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亚
(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浙江宁波 315032)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办好特殊教育”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而且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1]从特殊教育的办学经验来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高质量“配合”。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三家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2019 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国家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了重要的教育站位。2020年1月起出台了《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是浙江省回应“三家建设”向纵深推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和家庭消除对残疾儿童的歧视和排挤、家长认为“残疾儿童是否接受教育都一样”观念意识的转变、残疾儿童家庭是否可以获得和使用教育资源等,成为特殊儿童能否获得正面激励、是否限制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掣肘,也对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考量。本文从特殊教育学校的视角,在分析障碍儿童对家庭功能影响的基础上,对特殊儿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探讨如何建立亲师合作和互信关系的原则和策略,从而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一个完整的家庭系统架构由家庭特质、家庭生命周期、家庭互动和家庭功能等组成(如图1)。其中家庭特质是指家庭系统所需的输入讯息(包括整体家庭特质、家庭成员特质和特殊境遇),作为身心障碍儿童的父母就属于家庭特殊境遇的范畴。家庭生命周期是指每一个家庭成员随着时间推移所经历的交互影响和变化。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一般有离家成为单身青年、结婚和新婚夫妇、有年幼子女的家庭、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子女离家和步入晚年的家庭等状态。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婚姻、亲子、手足及延伸家庭四种基本关系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影响家庭的凝聚力和适应力。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满足所属成员个人和集体的需求而履行的任务。其输出功能一般包括情感、自尊、心灵、经济、日常照顾、社会化、娱乐和教育等。与普通家庭相比,特殊家庭在情感、自尊、经济、日常照顾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都面临着负面的冲击。
图1 家庭系统架构
(一)家庭特质是影响家庭合作需求的根本原因。成为身心障碍儿童的父母是家庭最明显的特殊境遇之一,学校要与特殊家庭发展互信的合作关系,就必须把重点放在了解每个家庭的特质,通盘考量这些家庭成员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人格特征、处事方法以及因此产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结构变化和工作状况等。整个家庭的特质都会和孩子的障碍有关,具体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管理倾向、心理与生理健康、沟通方式与动机、与学校教师合作的能力等方面。比如:医疗方面有复杂需求的家庭,需要为了照料孩子去调整正常的作息,他们更需要获得特殊的康复资讯、辅助设备和资金支持;有听障孩子的家庭则需要获得助听设备的援助;而有情绪障碍、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则需要借助合作关系来协助他们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
(二)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合作内容的主要依据。所有的家庭都会经历成员的出生、生长、离家、因结婚或其他固定关系带进新成员、退休和死亡等不同阶段的转转衔,也可能因为意想不到或突如其来的变化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包括离婚、死亡、兵役或与工作有关的迁移、工作调动、失业、移民或天然灾害等。一些重度或多重障碍的婴儿通常在出生时就会被确定有特殊需求,他们的父母就会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当孩子被诊断出有障碍的最初几年期间,父母会进入“障碍悲伤周期”,往往表现出震惊、否认、内疚、愤怒、遗憾、沮丧、接受等。对于已经鉴定出幼儿障碍的家庭,他们更希望得到早期的介入服务,一项研究表明,越早介入康复对孩子的发展影响越显著,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发展越有信心。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进入儿童期、青春期、成长期,家长需要在孩子未来发展的愿景、融合发展的趋势、青春期的性教育、专业技能的教育、支持性的就业机会、步入社会后的教育方案和支援等协助内容。
(三)家庭互动是影响合作成效的重要条件。首先,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和学校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成员,教师在和家庭协商的时候,知道何时指引家庭,能明确认出家庭中最主要作决策和制定规则的人,对所有特殊教育里的专业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如果你要求一位母亲尝试以家庭为基础的语言康复计划,但如果没有顾及丈夫下决策的权力,这个计划不太可能有成效。学校教师和家庭一起合作帮扶学生的时候,要与家庭的价值、目标、能力及改变的意愿一致。第二,除了父母以外,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家庭次系统成员的支持与冲突对孩子父母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关联,对这些家庭成员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建立相互的信赖关系。最后,家庭的凝聚力和适应力对家校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样不可忽视。
(四)家庭功能是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动力。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满足所属成员个人和集体的需求而履行的任务,一般包括情感、自尊、心灵、经济、日常照顾、社会化、娱乐和教育八种类别。家庭角色之一就是让孩子知道如何满足上述需求并且执行这些功能,这样家庭责任才能传承下去,同时延续家庭传统和文化。如果家庭中出现障碍的孩子就会影响整个家庭功能的延续。比如:一位家庭成员的残疾可能对所有人的自尊造成冲击,特殊儿童家庭普遍存在生活中需要面对多重挑战和低自尊的现象。养育障碍孩子的家庭经济压力随着孩子的年纪、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也会与日俱增,家庭不仅要面对巨大的经济支出,长期为孩子提供日常所需的护理照料还有可能影响父母的就业状况。
