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练习课在小学数学的诸多课型中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但无论是优质课比赛还是教学研讨课,很少看到练习课的身影。究其原因,一是练习课不是新授课,没有“新”意;二是练习课就是“刷题”课,内容单一;三是练习课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较低。
练习课真的没什么可讲吗,“刷题”是提升练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吗,面对学生的差异,练习课该如何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和探究,希望改变练习课的尴尬现状,发挥其价值。
一、练习课的目标定位
一节新授课和对应的练习课,仅就目标而言,还是有区别的。新授课注重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探究等活动,逐步实现新知的建构。练习课则更注重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要通过练习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还要形成一定的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说,练习课的目标要在新授课目标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如在学习过《9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要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乘法口诀的记忆策略,通过进一步理解,提高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设计这节练习课的学习目标:1.根据乘法口诀之间的纵横联系,发现其规律,借助一句乘法口诀推理其他口诀。2.灵活使用乘法口诀,解决对应的加法、乘法及乘加乘减等问题。3.借助拆分等方法,将十几乘几的问题转化为表内乘法,借助口诀进行解决,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练习课的目标定位不能仅仅停留在新授课的重复上,要有的放矢,成为新授课的有力补充;要有所发展,在新授課基础上有新的提升;要关注能力,与新授课形成一个整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练习课的内容选择
练习课少不了练习题,但绝不等同于练习题的堆积。要达成练习课的目标,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以含金量高、指向性强、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感悟本质,形成技能,促进素养。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
1.题目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课首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设计的练习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例如,二年级《米和厘米》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形成1米和1厘米的长度印象,还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的练习课中,教师设计了男女生比赛摘智慧果的情境。学生将出示的物体与单位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正确判断出其与单位长度的长短关系,就可以摘到一枚智慧果。借助比赛,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对于单位长度也有了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
在学习过《线段》之后,练习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蚂蚁要在粮仓、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之间修通道,如果每条通道都是线段,最多能修几条?尝试画一画,从厨房到粮仓,哪条路线最近?拟人化的问题情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了画线段、量线段的知识和技能,还为四年级三角形单元“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积累了活动经验。
2.题目设计有层次,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价值。练习课的设计不仅要让新知掌握不好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也要让新知掌握牢固的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练习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倍的认识》练习课上,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主要聚焦于“倍”的概念,通过多元表征,加深概念理解。如,(1)敲门声有什么规律?借助敲门声中隐含的倍数关系,理解倍的含义;(2)选择符合“乙是甲的2倍”的图形,理解有倍数关系的两种量的关系;(3)画出同样符合“乙是甲的2倍”的图形,突出标准量在倍数关系中的作用。第二个层次主要聚焦于标准量、比较量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打好基础。如已知妈妈跑步的公里数和与小明跑步的倍数关系,求标准量小明跑步的公里数。第三层次主要聚焦“倍”的本质,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红、黄气球一共12个,它们有倍数关系,请涂色表示红、黄气球。
3.题目要有综合性,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特点。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将数学作为有力的工具来解决生活问题,就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问题与单纯的数学问题相比,有其应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在练习课中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时间的计算》练习课上,以小虎的日记为情境,呈现他放学后所做的一些事情,在解决小虎的疑问“都这么晚了,作业还没写完,明天怎么跟老师交代啊……”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小虎的描述进行推理,确定他做各个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再通过计算所需的时间,从而为他有效解决写不完作业的问题提供合理方案。完成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大有裨益。
三、练习课的效率保证
1.精心设计练习课,探索练习课的正确开启模式。练习课不等于新课的重复,练习课不等于“刷题”课,我们要充分发挥练习课的作用,对练习课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让练习课大放异彩,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练习课,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3.合理规划练习步骤,坚持提升练习效率。许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难点进行合理规划。在新课之前、新课中,特别是新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系列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静待花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内化后,学生会逐步领悟到知识的本质,将新知转化为能力和素养,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