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合成工艺的优化

2021-09-03 09:54邓玉晓付丙月孙晋瑞张宗磊冯仰辉
食品与药品 2021年4期
关键词:二氯甲烷乙醛氨基

邓玉晓,付丙月,孙晋瑞,张 宁,张宗磊,冯仰辉

(1.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山东省化学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2.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吡喹酮(praziquantel),中文化学名为2-(环己基羰基)-1, 2, 3, 6, 7, 11b-六氢-4H-吡嗪并[2, l-a]异喹啉-4-酮,是由德国Merck和Bayer两家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1]。吡喹酮片于1980年首先在德国上市,商品名Cesol,在临床上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姜片虫病和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2-3]。该药具有毒性低、吸收快、疗程短、见效快、耐受性好、口服方便等特点,自上市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上治疗血吸虫病和多种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4-5],市场前景广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吡喹酮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以异喹啉为起始物料,经Reisser转位重排反应,催化氢化反应,环合反应,水解反应和酰化反应等步骤制得吡喹酮,总收率约15 %,采用剧毒物料氰化钾,劳动保护困难,不宜工业化生产;(2)以亚氨基二乙腈为起始物料,经酰化反应,环合反应,水解反应,酰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合反应等步骤制得吡喹酮,总收率约35 %[6-7],该路线还原反应选择性差,产生的双羟基杂质会继续参与后续反应,传递至最终产品,提纯困难;采用还原剂硼氢化钠容易吸水潮解,存放困难,也不宜工业化生产;(3)以β-苯乙胺为起始物料,经酰化反应,取代反应,成盐反应,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制得吡喹酮,总收率约50 %[8]。

经前期的大量研究摸索,我们认为,路线(3)路线整体收率较高,起始物料易得,操作工艺简单,本研究在文献[8]的基础上,主要对该路线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酰化反应溶剂[水-二氯甲烷(1:2,1:4,1:6),二氯甲烷]、N-烷基化反应缚酸剂(碳酸钠,三乙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环合反应催化剂(98 %浓硫酸,50 %浓硫酸,25 %浓硫酸)和精制溶剂(丙酮,无水乙醇,75 %乙醇,75 %丙酮水溶液,乙酸乙酯)等条件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与文献报道的合成工艺比较,优化后制得的产品纯度高,条件温和可控,成本低廉,解决了吡喹酮传统工艺条件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大,产品杂质多且纯化困难的问题。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RS-1B型数字熔点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VANCE III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公司);API-3000型质谱仪(美国AB公司);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DFY-30/30型低温循环冷却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1.2 原料与试剂

β-苯乙胺(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5 %);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分析纯,南京康满林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纯度>98.5 %);环己甲酰氯(分析纯,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5 %);碳酸氢钠,浓硫酸,氯乙酰氯,二氯甲烷,氢氧化钠,碳酸钠,甲苯,无水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去离子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合成路线

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合成路线见图1,吡喹酮的合成路线见图2。

图1 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合成路线

图2 吡喹酮的合成路线

2.2 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化合物G)的制备

将饱和的氨气甲醇溶液(400 ml)加至高压釜中,升温至120~130 ℃,采用氮气将氯代乙醛缩二甲醇(124.6 g,1.0 mol)缓慢压至高压釜中,加料过程中,保持温度不超过140 ℃,加料完毕,保持120~130 ℃反应4 h,然后降温至20~30 ℃,抽滤,保持温度不超过50 ℃,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采用Vigreux柱分馏,收集35~40 ℃/17 mmHg馏分,得无色澄明液体,即氨基乙醛缩二甲醇(79.5 g,收率75.6 %)。沸点(bp):136~138 ℃(文献bp:137~139 ℃)。采用气相色谱(GC)测定化合物G的纯度[色谱柱: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氢火焰离子化器(FID),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50 ℃,分流比5:1,进样量1.0 μl,载气为氮气,流速2 ml/min,柱温100 ℃保持8 min,然后以30 ℃/min升温至230 ℃,保持20 min。

2.3 2-氯-N-苯乙基乙酰胺(化合物C)的制备

将β-苯乙胺(121.2 g,1.0 mol),碳酸氢钠(126.0 g,1.5 mol),去离子水(400 ml)依次加至四口瓶中,降温至0~5 ℃,缓慢滴加氯乙酰氯(116.3 g,1.03 mol)的二氯甲烷(100 ml)溶液,1 ~2 h 滴加完毕,升温至2 0 ~3 0 ℃,保温反应2 h,分取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水溶液(50 ml)洗涤一次,减压蒸除溶剂,得白色针状固体,即2-氯-N-苯乙基乙酰胺(192.9 g,收率为97.6 %)。熔点(mp):62~65 ℃(文献[9]mp:63.6~64.6 ℃)。1H-NMR(CDCl3)7.17~7.40(5H,m,芳烃质子),6.79(1H,br s,NH),4.01(2H,s,CH2Cl),3.59(2H,q,J=6.8 Hz,PhCH2CH2NH),δ2.87(2H,t,J=7.2 Hz,PhCH2)。

