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姝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技工院校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起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决定技工院校发展与创新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考验。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对于技工院校的全面、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诸如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建设方法和途径等,进一步剖析一体化教师队伍与普通教师队伍之间的区别,通过对师资力量进行融合和充分利用,结合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能够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探索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渠道,推动技工院校的创新办学与特色办学,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优秀、合格的技术人才。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30-02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创新力要求突出,所以如果一味用老的教学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合格型技术人才的基础。根据当前技工院校推行的《一体化课程规范》的要求,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的教育改革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形势、就业要求紧密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当前,随着国家改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技术型人才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形势很严峻。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人才的创新至关重要,所以技工院校的头等发展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合、满足就业单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一体化的教师队伍非常必要。因此,技工院校要努力提升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局限性
虽然技工院校对于新时代的特点、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创新能力要增强等因素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力不从心的现象,需要引起技工院校的认真对待,并能够加以有效解决。
(一)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不系统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没有系统性进行,缺乏规范性,对于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建设方法和途径等没有明确和规划,只对一体化教师队伍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关注和支持,但对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質关注不够,严重制约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二)技工院校的师资结构过于单一
技工院校的教师资源大多来自一些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技工院校当教师,进行教学,基本没有多少社会、企业工作的经验,自然对一些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不甚了解。这样的教师队伍自然在教学活动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过于依赖,缺少创新和实践运用,只能纸上谈兵,自然学生学习到的专业技术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局限,这就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师资现状,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减缓了建设的进程。
(三)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评价标准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依据。也就是说,没有可以明确的定量或定性的准线。如果没有这个评价的标准,那么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就容易失真、偏航,不能反映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真实水准,缺失了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就会导致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的用人需求。虽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可行的一体化教师队伍评价标准很难,但是定性、定量对推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提高认识,系统性加强队伍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形势面前,对于国家形势和社会需求技工院校要有一定的洞悉,能够提高认识,把培养优质、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作为教学重点,进而系统性提高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因为只有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程度高,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水平和程度,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也决定着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在新形势下,广大技工院校要不断认清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系统性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一专多能,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1.制定建设规划
教学管理部门、教师本人都能够制定和实施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提升教师队伍总体职业素养,确定阶梯性的目标,确保教师队伍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把讲台当作舞台,充分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一是提高教师的师风、师德素质,可以通过诸如主题教育、自我剖析、民主评议、学习研讨和德育竞赛等方式进行;二是加强企业调研、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优化教学任务、方案和目标,开发出更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三是鼓励教师进行第二专业的学习,积极参与一些相关的技能培训,不断向相近的专业和学科渗透,做到一专多能。
3.定期组织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