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语文教学的新闻素养渗透

2021-09-06 14:54程芳代晓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语文教学

程芳 代晓冬

内容摘要:全媒体时代,信息太多,真假难辨。面对奔涌到面前的海量信息,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该如何选择、甄别和解读?又该如何发布和转载新闻信息?培养初中学生学会屏蔽繁冗信息,辨识信息真伪,提升新闻素养,让他们对新闻信息有“怀疑认知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自觉的新闻消费与新闻评价”。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问题。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语文教学 新闻素养

当今时代,一些网络媒体为了抢速度,博眼球、赚流量,对报道内容未实地调查和核实,刊发前也没严格审核和把关,或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的“假新闻”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初中语文新闻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授新闻六要素、倒金字塔结构、新闻体裁等知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初中学生的新闻素养亟需培养,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新闻教学,在新闻单元教学中渗透和落实新闻素养教育。

一.新闻素养的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陈力丹教授提出了“树立全民‘新闻素养理念”,①他认为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面对朋友圈、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我们怎么筛选和鉴别真正有用的信息?这种主动对信息进行筛选、审查和鉴别的能力就是新闻素养的核心。陈力丹教授在《树立全民“新闻素养”理念》将新闻素养定义为“是自己如何面对涌到眼前的新闻信息,包括自己如何发布新闻。”新闻素养重在强调个体对新闻“信息”的甄别、把控能力,它不仅包含对新闻信息的筛选、辨识、解读能力,还包括如何发布新闻信息。换句话说,新闻素养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时,我们要有“怀疑认知的能力”,要有“自觉的新闻消费与新闻评价”②。

二.在新闻单元教学中落实和渗透新闻素养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不再是语文课程的边缘文体了,新闻这种独特的实用文体已经引起教材编写者的重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将新闻篇目纳入“活动.探究”单元独立编排,并分别对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提出了相应的任务要求。新闻单元导语要求,除了掌握新闻六要素和新闻结构体裁外,还要“了解新闻作品采编过程”“用‘专业的视角去阅读新闻”“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比较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想想它们选取的角度、所持的立场有什么不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与时俱进的编写理念,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对教师来说,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新闻理论素养,不了解新闻及新闻媒介,就不能很好地落实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不能很好地完成新闻单元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

(一)转变观念,提升教师新闻理论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时代进步,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新闻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课程改革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新闻单元的编排调整,并未引起初中语文教师对新闻教学的足够重视,一线教师基于自身新闻理论素养欠缺或考试指挥棒等因素影响,未能按编写者的意图来落实新闻教学。同时,新闻教学和其他文体教学相比,仍处于一种被淡化、弱化的状态。初中新闻教学如何开展,是对教师观念和专业素养的考验,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观念”是由知识支撑的,转变“观念”,就要在知识储备上下功夫。在学习资源丰富的今天,对绝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来说,只要用心学习,不难找到新闻理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完全可以做到“一桶水”的新闻教学知识储备。

(二)了解新闻及媒介,树立正确的新闻态度

要“区分新闻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首先应该了解新闻及新闻媒介,明白新闻产生过程及影响新闻产生的相关因素。新闻先驱戈公振曾提出:“若使现在每一个国民,都能知道报纸从什么需要而来,报纸有何种力量,报纸受何种影响。那么,他才可以对报纸有理解和正确的态度……所以我敢说,新闻学是无条件一切国民的必修课。”③要对新闻有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态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弄清楚新闻因什么需要而来,新闻有何种力量,新闻受何种影响。了解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辑整个新闻产生过程,明白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辑过程中,记者和编辑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媒体的報道立场做出选择和取舍,新闻里面有意识形态等相关因素。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对新闻和新闻媒介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主观倾向和客观评价,以便决定我们如何选择和解读涌现到面前的新闻。

要“区分新闻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还要弄明白事实和新闻事实的关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和事实不能划等号,事实是客观的,一旦有人的介入,就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主观色彩。媒体上刊发的新闻,都是记者采访调查后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价值取向展现出来的新闻事实。即便记者的专业素养再高,也会受到个体认知及现场采访情况等条件限制。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由于记者的认知、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给读者的新闻也是不同的。比如,对香港回归的报道,国内的媒体和西方国家的媒体截然不同;再如,对新冠肺炎病毒来源的报道,中国和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报道也大相径庭。仔细揣摩一篇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隐含记者和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倾向。所以,让学生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有助于更自觉地把握新闻媒体和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也会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本质,学会批判性地阅读和理性地思考。

(三)吃透教材,用新闻的方式教新闻

王荣生教授的“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④的教育理念得到语文教育界一致认同。新闻教学教什么应当依据新闻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倪文尖博士也提出“把新闻当新闻教”。⑤把新闻当新闻教,换句话说就是新闻教学要重视新闻体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新闻体式,用新闻的方式去读新闻、写新闻,并逐渐形成自觉的新闻图式⑥及自觉的新闻消费和新闻评价。