2.4 2-(2, 2-二甲氧基乙基氨基)-N-苯乙基乙酰胺(化合物D)的制备

将氨基乙醛缩二甲醇(112.9 g,1.074 mol)、甲苯(200 ml)、无水碳酸钠(155.2 g,1.464 mol)依次加至四口瓶中,升温至110~115 ℃,缓慢滴加2-氯-N-苯乙基乙酰胺(192.9 g,0.976 mol)的甲苯溶液(100 ml),1~2 h滴加完毕,滴毕后保温继续反应2 h,化合物C含量<1 %,视为反应终点,降温至20~30 ℃,加入去离子水(200 ml),反应液采用二氯甲烷(200 ml×2)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采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00 ml)洗涤1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 h,抽滤,滤液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监控反应过程[色谱柱:Intersil ODS-3,流动相:甲醇-1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0:30),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验波长:214 nm]。

2.5 4-氧代-1, 2, 3, 6, 7, 11b-六氢-4H-吡嗪并[2, 1-a]异喹啉(化合物E)的制备

将50 %浓硫酸(300 ml)加入至四口瓶中,降温至0~5 ℃,滴加上一步得到的化合物D的二氯甲烷溶液,1~2 h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 h,控温15 ℃以内,滴加去离子水(600 ml),用20 %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 11~12,升温至20~30 ℃,静置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200 ml×2)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0 ml)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 h,抽滤,减压蒸除溶剂,得黄色固体,即4-氧代-1, 2, 3, 6, 7, 11b-六氢-4H-吡嗪并[2, 1-a]异喹啉(171.9 g,两步合并收率为87.1 %)。熔点(mp):115~118 ℃(文献[10]mp:116.7~117.4 ℃)。MS(m/z):202.1[M+];1H-NMR(CDCl3)δ6.87~7.04(4H,m,芳烃质子),4.49~4.61(2H,m,H-6和H-11b),3.50(1H,dd,J=4.2,12.9 Hz,H-1),3.29(2H,ABq,J=17.2 Hz,2×H-3),2.43~2.74(4H,m,H-1,H-6和2×H-7)。

2.6 吡喹酮(化合物A)的制备

2.6.1 粗品的制备 将化合物E(171.9 g,0.850 mol)、碳酸氢钠(142.8 g,1.70 mol)、二氯甲烷(500 ml)依次加至四口瓶中,降温至0~5 ℃,滴加环己甲酰氯(130.8 g,0.892 mol)的二氯甲烷溶液(100 ml),1~2 h滴加完毕,升温至20~30 ℃,继续反应2 h,HPLC检测,化合物E含量<1 %视为反应终点,采用去离子水(1000 ml)洗涤一次,饱和氯化钠水溶液(500 ml)洗涤1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 h,抽滤,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固体,即吡喹酮粗品(253.1 g,收率为95.2 %)。

2.6.2 粗品的精制 将吡喹酮粗品(2 5 3.1 g,0.81 mol)、乙醇(750 ml)、水(250 ml)加至2.5 L的四口瓶中,加热至70 ℃溶清,加入活性炭(12.5 g),继续保温65~70 ℃脱色0.5 h,趁热抽滤,滤液缓慢冷却析晶,抽滤,得白色结晶性粉末,在55~60 ℃条件下真空干燥6 h,即得吡喹酮精制品(215.9 g,收率85.3 %,总收率69.1 %)。采用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色谱柱:Intersil ODS-3,流动相:乙腈-水(45:55),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验波长:210 nm]测得产品纯度为99.9 %,单一杂质含量小于0.1 %;熔点(mp):137~138 ℃(文献[11]mp:137~138 ℃)。MS(m/z):312.4[M+];1H-NMR(CDCl3)δ7.14~7.25(4H,m,芳烃质子),5.13(1H,dd,J=13.4,2.8 Hz,H-6’),4.74~4.78(2H,m,H-1’和H-11b),4.44(1H,d,J=16.5 Hz,H-3’),4.05(1H,d,J=16.5 Hz,H-3),2.71~2.99(4H,m,H-l,H-6,2×H-7),2.44(1H,m,CHCON),1.26~1.80(10H,m,环己基质子);13C-NMR(CDCl3)δ25.8,28.8,29.1,29.4,39.5,40.8,45.7,49.8,55.5,125.5,126.9,127.6,129.5,132.9,134.9,164.5,174.9。采用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监控反应过程[色谱柱:Intersil ODS-3,流动相:乙腈-水(60:40),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验波长:210 nm]。

