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
摘 要: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理论宣传和现实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两大时代背景,在论述文本逻辑框架的同时,整理出贯穿文本的唯物主义演进的理论脉络与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深入阐发了文本部分的两大理论内涵,论述了不同社会主义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辩证法的发展和应用过程。最后,基于对文本的思考,本文指出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梳理了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简史,并通过客观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引领了工人思想。
关键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文本思考; 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61-003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引发欧洲社会多方面变革
19世纪70年代,欧洲的资本主义正迅猛发展,并在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与变革,促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竞争阶段逐步过渡。下面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方面大致介绍当时新的变革。
在政治方面,欧洲政治力量格局发生变化,工人运动中心得以转移。1870年的普法战争导致了两个重要的事件,一是巴黎工人举行了巴黎公社起义,二是普鲁士国王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前者的失败致使法国及欧洲工人运动长期处于低潮,直到80年代才得以复苏。而后者使得德国不仅统一了国内市场,也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丰富的矿藏和法国北方六省的暂时占领权。普法战争后,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了继法国之后的欧洲工人运动的又一个中心。德国不断壮大的两大工人组织合并为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议会斗争等方式为广大工人争取到了一些政治权利。各国工人在议会政治中采取合法的斗争手段申张诉求,掀起了一波工人运动的大潮。
在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力发展与结构调整,也使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越发不平衡。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企业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企业在原有股份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等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企业在股份制形式下通过控股参股实现相互联合以提高社会化程度。马克思评价道:“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后来,单纯的股份制也不能满足企业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了,“托拉斯”便出现了。恩格斯描述它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对于邮政、铁路这些具有更强社会化要求的产业,“托拉斯”也无法满足其需求,所以这个时候“国家财产”又替代了托拉斯。
在科技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的结构性调整。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使得工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在这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第一,技术发明的主力军由技师转变为实验室中的专业科研人员;第二,以电力、石油为主的新型能源逐渐替代了煤炭等旧能源,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新机器也替代了蒸汽机,新的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因此形成了;第三,重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成为整个社会中最具有支配能力的工业部门,逐渐取代了轻纺工业的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致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对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逐渐发展的工人运动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了普法战争的胜利方德国。由于德国工人运动基础薄弱,普遍理论水平并不高,这就使得德国工人比较容易受到各种非科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杜林主义。杜林是柏林大学的讲师,曾多次发文批判马克思,其理论体系包含唯心主义先验论、庸俗经济学和冒牌社会主义学说。这种错误的思想对当时还不成熟、尚在合并中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为了促进爱森那赫派和拉萨尔派的合并,倍倍尔与李卜克内西作出了无原则的妥协让步,使得杜林主义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对此,恩格斯指出:“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都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他认为必须要与这种错误思潮斗争到底,因为“杜林博士却公然准备在他周围建立一个宗派,作为未来的独立政党的核心”。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并消除这种小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影响,恩格斯暂时搁置了手头《自然辩证法》的写作,独自承担了批判杜林的艰巨的写作任务。
在各国工人运动的复兴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指导是必要的。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急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否则它就会因自身较不成熟的理论水平而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继而断送工人运动的宝贵成果。1879年,为了推动法国社会党的创建,保尔·拉法格找到了恩格斯,希望他写一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读物,以方便法国工人们学习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认为,与其写一本厚的著作,不如写个更能鼓动人的小册子。所以他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抽出来,把它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著作,这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文本的逻辑框架与行文脉络
1.文本的逻辑框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包含三大部分内容,分别是前言、正文三章以及作为附录的《马尔克》。這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整体逻辑框架。
第一部分是正文直接性的补充内容。这几篇前言、序言和导言一方面介绍了著作的写作背景、写作经过和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也介绍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书意图。第一部分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的陈述,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直接和间接的刻画。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体。正文主体包括三个章节,分别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石和基本原理。在对三者的论述中,恩格斯活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从低级到高级、过去到现在、现象到本质,用科学的论证和严谨的逻辑,既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又在其中穿插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补充,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核。
第三部分是正文间接性的补充内容。一般来说,本书的主体内容只是上述所说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不包括这篇附录文章。但恩格斯本人曾以附录的形式将《马尔克》收入本书的德文版与英文版,可见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恩格斯在该书导言中指出:“附录《马尔克》是为了在德国社会党内传播关于德国土地所有制的历史和发展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写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对正文三章的重要补充,《马尔克》从农村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入手,以另一个角度阐发唯物史观下阶级社会的历史演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2.文本的行文脉络
在本书的整体写作中,始终穿插着两条不明显的行文脉络。这两条行文脉络从两个角度分别勾勒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线条,以不同的叙述角度共同丰富了读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两条行文脉络分别是唯物主义演进的理论脉络和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脉络。