1.重视新闻体式教学。

新闻跟其他文体一样,有其固有的格式和独特的体式。新闻体式指新闻的体制、格式,主要包含体裁样式、语体风格、结构形态、表达方式等。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新闻力求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用最简明的话说出最新最重要和受众欲知却未知的事情。新闻教学要跟其他文体教学有所区别,通过新闻教学,让学生学习新闻客观、简明的表达方式,掌握新闻的阅读规范、语体风格和结构样式。

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新闻单元导语可以看出,初中新闻教学,新闻阅读是重点。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新闻自然有新闻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新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其阅读新闻,解码新闻信息,获取新闻信息,形成自己对新闻的独特认知与理解,并最终成为理性而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者和合格的“受众”。⑦王荣生教授认为,新闻阅读教学,识别新闻体式特征与结构方式是基础,让学生依托新闻的体式特征而形成自己的阅读图式。学会在新闻的结构体式中去把握消息和通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去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⑧

对于新闻体式教学,可以学习王荣生教授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设计,他用“播报”和“删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新闻体式的理解。感知新闻体式他设计了如下问题:如果你是播音员,将以怎样的语调播报这个振奋人生的消息?这则新闻导语交待了那几点信息?如果对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压缩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该怎么概括?让学生把握新闻阅读规范设计了如下问题: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编辑,请按新闻的三个特征,分析这篇文章是否值得刊发?由于篇幅原因,需要对这些新闻稿删减,你会从开头还是结尾删减。

对于新闻体式教学,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把同属于新闻文体的消息、通讯作比较,让学生对比消息和通讯在文章结构、叙事顺序、语体风格方面的区别。尝试把消息改写成通讯,把通讯删减成消息,在改写和删减的过程中去体把握新闻体式;也可以把新闻和其他文体类文章作比较,比较新闻的标题、开头、逻辑和一般文章的标题、开头、逻辑有哪些区别;比较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在报道方式上有哪些不同,各有哪些优势等。

通过“播报”、“删减”和“对比”学习,学生对新闻体式、结构会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新闻阅读图式,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

2.打破范文束缚,激发学生学习新闻兴趣。

教材的选文不是过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初中新闻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新闻单元几篇“过时”的例文讲授和灌输,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需要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教材选文重视经典,忽略了时代性,对于教材的选编的两篇1949年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太过久远,学生无法感知新闻“新”在哪里。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吃透教材后,可以跳出教材,打破范文束缚,选取一些当前主流媒体的新近刊发的离现实生活距离较近、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作为例文。这样教新闻,能拉近学生与例文的距离,解决教材选文“过时”的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

新闻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找一份当地的报纸,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报纸版面编排,图文的搭配,观察报纸的头版头条和其他新闻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比较消息、通讯、评论和副刊等各种不同体裁的新闻各占的比例及内容结构和语言风格;阅读和感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际要闻、体育娱乐新闻、深度报道等不同版面的新闻视角和不同写法;利用教室多媒体,打开新闻网站,浏览新闻网页,比较网络新闻和纸质媒体在版面设置、报道方式、语言风格和报道时效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恰恰都是新闻单元任务里明确要求初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3.加强新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者把新闻篇目编排到“活动.探究”单元,充分体现出新闻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尤其是新闻教学,更不能天马行空、闭门造车。新闻教学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进行采访报道,比如开学典礼,运动会等,指导学生进行采访和写作校园新闻,通过校报和校园广播刊发和播报;还可以指导学生采访学校品学兼优或其他方面有特长学生,让他们分享学习和生活经验;亦可利用第二课堂,连接校园内外,将报社或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编辑请进课堂,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讲授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当地消防队、气象局、博物馆等单位,让孩子们实地调查和采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

4.让学生养成读新闻、评新闻的习惯。

新闻素养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新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新闻,养成新闻阅读习惯。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的消息、通讯、评论等带领学生阅读;课后家庭作业也可以适当增加新闻阅读内容,比如看电视新闻、浏览网络新闻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新闻阅读途径。

初中生批判思維还不成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点拨。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评述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新闻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这些新闻信息是否真实?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新闻背后隐藏的事实是什么?我对这些问题持什么态度?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升学生新闻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新闻态度,帮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树立全民“新闻素养”理念[J].新闻记者,2014(04):61-63.

[2]戈公振.《新闻学》[M].商务印书馆,1940.

[3]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33.

[4]倪文尖.新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文建设,2016(10):9-11+21.

[5]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注 释

①陈力丹.树立全民“新闻素养”理念[J].新闻记者,2014(04):61-63.

②陈力丹.树立全民“新闻素养”理念[J].新闻记者,2014(04):61-63

③戈公振.《新闻学》[M].商务印书馆,1940.

④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33.

⑤倪文尖.新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文建设,2016(10):9-11+21.

⑥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⑦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⑧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语文教学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