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08-31 02:42纪华蓉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解题班级

纪华蓉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意义

(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学生思维的灵敏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具体数学问题的反应能力。学生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准确并快速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鼓励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有效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全面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促使学生由形见数,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能够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学习框架,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找寻数学学习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性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把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延伸性思考,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借助学生的思维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认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瓶颈探析

小学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因此这一阶段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经验,因而无法自主性地在掌握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问题进行全面性分析,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比较浅,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经常会处于一种比较固化的状态。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固定,缺乏创新性,过于形式化。枯燥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很容易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直接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仅停留在最初阶段。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重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以试卷考试内容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固定的解题方法,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烂熟于心,但是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数学问题的创新性思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思维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提问引导,用问题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不能单一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还需要学生借助学习目标展开知识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输,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通过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教学过程单一的说教教学模式,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师用书,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时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提问形式,就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也能够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初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错误。教师给出具体的题目,学生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不同的计算结果及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学生就能够借助教师的提示,提出问题,从而对计算的过程进行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计算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找寻计算错误的根源,促使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学会对错误计算法的规避,以此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全面培养。

(二)借助情境创建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学习情绪,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有效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情绪入手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微课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学习情境,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强化,从而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例题设计,以多媒体图片或微课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具体意义,将抽象的百分数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将1个月饼平均分为5份,小明拿走了五分之一,那么还剩下百分之多少呢?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具体的图片展示,并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画图的形式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锻炼班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优化,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促使班级学生利用实际生活对数学概念性知識进行有效验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实际性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符合当前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应充分利用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数学概念性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性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内容时,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举例。比如,以冰箱来引出长方体,以魔方来引出正方体。引导学生对家用冰箱的形状、顶点、面、线进行观察,根据数学知识中长方体的概念进行实际观察、总结和分析,通过实际物体了解长方体的概念性知识,并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践性学习。借助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构建,并将生活与数学进行有效结合,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验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逐渐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的手中,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小组成员一起总结解题方法,探究最简单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强化。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内容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作为分组依据,组织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比如,班级中有42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三分之二,求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在解答这一数学问题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确定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总结归纳求解方法,并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分享。组内分享结束之后,学生派出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分享内容对组内讨论的内容和解题思路进行有效完善。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倡一题多解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

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问题启发教学、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及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学习和探究思考,促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概念,从多样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学解题方法,以此来对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体现新时期的数学学科教学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解题班级
班级“无课日”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