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英
【摘要】随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形成解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工具。在国家和社会都积极倡导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段不同,精心设计随堂练习,更好地创建高效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与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随堂练习;设计策略
2021年中考物理第22题:
图甲是某品牌家用电吹风,其电路如图乙所示,R1、R2为电阻丝,为电动机。通过调节开关,可使电吹风分别处于“停止”“冷风”“暖风”或“热风”四种状态。
(2)如图乙,要使电吹风处于“冷风”状态,应闭合开关______。要使电吹风处于“暖风”状态,应闭合开关_______。
(4)电吹风用了几年后,由于电阻丝的升华,实际发热功率会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1年中考物理第22题(2)(4)典型错例
(2)S S1 S2 S S1 或S S1 S S1 S2 (4)变大
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归根到底就是对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掌握不到位,没有突破动态电路这个难点,不会灵活运用公式,对公式p=U2/R作定性分析时,没有抓住关键词电源电压u不变,改变的是接入电路的电阻R,即是低阻温高,高阻低温。这道题就是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实例,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本文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第22题(2)(4)两个问为例浅谈通过设计有层次性、实用性、有针对性的课前随堂练习、课中随堂练习、课后随堂练习,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课前随堂练习,温故而知新
课前随堂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复习或预习情况,又可以为新课作铺垫。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重视新课引入,笔者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新课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微课播放、语言表述等不同方式引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习兴趣。笔者也很欣赏这种声情并茂的精巧引入,其实,有时候来个简单的练习题也是很好的引入方式,虽然平平淡淡,但也能抓住学生的心,精神为之集中,使课堂更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探究欧姆定律》的时候,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前随堂练习的:
(1)如下图1,有什么方法让电路中的灯泡变暗些呢?
(2)相同灯泡亮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同,那么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影响电流大小因素的电路图。
(4)利用图2器材能否满足需要?还缺少什么器材?
(5)请添加一个正确器材并按照你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
设计这道题,可以检查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等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为教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做铺垫。
二、课中随堂练习,突破重难点
学生对刚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教师通过布置结合生活实例的、具体的、有情景的随堂练习,能深度强化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竞争,能激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正确解题的成就感,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情景、有梯度的高效随堂练习。对于重点知识设计出对应的重点练习,而难点知识要进行分解,通过一题多问,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来强化重点内容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讲完“机械功”这个物理概念抛出一道题这样的题目:
1.下图所描述的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2.在水平面上用300N的力推重500N的箱子移动10米,则重力__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这是因为_________;推力__________(選填“做功”或“不做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第1题有情景的题目使学生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①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②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③有力有距离,但相互垂直“垂直无功”。通过第2题一题多问进行能力提升。从而突出重点机械功的概念,突破难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三、课后随堂练习,巩固拓展
学生在学完新课后,对刚刚学的概念、规律、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是停在表面不够深入理解,为了达到深度理解掌握程度,学会知识迁移拓展效果。因此,在课堂尾段笔者设计出一些对应的随堂练习。
例如:在学习《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一课时,设计如下课后练习:
1.用煤气灶把2 kg、初温为15 ℃的水烧到35 ℃,消耗了20 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 J/kg.
(1)则水吸收多少热量?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多少?
(4)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吸收,它可以使2 kg的水从15 ℃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小题)
以上的一题多问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公式Q吸=Cmt、Q放=qm、η=×100%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设计这样的随堂练习,由易到难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题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有难度的题做。初中生大部分都有争强的心理,但也有学生有畏难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去“跳一跳”看能否“够得着”。对这种可选择的随堂练习也要做到不同评价,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这样学困生的起点低有成就感,中层生“跳一跳”满足好强心,优等生“吃得饱”。
总之,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单单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知道公式,更要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有情境、有梯度、有效性的随堂练习理解物理掌握概念、规律,学会灵活变换公式,从而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苏明义.新版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