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王凯萍
百日咳为百日咳杆菌所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种疾病主要特征为阵发性和痉挛性咳嗽,且患者咳嗽末终期会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最长可达3个月,因此称之为百日咳。此种疾病以婴幼儿为高发群体,3个月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患儿会出现剧烈阵咳,直接影响进食及睡眠,并且易于合并窒息、百日咳脑病、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现阶段对此种疾病主要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但疗程长、效果有限。本次主要采用硫酸镁及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其中沙丁胺醇为常用β2受体激动剂,也为强效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稳定细胞膜电位,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硫酸镁则可有效起到抑制运动神经、阻断神经肌肉连接传导,控制肌肉收缩的效果,联合治疗时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1]。现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童百日咳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百日咳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2]《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中的标准,①进行性增加的咳嗽,夜间症状加重伴随鸡鸣样回声、呼吸暂停或咳嗽后呕吐、发绀、肺炎、抽搐;②PCR检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培养;③血清PT-IgG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滴度出现升高(>2~4倍);(2)年龄<6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或者重症;(2)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3)先天性心脏病;(4)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个月~4岁,平均(1.25±0.28)岁;病程3~26 d,平均(18.16±2.91)d。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1.36±0.29)岁;病程4~25 d,平均(18.25±2.8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红霉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442)静脉滴注,30 mg/(kg·d),2次/d。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5)2 mg/次,2次/d;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33)0.1 mg/次,6次/d,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吸入时间为10 min,3次/d,可依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适当调整剂量,治疗时间为7 d。
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沙丁胺醇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25%硫酸镁注射液(扬州中宝药业,国药准字H32024805)将其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内进行静脉注射,首次20 ml/d,之后60 ml/d,治疗时间为7 d。
(1)对比患儿T淋巴细胞水平,主要检测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2)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效果,包括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CD4+、CD3+、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s)]
组别 CD3+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 45.29±1.64 62.08±2.09 26.84±2.41 36.74±3.19 37.51±2.92 31.82±2.97观察组(n=50) 45.61±2.27 73.69±4.19 26.79±2.67 44.98±2.67 37.68±3.51 24.51±3.08 t值 0.704 15.285 0.086 12.210 0.230 10.532 P值 0.483 0.000 0.932 0.000 0.819 0.000
观察组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d,(±s)]
组别 症状缓解时间 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50) 5.42±1.67 7.46±1.68 9.87±2.07 14.28±1.47观察组(n=50) 2.54±1.72 3.64±0.79 5.62±1.74 8.66±1.22 t值 8.495 14.550 11.113 20.80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百日咳为百日咳鲍特氏杆菌所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痉挛咳嗽,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主,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使病情迁延,有较强传染性。现阶段主要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液进行治疗虽然可控制疾病发展,但症状改善较为缓慢。本次主要采用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现对两种治疗方式效果和原理进行探讨[3-4]。
有研究提出,T淋巴细胞水平内CD3+、CD4+可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应答能力,CD8+则降低免疫应答能力[5]。在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患儿CD3+、CD4+明显较正常值更低,且CD8+显著更高,也说明T淋巴细胞水平可有效反映患儿气道炎症反应。由于患儿出现发绀、肺炎等问题可能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且T淋巴细胞亚群为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此可知调整患儿T淋巴细胞水平为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提出,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后可有效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也可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继而有效提升肺部通气水平,继而有效控制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水肿,因此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水平得到改善。对比其他学者研究,分析认为联合沙丁胺醇和硫酸镁治疗时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也可得到有效改善,该研究结果和本次分析一致[6]。且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其中硫酸镁主要作用为抑制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释放,同时也可有效阻断神经肌肉连接位置传导,联合沙丁醇雾化剂治疗时可有效扩张支气管,进而有效缓解患儿痉咳等问题,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本研究提出:联合治疗后患儿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因此可知,患儿接受硫酸镁、沙丁胺醇联合治疗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症状改善具体原因:研究发现,30%患儿会合并胃扭转和胃食道反流,因此可知,此为婴儿百日咳重要疾病发病机制[7-8]。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提升食管张力,继而调控贲门功能有效缓解食管扩张,减轻患者胃部食管反流,使得患者胃肠道蠕动减缓,同时患者呕吐发生率也极大降低,可有效避免因为呕吐刺激支气管痉挛。也有学者认为硫酸镁主要作用机制为解除气道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痉挛,继而缓解气道狭窄,有效改善其换气功能,扩张肺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9-10]。同时也可通过和钙离子拮抗进行作用,有效阻止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进而有效减少黏液腺分泌,使得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沙丁胺醇则为β2受体激动剂,对于受体有较高选择度,因此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可促使环磷腺苷生成,进而支气管扩张,同时也可稳定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继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同时可有效降低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黏膜水肿[11]。且由于本次对于沙丁胺醇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通过氧驱动雾化方式将药物作用于病灶,随着患儿呼吸进入支气管末梢,有起效快的优势因此症状改善效率更高。且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时也可起到湿化气道的效果,继而减少呛咳、呕吐物堵塞气管收缩引发的痉挛性咳嗽,有效缓解咳嗽,提升治疗效率[12]。
综上所述,采用硫酸镁和沙丁胺醇治疗百日咳患儿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T淋巴细胞水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