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应对语文课堂上的“节外生枝”

2021-09-05 18:44袁秀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3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袁秀慧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前预设好灵活的教案,化“线性”为“弹性”,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应对这些“节外生枝”。此外,教师还应该有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一颗仁爱、宽容的心。这样,才能真正化“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让意外绽放光彩,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语文教学必将进入一个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境界,而语文课堂上也都可能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不会永远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进行。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地应对这些“节外生枝”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充分依靠弹性、灵活的教案设计和教师充满机智与极富激情的现场应变能力。

一、化“线性”为“弹性”,预设灵活的语文教案

以往,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喜欢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师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所以,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获得丰富的“意外生成”,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一)备“语文新课程标准”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指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师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实用的教学建议。只有真正读懂“新课程标准”,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弹性教案,才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二)备“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忽略了情感目标。在笔者看来,语文课程丰富的情感文化内涵对中学生精神领域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设计语文教案时,为情感主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腾出充裕的空间。例如,在七年级语文的教学中,笔者在备课时将《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忆鲁迅先生》等五篇课文重新组合成一个有关人物的精神和品格系列专题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德育。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情感文化的教育契机。最后在这几节课中也确实获得了非常丰富的“意外收获”。

(三)备“学情”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详尽地进行学情分析,设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困境,推测出学生或许会产生的各种学习结果,然后才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自然地应对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例如,初一的学生对《论语》一文中孔子的思想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在备课时特别准备了有关孔子的一些生平经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然后从日常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加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化解因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

(四)备“语文教材”

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发展余地。例如,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学生可能会问: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本文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为什么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关系的事?这些“节外生枝”,有时候会让教师措手不及。但是,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探讨这个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并耐心引导,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也就会更加深入。

(五)备“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努力做到还时间给学生,还机会给学生,让更多学生真正地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并与他人进行争辩,这正是我们促进“意外生成”的良好契机。

例如,在预设《皇帝的新装》最后一个课堂环节时,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来给这个童话故事写续集的环节。当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好几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大胆发表看法,更是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地实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化“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让意外绽放光彩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与解决来自学生的意外生成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陋想法。

(一)“海纳百川”,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去接纳意外生成

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而教师给他们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思维可能就会磨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而是要及时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及时调整课前教案,给学生充分腾出空间,鼓励引导学生火花生成。

(二)“因势利导”,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一些在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意见的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带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课堂动态过程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每个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探究性,才能“锦上添花”。

(三)“当断则断”,有所选择,理智引导

虽然高效课堂倡导生成,但教师依然要有所选择、理智地引导,对消极的、负面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应采取“当断则断”的方法,让其思维重新“归队”,回到教师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有的学生提问,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表现自己,此时,教师可在不打击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醒该类学生提问要提得有价值,问到点子上。

(四)“闲庭信步”,沉着冷静,生成“美丽”

“节外生枝”,无法准确预见,关键在于教师要有生成意识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调控能力。记得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讲解“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题型。在讲到“搭配不当”这个基本语病时,笔者举了个例子。刚讲完,学生就有声音了,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这或许是笔者的预设不足。学生认为,这个句子还有一个语病——“语序不当”。与其自己大乱方寸,不如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时,笔者就提出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则是乐于尝试,化“意外”为自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总结

一个开放的、富于创造性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慧、充满挑战的动态过程。语文课堂常因“节外生枝”而变得精彩。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做到“胸有成竹”,让语文课产生更多美丽的极富创造性和感染力的“节外生枝”,给它腾出更大的空间并机智地驾驭课堂,化“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让意外绽放光彩,真正地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俊英.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52-53.

[2]侯丽娜.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課堂具有生成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3(9):201.

[3]邢羽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析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中关于“预设”的若干问题[J].新一代(下半月),2010(9):195.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