(1)唯物主义演进的理论脉络
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理论来源,想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先掌握其源头理论的历史发展,所以梳理现代唯物主义的发展十分必要。恩格斯首先指出:“从17世纪以来,全部现代唯物主义的发祥地正是英国。”现代唯物主义诞生于英国经院哲学之中,唯名论是它的最初形式。在自然哲学的影响下,培根将使其具有了感性经验和理性方法的科学基础,成为了正式的唯物主义。但培根的唯物主义仍然含有神学的不彻底性,恩格斯称其还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培根的继任者是霍布斯,它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出更系统化的唯物主义理论。霍布斯实现了唯物主义从感性认识到抽象经验的历史飞跃,并吸收了唯灵论的禁欲主义特点。然而也正是因为从感性之物到理性之物的蜕变,恩格斯认为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发展出了“理智所特有的无所顾忌的全部彻底性”。不过恩格斯也强调:“只有物质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觉察的。”霍布斯学说的一大缺陷就在于他仍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使得他的唯物主义是内在矛盾的。
虽然霍布斯通过彻底的理智克服了残存于培根理论中的有神论,但他却未能继续论证培根关于人类感性世界与认识发展关系问题的思想。随后,洛克、科林斯等人先后接过接力棒,凭借着自然神论使英国的现代唯物主义彻底脱离封建制度和宗教正统的影响,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提供了理性武器。而这些英国的唯物主义先驱的继承人正是后来的法国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传到法国后与另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学派笛卡尔派合流,为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堡垒。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因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使得宗教和封建制度残留,进而导致思想上的长期相对滞后。这时英国人又不得不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源自于英国本土的唯物主义思想,开始推崇不可知论。但恩格斯认为不可知论仍不具有彻底的唯物性。因为它一方面认为规律支配自然界,另一方面又对最高存在物态度暧昧;他们既承认感官是全部知识的来源,但也不敢确定感官能否正确反映感知的事物。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符合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对事物的利用是检验我们对事物感性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由物质而来的认识归根到底要回到物质的实践中才能得以丰富发展,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必不可能实现成功的实践。
面对新康德主义者关于不可感知“自在之物”的观点,恩格斯选择援引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观点予以反驳。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对于事物本身的认识来源于其展现出的一切性质,而一旦我们掌握了事物所具有的一切性质,并认识到认识主体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那就可以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事物本身和“自在之物”。最后在前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总结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唯物主义最新成果,并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内涵。
(2)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脉络
阶级斗争理论作为对现实社会阶级斗争思维考察的科学结论,其理论要义和分析方法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以贯之。在正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无一不穿插了阶级斗争史。在恩格斯对历史脉络和细节的描述中,一幅浩大的阶级斗争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地主、农民、资本家和工人先后跃于纸上。简言之,本书就是一本近代欧洲的阶级斗争史。
恩格斯首先介绍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恩格斯提出:“资产阶級反对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在三次大决战中达到了顶点。”在德国宗教改革中,路德提出反对教会的战斗号召,但随后的德国贵族起义和德国农民战争却因城市市民的不坚决而失败。但加尔文却因其信条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欢迎,推动了共和国与共和主义政党的建立;在英国“大叛乱”和“光荣革命”中,城市中等阶级发动了起义,农村地区的自耕农完成了起义。但广大劳动群众却因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的妥协而迎来了后续的反动压迫;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在与贵族的交战中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他们凭借着唯物主义学说与宗教理论彻底决裂,公开地宣扬自己的政治理论与政治诉求,使资本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阻挡的潮流中蓬勃发展。
其次,恩格斯介绍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法国大革命后,越来越多国家的资产阶级在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在英国,1830的法国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工厂主对土地贵族的优势,但“也是资产阶级仅仅为自己的利益获得的最后一次胜利”。自那之后,原先作为同盟者的无产阶级就开始成为了资产阶级的对手。1848年法国工人率先迎来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和血腥镇压,之后英国宪章派也遭遇失败。1852年路易·波拿巴完成了他的雾月政变,彻底地压制了工人阶级的要求。为了压制无产阶级的革命情绪,资产阶级选择用宗教手段去控制无产阶级,他们用这种曾经被他们打倒的对象重新去攻击曾经是他们盟友的敌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队伍日趋壮大,他们通过选举和社会主义思想积聚打败资产阶级的力量。
最后,恩格斯还补充了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旧时的封建社会,作为马尔克社员的农民在地主阶级和僧侣阶级的武力掠夺中丧失了大量的土地,从自由的农民沦为被奴役的农奴;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农民虽然夺回了自己的土地并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但他们仍然遭受着来自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以及大工业对小农经济的巨大冲击。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的三次大起义中,农民阶级恰恰成为在胜利后由于胜利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必然破产的阶级。但恩格斯也在《马尔克》中给农民提出了出路,即欧洲农业只有进行了社会化经营和依靠社会去经营,才可能继续存在。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文本的理论内涵
1.不同社会主义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
在正文开篇,恩格斯首先对“现代社会主义”一词的概念内涵进行了阐释。在内容上,它是对阶级对立以及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考察结果;在理论形式上,它最初是对启蒙思想的发展。在对该词的阐释上,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了内容与形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都是从已有思想材料出发,并扎根于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这一论断奠定了第一章节总体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脉络和思辨基调。
“现代社会主义”并非是某个沿袭已久的词汇,它由恩格斯在此书中首创并多次使用。而关于其与“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内涵的差别,学界认为“现代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指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不同之处在于二者是对社会主义在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的不同界定。“现代社会主义”侧重点在时间维度,恩格斯旨在将其区别于之前形成且仍存在的“社会主义”流派。这里提到的“现代”是相对工业化之前的“古代社会”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内容上界定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科学”主要是对应“空想”而言的。1873年,恩格斯首次在《论住宅问题》中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而马克思则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
恩格斯在第一章中通过对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的思想评述,为我们展示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而这种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是按照在上文所描述的具有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色彩的思想脉络和理论基调。在两者的联系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汲取了启蒙思想养分、批判资本主义、提倡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学说体系。同样,两者也差别众多。
