的自主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认知幼儿阶段自主学习的基本样态,能依托幼儿在户外体验场环境中所呈现的主动性、计划性、专注性、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反思评价能力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后续支持,以此提高幼儿自主接收、获得经验的能力,从而引发幼儿的可持续性学习。其三,以建构可持续性环境为户外环境创设的根本宗旨,用长远的眼光关注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带来的价值,依托对环境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平衡性的探究和实践,探寻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户外环境创设的方式方法,从而以环境的可持续性创设推动幼儿的可持续性学习、教师的可持续性教育及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等。
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情况、教师运用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户外环境与整体课程的融合情况,可发现我园户外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呈现固有化思维的样态,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场地环境单一化。即教师将场地固有环境或资源视为独有属性。以幼儿园一楼的山坡为例,大部分班级将其视为与“运动、体能”等相关的专属户外体验场环境。②材料环境固定化。即园内材料缺少流通性,从而影响材料的开放性使用,导致在材料与材料“组合运用”的形式上缺少创造性。③互动环境割裂化。即教师在组织户外体验场游戏时注重场地本身而忽略了对周围环境的灵活运用,缺少整体课程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眼中看到的环境资源的价值还比较单一,难以从同一个环境资源中支持幼儿各领域或者是多方面的发展,影响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幼儿资源使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一)立足于户外空间环境的资源开发
1.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户外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和艺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在游戏中设置学习空间时,需要不断思考和调整。而在“自主学习”户外课程核心的要求下,户外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了户外体验场游戏推进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应根据园内的结构特点,重点关注空间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户外可利用的学习、游戏的空间资源,努力将户外空间的使用权归还给幼儿。
2.户外空间环境资源开发的原则思考。在开发户外空间环境资源时,应以“尽空间所能,满足儿童所需”为户外空间资源开发的宗旨,以创设“物质探究性实习场”为基本开发手段,以了解多种自然物的特性、功能等为主要特征,通过和自然物的多样互动,探究自然物之间的关系。①儿童主体性原则:以儿童视角关注园内各类墙面和角落,从“自然”出发考虑户外资源的开发,将儿童归还给大自然。②开放性原则:围绕“三不”开发户外资源,即不固定主题、不固定材料、不固定空间,从而在开放的户外资源条件下,感知资源更多的可能性。③可参与式原则:以“可参与式”为环境开发的主要原则,强调户外空间与儿童的互动关系,让儿童成为户外资源开发的参与者。④安全和卫生原则:安全是户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既要关注户外资源开发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又要关注个人的卫生与整洁。
(二)立足于户外材料环境的资源利用
埃里克森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三个阶段中指出:“儿童变得越来越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认识到自己的技能,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目的性增强并且学习的速度很快。”也就是说在该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持续性地创设环境及提供材料,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为此,在户外体验场活动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资源,能为幼儿创设更多探索、创造和体验的可能性。以下便从材料投放的开放性与可操作性、丰富性与多样性、层次性与针对性思考材料环境的特性及其价值。
1.材料的开放性与可操作性。材料的开放性与可操作性意味着材料应具有无限的游戏可能性,并给予幼儿可移动、可设计、可组合的空间,从而引发幼儿参与户外体验场活动的游戏动机,形成多种而非单一的游戏过程和结果。以园内关于“泥”为核心材料的户外体验场活动为例,泥本身具有结构性较低的特点,给予了幼儿较多开放的、易操作的游戏空间。中班幼儿在进入该区域时,将泥作为角色游戏时的“食品”,在“水加泥”“切泥”“晃泥”等游戏中,幼儿自主探索泥在娃娃家中的多种可能性。而大班幼儿则将泥作为辅助他们制作足球赛“奖杯”的主要材料。在前期的“筛泥、和泥、捏泥”等一系列自由互动和体验后,他们从足球、柱体和底座三部分的构成入手,依托泥可塑性较强的特性,开展了深入的、持续的、专注的探索与尝试。基于以上两个由“泥”引发的截然不同案例,开放性、可操作性的材料不仅能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不同的互动,产生不同的游戏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开放游戏思维和内容的空间,从而促使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2.材料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材料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意味着材料应具有不同的适用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为幼儿投放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游戏材料,以最大限度支持和引導每个幼儿都能向更高水平发展。例如,在关于自然物建构的户外体验场活动中,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对树枝、木片、树叶、鹅卵石、纸板等材料的建构仅停留于平面的“拼图式”建构或基本的垒高状态时,可以为幼儿提供麻绳这一材料,并提问“如何用树枝做一个小鸟真的可以住进去的家”,促使幼儿探索立体建构的方式方法,以此制订适用于大班年龄段幼儿的课程目标,并有计划地实施推进。
(三)立足于户外交往环境的资源支持
杜威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和互动的过程,个人的满足和成就只有在社会习惯和制度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因此,幼儿在与别人一起活动时,他们的认知、社会情感等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户外体验场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互动交往的环境非常必要,而这样的环境主要涉及同伴和教师两方面。
为支持幼儿在户外体验场中持续性地探索和学习,营造良好师幼互动的环境氛围十分必要。这样的环境氛围需要教师和幼儿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通过提问、聆听、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营造良好师幼互动环境氛围的策略主要包括:①给彼此提问和聆听的机会。教师既要针对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具体的事宜中提出能引发幼儿深度思考、推进活动深入走向的问题,又要为幼儿提供聆听他人观点的机会。②支持幼儿为自己的活动争辩。当幼儿在为某一观点进行争辩时,他们已经受到环境的影响重审着自己的认知,而这个过程就是他们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的过程。③组织一些集体讨论。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的问题、争议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并理解集体意识。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户外体验场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a/2020/02/74。)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