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中利用民间故事培养中班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

2021-09-06 10:47陈羽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想象力想象

陈羽

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故事作为语言教育的内容,不仅能继承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一个优秀的民间故事,可以发挥出其正面的影响作用,教师应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民间故事展开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现故事情景,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幼儿提供文学想象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本文将对民间故事在中班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

一、相关概念

民间故事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民间故事指的是民间的散文式故事,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的是傳说之外的散文叙事作品,如寓言、笑话等。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民间故事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便利性等特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幼儿民间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创设教学环境时,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能力不够,总是独自将任务承担下来,导致幼儿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环境的布置,不懂得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也不会用心欣赏活动环境。但事实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加之中班幼儿爱动手的特点,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同时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幼儿的活动体验感。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幼儿开口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常常会打断幼儿,纠正其某些错误。教师的本意虽然是为了帮助幼儿成长,但是这种行为容易打断幼儿的思路,影响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甚至有些幼儿会根据教师的意图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幼儿的思维能力会受到限制。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当幼儿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时,会认为幼儿是在扰乱课堂秩序,这无疑抹杀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惯性束缚幼儿的创造发展。

三、民间故事的价值

民间故事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间故事的语言简单质朴,内容形式多样。幼儿在聆听民间故事时,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给其以美的享受。民间故事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道德观念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风俗,蕴含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具有极强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师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语言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让幼儿在学习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提高文学想象能力。

四、民间故事的选择

民间故事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的民间故事都适用于中班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师在面对大量的民间故事时,要明确其思想内涵,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开展语言活动。民间故事大多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批判好逸恶劳、贪婪吝啬等不好的习惯,是描述劳动人民顽强不屈的文字语言,歌颂了见义勇为、团结互助等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民间故事,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故事情境。

五、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利用民间故事开展文学欣赏活动,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生动有趣地演绎民间作品,认真分析并解读民间故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设计活动中的互动环节,从而确定有针对性和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和流程时,还要全面体现出作品的线索,借助语言这一载体,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开阔幼儿的文学视野,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力。

(一)语言和美术的结合

教师可以将民间故事和美术相结合,用美术作品演绎民间故事,以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美术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能增强幼儿对于民间故事中语言素材的理解和感悟,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内心的想法、幼儿的理解程度和感受程度。比如,在民间故事《过年》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布置收集任务,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年画,然后将收集到的年画带到班级和同学一起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大多数的年画都是红色的,让幼儿听完《过年》的传统故事后,了解过年的原因和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原因。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绘画,让幼儿通过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故事中的怪物“年”,以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情景,画出人们放鞭炮吓跑怪物的画面,从而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

(二)语言和音乐的结合

音乐能让文学欣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为幼儿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合适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和旋律都是可以用于激发幼儿想象的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角色表演或编唱故事的形式将音乐作品展现出来。比如,在民间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童谣作为课堂导入,用趣味的童谣旋律结合有趣的民间故事,将幼儿带入趣味盎然的民俗文化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讲述故事,带领幼儿欣赏故事,再借由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加深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由于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如猪八戒的憨厚可爱、孙悟空的机灵活泼等。教师要选择和角色相匹配的歌曲,让幼儿在扮演角色时能有恰当的乐曲衬托,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具,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角色,让幼儿在趣味的表演中提高自己的文学想象力。

(三)语言和皮影戏、木偶戏的结合

皮影戏、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下的幼儿来说充满了吸引力。教师可以将皮影戏、木偶戏与民间故事相结合,根据二者不同的使用方法,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比如,在表演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商量如何展现故事,如让幼儿自主确定每一个小老鼠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老鼠的具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幼儿通过团队协作体会到集体合作的乐趣。

(四)语言与双簧艺术的结合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尊重幼儿的每一个想象和创造,肯定并接纳幼儿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幼儿能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双簧与民间故事相结合,让幼儿能在表演双簧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民间故事《孙悟空打妖怪》中,教师可以挑选两名幼儿表演双簧,给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学习新形式和新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表演,提高自身的文学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原则

教师利用民间故事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要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和阅读民间故事中的内容,通过把握故事中的主要矛盾和重点情节,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幼儿展开想象。

(一)大胆想象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故事的情节,而不是一味地让幼儿在故事中分辨对错。比如《愚公移山》故事,当讲到“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这一情节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帮助愚公移开大山的办法,而不是带领幼儿分析故事的内容。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思维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幼儿会说用挖掘机挖开大山,有的幼儿会说挖隧道,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都有,以此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阅读故事的结局,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体会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模仿表演

中班幼儿具备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让幼儿基于对故事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这种模仿不局限于幼儿对于故事的再现,而是要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幼儿在模仿和表演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特点,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乐趣。

(三)续编故事

每一个民间故事都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精神上的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中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讲故事和看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时代的特点续编传统民间故事。比如在民间故事《东郭先生》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围绕东郭先生又一次遇到狼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有的幼儿会编出这一次东郭先生让狼钻进了布袋,并且将狼送到了幼儿园的故事情节,体现出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特点。

想象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每一位幼儿都具有极强的想象能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过多的知识灌输和规则的限制,导致幼儿逐渐丧失了想象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释放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民间故事语言活动中,尽情地展开想象,享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美好,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想象力想象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漫话民间故事
打开新的想象力
漫话民间故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