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结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2021-09-02 02:11曹胜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稳定型个体化红花

李 洁,曹胜兰,缪 翠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四川 成都 610072)

不稳定性心绞痛多由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增加、长期熬夜等因素引发,且常突发于休息或夜间睡眠时,其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美托洛尔是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用药,其属于β1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易致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影响预后。中医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纳入“胸痹”的范畴,认为气滞、血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应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其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1]。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依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如生理、心理及相关医疗知识干预,具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可加快病情恢复[2]。本研究旨在对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结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将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17例;年龄35~74岁,平均(51.18±4.32)岁;病程2~9年,平均(4.35±1.36)年;病情程度:轻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15例;年龄36~75岁,平均(50.26±5.18)岁;病程1~8年,平均(4.20±1.16)年;病情程度: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3]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意识较清晰者;对本研究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无过敏反应者等。排除标准:入院前3周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恶性肿瘤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免疫系统障碍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17,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25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582,规格:100 mg/瓶)进行治疗,将100 mg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到2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注滴,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治疗期间均予以两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对患者护理问题进行分类。首先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建立符合自身的健康档案表,并与主治医生讨论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护理问题现状的进行判断和评估;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评分,并制定对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案;观察并分析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对护理干预计划进行调整。②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由主治医生依据患者与家属的需求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并组织患者与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学习。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医生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干预,对于没有家属的患者,应指定护士进行照看。④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指导每位患者的睡眠时间,并嘱咐家属予以监督;患者进入睡眠时,室内应保持安静,同时也可增强室内隔音效果。⑤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叮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并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以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率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状态,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水平,且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 >80%为显效;心率与实验室指标明显有所好转,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为有效;心率与实验室指标均未改善,心电图S-T段相比于治疗前甚至降低,且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 <50%为无效[3]。总有效率 = 显效率+有效率。②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③治疗前后心功能。使用超声检测仪对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射血分数(EF)。④治疗前后血清SOD、MDA、T-AOC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处理,将上层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OD、MDA水平,采用免疫比色法检测血清T-AO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及血清SOD、MDA、T-AOC水平以(±s )表示,计数资料(临床总有效率)以 [ 例 (%)]表示,分别行t、 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s )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对照组 40 5.26±1.38 5.23±1.08观察组 40 2.16±1.03 2.46±1.18 t值 11.386 10.952 P值 < 0.05 < 0.05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 /周 )

2.3 心功能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SV、CO、EF水平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SV:每搏输出量;CO:心输出量;EF:射血分数。

SV(mL) CO(L/min) 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6.83±8.45 51.47±8.71* 3.89±1.01 4.51±0.93* 47.33±6.44 52.91±7.22*观察组 40 47.05±9.02 60.13±9.38* 3.99±0.98 5.68±0.82* 47.89±6.99 58.78±8.11*t值 0.113 4.279 0.449 5.968 0.373 3.419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2.4 血清SOD、MDA、T-AOC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T-AO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SOD、MDA、T-AOC水平比较( ±s )

表4 两组患者血清SOD、MDA、T-AOC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SOD:超氧化物歧化物;MDA:丙二醛;T-AOC:总抗氧化力。

SOD(U/mL) MDA(nmol/L) T-AOC(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83.01±5.63 93.86±6.24* 8.83±1.24 7.12±1.38* 3.72±0.75 4.46±0.66*观察组 40 82.56±5.81 110.45±7.32* 8.74±1.28 4.32±0.76* 3.68±0.81 5.50±1.05*t值 0.352 10.908 0.319 11.241 0.229 5.30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有多种,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或慢性炎症时,一些氧化物因子或炎性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加速脂质物质堆积,最终导致血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促进病情进展[6]。美托洛尔为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用药,可拮抗神经递质、减慢心率,进而有效控制心绞痛,改善患者心律失常问题,但长期使用患者不良反应较多,单独使用效果不甚理想[7]。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中医中属本虚标实之症,阴虚以致相火旺盛,津液耗尽,脉络失去濡养,痰瘀互结,外加年老体衰、饮食不当、情志失常、外邪侵体以致脉络阻滞、胸膈瘀血停滞,从而导致胸痹之症[8]。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9]。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创建综合服务体系,帮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掌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及预后相关知识,使其形成对疾病正确的认知,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10]。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观察组患者SV、CO、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将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且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其心功能。

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酶,可保护血管免受过氧化物的损伤;MDA是一种膜脂过氧化物,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快粥样化进程;T-AOC是判断机体抗氧化能力的良性指标,代表机体总抗氧化力[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具有较强且持久的镇痛作用,其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应激反应对组织的损伤,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也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血管压力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进而改善外周血循环障碍,提高心肌供血,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12]。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OD、T-AO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提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粥样硬化进程,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综上,红花黄色素结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疼痛时间,改善其心功能,抑制其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个体化红花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红花榜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