2.7 工艺优化要点分析

采用2.2项下反应条件,重点考察了氯代乙醛缩二甲醇投料方式对反应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一次性加入的加料方式得到的G的收率和纯度显著低于滴加的加料方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采用一次性加入的投料方式易产生多聚物,采用滴加的投料方式,始终保持氨气的量在宏观和微观上过量,不易产生多聚物。

β-苯乙胺和氯乙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C,本研究采用2.3项下反应条件,主要考察了反应溶剂对化合物C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旨在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结果显示,采用二氯甲烷:水(1:4)、二氯甲烷:水(1:6)为溶剂与采用单一溶剂二氯甲烷取得的化合物C的收率和纯度没有明显差异,采用二氯甲烷:水(1:2)为溶剂取得的化合物C的纯度明显偏低,为了提高产能,降低溶剂成本,我们选用溶剂为二氯甲烷:水(1:4)。

化合物C与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发生N-烷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D,本研究采用2.4项下反应条件,主要考察了缚酸剂碳酸钠、三乙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对化合物D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碳酸钠和氨基乙醛缩二甲醇为缚酸剂时,化合物D的纯度较高,采用三乙胺为缚酸剂时,化合物D的纯度最低;此外还考察了滴加氨基乙醛缩二甲醇,一次性加入,滴加化合物C甲苯溶液3种投料方式对化合物D合成的影响,其中,前两种加料方式得到的化合物D的纯度较低。

化合物D在强酸性条件下,经缩醛水解,成亚胺离子,环化3个基元反应得到化合物E。本研究采用2.5.1项下反应条件,主要考察了浓硫酸的浓度对化合物E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98 %的浓硫酸,原料容易磺化,收率较低;采用50 %的稀硫酸,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采用25 %的稀硫酸,由于反应速率慢,原料转化不完全,得到的化合物E纯度较低(化合物E的纯度检测方法与吡喹酮相同)。

本研究采用2.5.2项下反应条件,主要考察了丙酮,无水乙醇,75 %乙醇,75 %丙酮水溶液,乙酸乙酯对吡喹酮粗品的精制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为精制溶剂时,收率较低,采用75 %的丙酮水溶液为结晶溶剂时,产品纯度较低。

3 讨论

氨基乙醛缩二甲醇是制约本工艺成本的关键物料,已报道的文献方法[12]采用Gabriel合成法制备,制备过程采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和溴乙醛缩二甲醇为原料,经N-烷基化反应,水解或肼解得到氨基乙醛缩二甲醇,总收率为50.9 %,该路线操作过程繁琐,“三废”多,成本高,不宜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采用氯代乙醛缩二甲醇为起始物料,经氨解制备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生产操作简单,溶剂甲苯可回收利用,收率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N-烷基化反应时,加料方式对化合物D的纯度影响大,采用滴加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加料方式,使化合物C始终处于过量状态,导致N-烷基化产物很难停留在单取代阶段,副产物增多,采用滴加化合物C甲苯溶液的方式使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始终处于过量状态,能有效抑制多取代产物,制得的化合物D的纯度高;此外,文献采用过量的氨基乙醛缩二甲醇为缚酸剂,成本较高,本研究选择碳酸钾为缚酸剂,成本低廉易得,碳酸钾在甲苯中溶解度小,降低反应速率,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化合物C制备时,采用水和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化合物E制备时,文献工艺[8]先将化合物D在氯化氢的乙醇溶液中制备成盐,再于浓硫酸作用下成环,但将化合物D的盐酸盐加至浓硫酸时,有大量的氯化氢放出,且放热剧烈,反应过程不易控制。本工艺采用50 %浓硫酸,反应条件温和,化合物D的转化率较高。采用75 %乙醇水溶液为吡喹酮粗品的精制溶剂,收率高,纯度99.9 %,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药典标准。

本优化工艺革除了文献报道使用的氰化钠、氰化钾、浓硫酸、硼氢化钠等危险试剂的操作,安全性得到提高。

4 结论

吡喹酮改进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控,“三废”少,绿色环保,成本低,制备的终产品纯度可达99.8 %以上,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欧洲药典标准。吡喹酮既可用于人类感染的寄生虫病,也可用于家畜的寄生虫病,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原料药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市场前景好,改进后工艺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二氯甲烷乙醛氨基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及其杂质含量
高效阴离子交换-积分脉冲法检测氨基寡糖素农药中游离氨基葡萄糖
利用氨基功能化电极材料除磷及动力学探究
超重力过程强化在废弃二氯甲烷回收精制中的应用*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氨基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升高吗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以及塑料制品中多环芳香烃的研究
二氯甲烷/石蜡油回收装置技术方案优化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