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考生
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三千年文明史见证了文化之路。在中华文化中,书法是必然无法避开的高峰。书法之道乃是天道,融入的是阴阳应和、相辅相成的自然之道,书法之义在于人文,承载和传递了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天道与人文的思想在毛笔描红“人”字中展现无遗,人生必然无法处处顺遂,所以我们要学会“藏而不露”,处世待人的人际之道,要诀在于“不偏不倚”,行为中正,人生漫漫,须学会耐心等待,谋而后动,才可以“缓缓出头”。简单一撇一捺,道的是人文,演的却是天道。
远在汉代,扬雄已然指出:“书,心画也。”执笔所写,其实是展露心中所想。书法之形让人有赏心悦目之喜,书法之韵让人有沉浸其间之乐。然而书法之乐并非起笔便可获得,正如人之入世,也无法一马平川,前途无碍。所以,“人”字的起笔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逆锋起笔是“人”之初笔,逆境沉潜,何尝又不是人生启端呢?“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的歌词,指向的便是人生有为的大道之方向。
学书之道深奥,真正有所为的书法家都懂得书法用笔有中锋与侧锋之别,然而“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用笔是否中正,与书写者内心是否平和,心志是否坚毅有莫大关系,北宋书法家米芾学书有成之后,将中锋用笔作为书法家“得笔”与“不得笔”的标志。心是物象,承载与传达书者的旨趣、情趣、乐趣,更承载着人生际遇。人生波折无常,唯有中正之道,才可劈波斩浪。“不偏不倚”,正是人生有为的必经之道路。
书之道便是人之道,书品即为人品,人之个性不同,书写的字之神韵也自然不同。书写者宽厚,其字便厚重,书写者轻佻,其字便浮躁。“神融笔畅”的书法,才算是缓缓出头。故此,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然而滥写碑文让他的字失了沉稳,张旭狂放不羁,所写狂草龙飞凤舞,却尽展其心中郁勃之情,一生刚强。人生“缓缓出头”,本来就不宜操之过急,失去人生积淀。
书法之道便是人生之理,生于当前浮躁的信息时代,书法的修身养性已然开始被他人所忽略,然而书法精神中的学养、胸襟与境界,却可以洗去时代的浮华,让人生重归于宁静。如果俗世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悟得这个道理,那么,人生自然有成。
文化入题,立意高远。本文开头以文化入题,结合漫画中“人”字的书写,以书法是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引出书法中富有人文思想,借助“人”的笔画和书写,逐一展现了书法中的文化和为人处世之道,文化味道较浓。
情景意识,处处体现。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以“漫画”为材料,考生要从漫画中读懂寓意,创设相应的写作情景就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了,所以本文先以文化入题,写书法蕴含有为人之道,接着写书法的真谛更在于内心以致,进而从写字的神韵来点出人品在书法中怎么体现,每一处感悟都有对应的情景,十分贴切。
彰显气度,赤诚呼吁。写作这类人生感悟类的文章容易流于空泛,本文立足于具体的写作情景,从名家杨雄、米芾、韩愈、张旭等人的书法写作来概括其为人品质与气度,以此来写“书法之道便是人生之理”,成熟的写作笔调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時代意义,让温文尔雅的思想充溢全文。
(点评人:祝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