基于上述有障碍孩子的家庭在家庭特质、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功能和家庭互动方面的特征,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如何与家庭建立合作关系、一旦合作将面临哪些挑战等将成为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建立有效家校合作关系的七大原则(如图2),从如何提升家校合作与互信关系的有效性提出策略与建议。
图2 家校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七大原则
(一)有效沟通:善用技巧敲开沟通之门。话说容易,但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沟通者。有效的沟通需要谨慎审视双方沟通的质和量。沟通的质是指要正面、清楚且尊重对方;沟通的量是指沟通的频率以及彼此是否有效率地运用沟通时间。第一,友善是让家长安心分享孩子和家庭资讯的关键。教师要随和,要让家庭觉得学校团队是会努力的,你是可信赖的。第二,倾听是一种接纳的语言。教师要同理倾听家长的心声,不仅是记录、思考或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用眼睛及心倾听。第三,特教领域涉及诸多专有名词的概念,未受过特教正式训练或无丰富经验者根本很难理解,明确沟通的好方法便是倾听及注意家长所使用的用语,以维持沟通的清晰度。第四,有话明说即是诚实,但需要教师以婉转的方式告知。诚实在家庭成员、或家长与教师意见不一致时更显重要。诚实的另一面是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便直说,承认你答不出来但保证会找出完整的答案才是上策。第五,提供讯息并进行整合。信息障碍对障碍儿童家庭的影响很大,因为缺乏信息,有的儿童丧失了最好的康复机会。[2]因此,家庭需要的是目前的服务、未来的服务、孩子障碍的特质、其他有类似经验的家长、社区资讯、及法律权益等,家长不希望教师不着边际地讲。
(二)专业能力:成为家长眼中行家里手。特教教师应该将对身心障碍者的无限同情转化为对他的未来给予支援和希望,坚持自我的持续学习并保持高期望等专业能力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第一,提供合适的教育。这里的“合适”教育定义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是指特殊学校给身心障碍学生提供合适的个别化教育。家长希望教师具备设计符合学生个别化特殊教育需求教学的知识及技巧,并提供合适的支持与服务。第二,坚持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家庭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会不断得到家长的反馈,教师需要通过持续学习获得新知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维护无缝的合作关系。第三,当教师为家庭和障碍学生发展保持高期望时,就会成为家长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催化剂,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未来保持热忱,就会更努力地去达成目标。反之,当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感谢畏惧,教师也无法让孩子得到足够的进步,家校之间的关系也无法呈现和谐的局面。
(三)彼此尊重:用真诚建立亲密的友谊。家长的不同观点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和个人的偏好,了解家庭的文化是尊重文化差异的第一步。通过与家长交谈、社区提供信息、邀请家长分享等渠道了解其文化价值,掌握家庭把什么作为优先考量的因素。比如:有障碍孩子的家庭已经习惯听到有关孩子的“坏消息”或冗长的严重问题,如果只是一味注意家庭弱势的做法会导致家长伤心、挫败或过度防卫,势必会阻碍后续的沟通与合作,应多强调孩子的优势,即使是因为家长原因而使孩子致残,也应多注意他们为孩子所作的正面努力。同时,在与家庭建立合作过程中如何称呼对方、双方的眼神接触、合适的见面空间等都会反应出教师是否尊重他们。
(四)倾情投入:别让情绪破坏沟通氛围。家有身心障碍孩子会增加家庭的责任和面对孩子的障碍带来的被人嘲讽,家长除了要获得教师给予专业上的支持需求以外,还包括情绪上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超出工作时间去参与一些家庭事务,提供给学生和家庭超过工作要求的协助,与家庭建立更亲密更友善的关系。比如:同理地倾听以满足家庭情绪需求的敏感度;真诚地视特殊学生为“普通孩子”,而非工作上的“服务对象”;参加家庭的生日派对、寻求遭遇类似经验的家庭进行交往等,承担起与家庭建立可信赖关系的责任。
(五)平等互助:努力营造情境感染共鸣[3]。传统的家校合作关系中教师的地位一般要高于家长,而最佳的合作关系来自于专业团队共同合作并建立平等互助关系,增加家长的角色与责任可确保身心障碍学生接受有效且合适的教育的方法之一。当教师与家庭成为合作伙伴且赢得家长的信任时,教师会成为家庭增权赋能的代表,就会和家长一起采取行动为学生谋福,并且会坚持下去,努力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为障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并为他们争取平等公正、独立生活、全面参与和经济自足的机会,当然,这些合作中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六)积极倡导:良性互动创造共赢局面。所谓倡导即建议,是指为了理想、目标而仗义执言并采取行力。教师为家庭和学生提出的倡导行动一般会促进家校的合作关系,有效的倡导需要教师对自己、学生和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有详细的记录,以便提供科学的建议;有效的倡导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及能提供家庭支持的相关人员建立同盟;有效的倡导需要强调双赢,双赢的局面可以让合作方满意并能巩固合作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倡导过程中运用沟通技巧来预防、管理、平和地解决“冲突”问题。
(七)建立信任:心灵不设防沟通无极限[4]。信任是家校之间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基石。所谓信任是指相信并喜欢他人的可靠、判断力、言语、举动,且不伤害所信任的人。首先,当你说到做到,你的可信度就建立了。比如:教师可以记录与家长讨论并承诺的问题清单,并坚持不懈使自己言行如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让家长对学校提供科学实证的教育教学表示信任;第三,教师对身心障碍学生的相关资讯要维护隐私,这也是教师与家长建立信任的最好方式之一。
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有身心障碍的学生通常难以将学校所学到的东西类化到家庭与社区,因此特教领域的家校合作显得更为重要。特教领域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从教师和家长共同拟定学生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开始,将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纳入到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中,让家长参与学生在家里或社区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身心障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