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差分不等式解的估计

2021-09-03 00:16陈立强王五生
关键词:贝尔曼沃尔差分

陈立强,王五生

(河池学院数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1919年,格隆沃尔—贝尔曼(Gronwall-Bellman)[1-2]在研究微分方程的解对参数的连续性依赖时,有了下面的不等式:

(1)

其中,常数c≥0,对未知函数u(t)有下面的估计,

在微积分不等式理论研究中,格隆沃尔—贝尔曼型积分不等式是研究Differential Equation (DE)、Integral Equation(IE)和 Differential-Integral Equation (I-EE)的解等一系列理论的重要工具,这些类型方程解的存在与否、如果存在是否唯一、进而这些解是否有界、显式解是否能容易的表出等定性性质是可以看成格隆沃尔—贝尔曼型积分不等式的推导结果.继而,格隆沃尔—贝尔曼型积分的各种推广形式开始为学者们所研究,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可做为其成果之一.然而,查看当前文献发现,积分号内不含未知函数导函数的积分不等式已有研究,例如文献[3-7]及其引文.此外,Pachpatte[8]研究了下面的不等式:

t∈+.

随着不等式理论研究的推进,数学家开始关注格隆沃尔—贝尔曼型不等式的离散形式及其推广形式,见文献[9-12].这方面,Pachpatte[13]研究了以下差分不等式:

t∈0,

Akin-Bohner等[14]研究了下面的不等式,这个积分不等式与其他不等式重要不同在于其带有时标和线性,

t∈T0,

Zareen[15]研究了下面的不等式:

t∈+.

Kendre和Latpate[16]研究了Volterra-Fredholm型积分不等式:

文献[17]研究了下面的积分不等式:

(2)

作者把一维的积分不等式拓展到二维的积分不等式.

在文献[18]中Cheung利用Ou-Yangh和Pachpatte的思想研究了

uq(t,s)ψ(u(t,s))dsdt,

(3)

把二维积分不等式拓广到二维的p次幂的形式.

在文献[19]中Wang研究了

φi(u(t,s))dsdt.

(4)

(4)式在(2)式的基础上,把常数a扩展成二维函数,并且把(3)式中的两项和扩展成n项和.

2016年,Zhang等[20]研究了积分不等式

在形式上把Gronwall-Belllman[1-2]的常数扩展成了一般函数a(t),而且在(4)式的基础上把p次幂放到了求和符号里并对多项积分不等式求p次幂,推动了积分不等式发展.

最近的文献[21]研究了

这个积分不等式研究了积分号外具有非常数因子,且积分号内含有未知函数的非线性积分不等式.

受文献[8,13-21]的启发,本文研究了一类沃尔泰拉—弗雷德霍姆(Volterra-Fredholm)差分不等式,其针对待求函数求和,且待求函数非线性.

(5)

不等式(5)把文献[13]中的不等式(5)推广成非线性沃尔泰拉—弗雷德霍姆型不等式,给出了不等式(5)中未知函数的估计.最后举例说明了本结论可用来推导相应类型的沃尔泰拉-弗雷德霍姆型方程解的估计.

1 主要结果与证明

为了叙述的方便,先定义下面要用到的符号:

+=[0,∞),α,β∈N,α<β,

ht(t,s)∶=Δ1h(t,s)=h(t+1,s)-h(t,s).

引理1[22]令y≥0,p≥q≥0和p≠0,则对任意K>0有关系式:

引理2[16]若使得函数a(t),b(t),c(t)在共同的定义区间[α,β]∩上连续、非负且已知,a(t)是[α,β]∩上的单调增函数,u(t)满足:

(6)

t∈[α,β]∩.

为了使下面的定理表达方便,先定义几个函数.

(7)

(8)

(2x-c(β))-1.

(9)

定理1假设不等式(5)中的函数c(t)∈C(I,+),f(t,s),且h(t,s),ht(t,s)∈C(D,+),f(t,s),h(t,s)都是已知函数;h(t,s)当固定s关于t不减,c(t)在区间I上非减,u(α)=0,p>q>0是常数.F在+上严格递增,u(t)和Δu(t)待求,满足(5)式.∀t∈[t0,∞),如果

则对于任意K>0,未知函数u(t)的估计式如下:

(10)

证明由不等式(5)可以推出

t∈[α,β]∩.

(11)

把不等式(11)的右端定义成函数z(t),

t∈[α,β]∩.

(12)

那么由(12)式可看出z(t)是非减函数,且

(13)

(14)

进一步有

(15)

求(12)式定义的函数z(t)的差分,

(16)

把(13)式和(15)式代入(16)得到

t∈[α,β]∩.

对于任意K>0,利用引理1可以推出,

B(t)z(t)+C(t)z2(t),t∈[α,β]∩.

(17)

其中,B(t),C(t)满足(7)式和(8)式定义.把(16)中的t改为s,再把两边关于s从t0到t-1求和,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t∈[α,β]∩.

(18)

显然,(18)式有(6)式的形式,其他函数具备引理2中的条件,所以,由引理2得(18)式中z的上界:

t∈[α,β]∩.

(19)

由(12)式和(14)式看出

2z(α)-c(β)=c(β)+

(20)

由(19)式和(20)式得

2z(α)-c(β)=z(β)≤

(21)

由(9)式定义,(21)式可以改写成

从而有

(22)

把(22)式代入(19)得到

(23)

综合(15)、(23)式得(10).

2 应用

运用定理1来研究一类和差分方程解的上界,比如,有下面方程,

(24)

推论1假设方程(24)中G,H∈C([α,β]∩×[α,β]∩×××,),W1,W2∈C([α,β]∩×[α,β]∩××,)满足下列条件:

|G(t,s,x,y,z)|≤h(t,s)yp(xq+yp+z),

(25)

|H(t,s,x,y,z)|≤h(t,s)yp(xq+yp+z),

(26)

|W1(t,s,x,y)|≤f(t,s)yp(xq+yp),

(27)

|W2(t,s,x,y)|≤f(t,s)yp(xq+yp),

(28)

|d(t)|=c(t),

(29)

其中,h(t,s),f(t,s),c(t)以及p,q满足定理1之定义,则∀K>0,方程(24)的解x(t)的估计如下:

(30)

其中,B(t),C(t),F(t)由(7)式,(8)式和(9)式定义,且满足定理1中的相应条件.

证明根据条件(25)~(29),由方程(24)推出

t∈[α,β]∩.

(31)

可见(31)式具有(5)式的形式,又满足定理1中的条件,由定理1可以得到所求的方程解的估计式就是(30)式.

猜你喜欢
贝尔曼沃尔差分
一类分数阶q-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英文)
最后一片藤叶
序列型分数阶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一个求非线性差分方程所有多项式解的算法(英)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终于中奖
《在路上》文楚安译本中贝尔曼“变形倾向”的体现之一
终于中奖
自视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