首先,空想社會主义是按照个人的主观想法,企图凭借传承自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正义”自上而下地设计出一个完美的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将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目光投入到了对社会的物质经济事实的考察中去;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之前的启蒙思想家一样,其目的都是从一般的道义出发寻求超阶级的解放,他们不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并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从现实的经济关系中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存在,更没有认识到只要还有阶级存在,人类就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完全的解放;最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导致社会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意识到了社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甚至傅里叶已经敏锐地发现“多血症危机”是贫困和匮乏的源泉,但是他们并没有抓住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辩证法的发展及应用过程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中,理论体系的构建得益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理论发现的支撑,而这归功于马恩对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的使用。但辩证法的发展与应用并非是马恩的首创,它是欧洲哲学发展的伟大智慧结晶。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相互联系、运动变化与生成消逝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常态。但由于古希腊人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研究的忽略,这些有着朴素辩证法思维的人无法把现象中的细节“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
同辩证法始终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产物,它诞生于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期。在科学工作者对自然界进行探索时,为了方便观察分析,他们习惯于将自然界拆分成各个部分,并将自然界中的自然过程与现象分门别类,逐一研究。虽然这种拆分研究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方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它同时也使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逐渐僵化。恩格斯指出,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从静止和死的状态去考察事物,把它们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
与形而上学截然相反,辩证法本质上是从事物中及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宏微观联系与产生消逝的客观常态考察事物的性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辩证法提供了现实论据,恩格斯称赞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因为他证明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有机界都是延续了几百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之后,恩格斯也引用了康德的星云假说和拉普拉斯的数学证明,论证了辩证法的科学性。恩格斯称赞黑格尔的伟大功绩是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的过程,但黑格尔未能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黑格尔未竟的发展辩证法的历史任务。他们把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升华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并第一次实现了物质世界的哲学改造,因此他们避免了黑格尔那样的理论流产。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不仅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还确定其任务就是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在这一理论基石上,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变成了研究现实阶级斗争过程和从中探求解决冲突的手段。在长时间科学的考察研究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分析工具,进而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答案。
四、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1.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科學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而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教育资源牢牢掌握在有产阶级的手中,掌握先进生产方式的无产阶级反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对无产阶级的团结和教育是不能耽误的,这就要求革命理论家必须采取行动推动自己的科学理论在这些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无产阶级中得以广泛的传播。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恩格斯旨在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最新理论体系向欧洲广大工人阶级传播。为了使得没有受到过多教育的广大工人能够读懂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恩格斯将自己的《反杜林论》进行了摘录修改,使得工人即便是读最难的理论部分,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困难。恩格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传播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梳理了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简史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对前人思想材料进行有效吸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科学的理论方法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论断。但对于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群众来说,仅仅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不够的。只有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史,了解以往思想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局限,才能打破对空想社会主义等过时观点的迷信。恩格斯在正文中梳理了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简史中的唯物主义发展史、辩证法发展史、启蒙思想史和空想社会主义史。在对理论渊源的相互比较、对照研究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才能更为显著地表现出来,其思想理论的时代价值也只有通过不同时代的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才能体现出来。
3.通过客观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引领了工人思想
恩格斯没有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彻底的否定或肯定,他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并道破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成熟的理论源自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在那时他们还无法从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头脑给出主观答案。恩格斯在详细分析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的观点后,称赞他们的理论是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巨大影响长期支配着19世纪的社会主义观点和许多工人的头脑,阻碍了现实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了将引领工人走向科学社会主义,也为了让社会主义变为科学,恩格斯强调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他坚决捍卫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与重要地位,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对空想社会主义先驱的污蔑和攻击,也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局限,进而正确引领了现实运动中的工人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人民出版社,2014年
[5]袁秉达等.超越乌托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解读与启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