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科学教育注重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形成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将“做”与“思”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分析与思考做出合乎科学常识的推论,并运用推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情境、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基础知识和完成相关练习任务,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一、创设生动情境,唤醒学生科学意识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践行“做思共生”的理念,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首先,要根据科学课程内容,运用丰富有趣的图文与视频资源创设生动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在创设生动情境时还应该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究。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塑料》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塑料,知道塑料的优缺点,能够结合比较法认识塑料,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课件展示一段图文并茂的生活情境:小亮起床后穿上拖鞋去洗漱间,挤出牙膏用刚买的牙刷刷牙,找了一个脸盆洗脸,将塑料袋中刚买的学习资料放进书包里,准备去上学。接着,教师提问:以上小亮的生活情境中所用到的物品,哪些是塑料做成的?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进行总结:拖鞋、牙膏皮、牙刷、脸盆和塑料袋都是塑料做成的。
教师通过创设以上生活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探究物质的本质属性,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类似“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成的”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拓展思维,导入新课教学。
二、做思有效结合,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做思共生”理念,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创设关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与综合记录的任务,促进学生将“做”和“思”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构基础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总结。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气温是多少》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有:正确认读与写出温度;认识不同环境下气温具有差异性;明确一天中气温变化是早晚温度低、午后温度高。教师可以借助本地的一周气温图表,讲解气温的基础概念与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然后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提问与创设任务,比如:现在的气温是多少度?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气温是多少呢?不同时段的气温有何差别?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气温计,让小组成员测量并写出现在的温度,然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代表的展示情况予以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易于操作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解答相关任务,以此落实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科学是从生活实践中得出,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尤其是小学科学,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实际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知生活内容,解释生活现象,以科学态度面对生活。在一节科学课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结果进行评价与总结。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热的传递》一课,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热是从温度高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会做固体的热传导的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等。教师可以先用微视频展示热传递的实验,然后让学生用热水、瓷碗、塑料碗、不锈钢碗做实验,感受不同物质热传递的快慢,但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以此实验为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图文资料提问:为什么炒菜用的铲子会用塑料包裹?夏日里,为何放在外面的不锈钢盆摸起来烫手?以此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更好掌握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等知识。
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实验,通过实验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常见生活现象,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四、布置课后任务,共同思考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做思共生”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课后巩固复习中。教师可以在課堂教学之后,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课后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回家进行动手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与探究问题。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怎样搭配食物》一课,学生通过学习两节课程的内容,已经熟悉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知识布置“制作一周营养饮食表”的课后任务,让各小组根据营养搭配的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要求做的表格既符合营养原则,又足够美味。
对于小学科学的课后任务,教师不必布置一些习题任务,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同样可以起到巩固复习科学知识的作用。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做思共生”理念,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本概念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科学的课程知识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实物和音视频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落实这一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