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现辖14个乡镇、3个街道、22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0万。近年来,东丰县坚持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国家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创建为契机,高位统筹谋划,集聚政策要素,活化市场资源,强化平台支撑,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之路。
一是搭建制度框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会议,明确7个方面重点工作、45项目标任务,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工作细则,出台68条具体措施和4项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政策制度框架。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指导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建立了由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牵头抓总,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同推进的试点会商机制,定期会商,掌握进度、研究措施、解决问题。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运用“六建、六进、六创、六下沉”模式,即以建设美丽东丰、德润东丰、平安东丰等“六建”为目标,以检察官、法官、新乡贤进村屯、进学校、进家庭等“六进”为手段,以创立核心价值观宣传基地、法治乡村普法基地、农村扫黑除恶成果警示基地等“六创”为核心,以向乡村下沉警务力量、农业综合科技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 “六下沉”为重点,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有效激发乡村治理的生机活力。四是树立样板模式。总结形成“三一”工作机制。即“三强一创”:建强“两委”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建强合作组织,创新党建引领自治机制;“三定一评”:定村规民约、定议事流程、定小微权力,理顺评价机制;“三榜一树”:公开学子榜、域外人才榜、军人光荣榜,树立典型模范。打造杨木林镇四合村、横道河镇三好村等27个试点村,推动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功能,先后制定印发了《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试点示范督查考核办法》等5个方案、4个办法,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行“村干部全员备案”,1383名村“两委”成员全部由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撤换村支部书记78名;推行“党建超市”项目,实施积分管理,创建村级“党建超市”192个;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229名。二是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创新推行“三定一评”机制,从道德层面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确定村规民约;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六步”工作法,确定议事流程;落实小微权力清单37条,确定小微权力;理顺评价机制,就工作完成等情况,由党员和村民对村“两委”工作逐项进行打分考评。三是塑造乡村德治秩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好人评选长效机制。全县229个村全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禁毒会等“四会”组织。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围绕农村各项改革和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重点工作,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村级党组织整顿提升、德润东丰系列活动、七五普法等各项工作。57个薄弱村和后进村党支部向乡镇党委提交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打造党建促精神文明、促生态建设、促脱贫攻坚、促产业发展、促综合治理5类先进村30个;开展文化下乡77场次,编演乡村治理体系文艺节目24个;深入乡镇村屯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赶集”等宣传活动30余场。
一是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依托梅花鹿、农民画等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治理+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乡村商贸物流等新业态,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获得感明显增强。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行政村减少21.8%,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7%。二是促进了乡风文明明显好转。涵育乡村道德新风,营造风气纯正的魅力乡村。全县组织推选美丽家园、孝老、爱亲、文明、新风等五个类别的县级“最美家庭”60户。整合各级财政投资3.9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创建资金630余万元,成功创建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干净人家4.2万户。三是促进了乡村平安建设有效推进。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百姓说事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有综治协管员237名、人民调解员2769名、“一村一辅警”229名、网格员1773名、法律明白人444名。共调处纠纷1463件,调解成功1442件,调解成功率达98.5%。全县所有村、社区实现民间纠纷零激化,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参训率100%,社区戒毒人员管控率100%,农民满意度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四是促进了乡村产业稳步提升。每年设立梅花鹿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000万元支持梅花鹿产业发展,2020年东丰县梅花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晋升省级产业园。在种植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2020年整合设立专项引导资金4000万元,重点支持羊肚菌高端食用菌产业,全县羊肚菌设施栽培面积达到488栋、29万平方米,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