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 董宝莹 陈峰
左旋多巴可提高弱视患者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已广泛用于弱视治疗[1]。弱视患者常伴有多种视功能损害,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如FM-100色调排序对弱视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弱视患者伴有色觉有异常,但心理物理学方法受患儿配合度和理解力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幼儿的视觉状态。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P-VEP)是客观的色觉检查方法,可分离视觉系统中不同颜色通路,深入了解色觉的电生理机制,此方法客观、准确、无创并且重复性强[2]。目前客观的色觉检查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CP-VEP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左旋多巴对屈光参差性弱视色觉的影响。
纳入标准:(1)为中心注视且经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确有色觉损害。(2)年龄5~7岁。(3)双眼等效球镜相差>2 D。排除标准:(1)既往神经系统疾患,眼部其他疾病史。(2)既往服用左旋多巴、叶黄素等药物治疗弱视。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就诊常规验光配镜后符合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初诊5~7岁患者5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54只眼),男19例,女8例,年龄5~7岁,平均(5.9±0.9)岁;左旋多巴组27例(54只眼),男20例,女7例,年龄5~7岁,平均(6.0±0.9)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对照组予配镜和遮盖健眼4 h/d治疗。左旋多巴组予配镜+遮盖健眼4 h/d +口服左旋多巴(广西凌云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5021471,生产批号201508)125 mg/d。(1)配镜治疗:所有患者均予阿托品充分麻痹睫状肌后验光,并根据年龄和屈光状态的变化而相应准确配镜。(2)盖健眼:两组单眼弱视患者予以4 h/d治疗。(3)左旋多巴治疗:1片/次(125 mg),1次/d。
视力(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状态、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色觉,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分别检查视力、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1.3.1 屈光状态检查 所有患者予1%阿托品眼膏,1次/晚,连续用3 d后由同一位专业验光师检查。
1.3.2 CP-VEP的检测 应用高视公司的罗兰电生理记录仪记录CP-VEP,电极为银-氯化钠电极,地电极置于耳垂部,参考电极位于Fz位,作用电极放置于Oz位,患者佩戴矫正眼镜并遮盖单眼进行检查,视觉刺激为彩色棋盘格,每个棋盘格上仅有2种刺激元素,2种刺激元素翻转形成翻转图形刺激,翻转的频率是2次/min,共有5种棋盘格,分别是:红/灰、蓝/灰、蓝/黄、红/绿、绿/灰,对视觉刺激均为颜色刺激而无亮度刺激,每格视角为30 s,检查距离为1 m。记录治疗前后P100潜伏期和N75-P100波幅变化。
1.3.3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即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3岁<0.5、4~5岁<0.6、6~7岁<0.7、7岁以上<0.8)且不能矫正者。
1.3.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文献[3]1996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的弱视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基本治愈:弱视眼视力提高至≥0.8。进步:弱视眼视力提高≥2行。无效:弱视眼视力提高1行、不变或减退。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弱视眼治疗前后的波幅的差值及潜伏期的差异经描述性统计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过程中失访7例,其中对照组4例,左旋多巴组3例;最终完成研究47例。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进步10例,合计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56.52%,左旋多巴组基本治愈3例,进步11例,合计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68.33%。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两组视力评价为有效的弱视眼的CP-VEP的P100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黑白棋盘格刺激下的波幅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3,P<0.05),在红/绿棋盘格刺激下的波幅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1,P<0.05),其他四种颜色棋盘格刺激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评价有效患者潜伏期变化幅度比较 [ms,(±s)]
表1 两组治疗评价有效患者潜伏期变化幅度比较 [ms,(±s)]
组别 黑/白 红/灰 绿/灰 蓝/灰 红/绿 蓝/黄左旋多巴组(n=14) -1.3±0.3 -2.5±0.3 -11.4±0.6 2.3±0.5 -0.8±0.2 -1.6±0.5对照组(n=13) -1.5±0.5 11.3±1.7 -0.1±13.8 -9.1±1.0 -1.5±0.3 10.3±4.9 t值 0.252 -1.177 -1.167 0.941 0.101 -1.164 P值 0.838 0.324 0.451 0.416 0.926 0.328
表2 两组治疗评价有效患者波幅变化幅度比较 [μV,(±s)]
表2 两组治疗评价有效患者波幅变化幅度比较 [μV,(±s)]
组别 黑/白 红/灰 绿/灰 蓝/灰 红/绿 蓝/黄左旋多巴组(n=14) 7.3±3.3 2.0±4.1 7.9±3.8 1.1±8.0 10.1±5.0 1.3±0.5对照组(n=13) -6.4±2.3 -4.1±3.3 0.6±0.3 -6.5±3.3 -3.8±2.2 -4.3±2.5 t值 5.023 1.707 2.602 1.021 3.571 2.466 P值 0.015 0.186 0.080 0.382 0.038 0.090
视力评价为无效的弱视眼仅在红/绿刺激下的波幅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4,P<0.05),余颜色棋盘格刺激下波幅及潜伏期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评价无效患者潜伏期变化幅度比较 [ms,(±s)]
表3 两组治疗评价无效患者潜伏期变化幅度比较 [ms,(±s)]
组别 黑/白 红/灰 绿/灰 蓝/灰 红/绿 蓝/黄左旋多巴组(n=10) 0.5±0.2 -4.9±2.0 0.5±0.2 17.6±5.6 8.8±2.6 -6.4±2.2对照组(n=10) 11.4±7.1 -1.9±1.1 -2.1±1.3 3.7±0.2 -3.1±1.2 -8.5±2.9 t值 -1.851 -0.241 0.155 0.786 0.915 0.082 P值 0.161 0.825 0.887 0.489 0.428 0.940
近年研究用心理物理学的色觉检查方法已证实弱视眼存在色觉损害。弱视眼中有58.54%的患眼存在色觉损害,弱视儿童对颜色刺激的敏感度显著下降[4]。有研究提出,轴向分析法研究显示,弱视眼的色觉异常主要为蓝黄觉(88%),其次为红绿色戒异常(12%)[5]。有学者研究应用FM-100色调排序法对64名弱视患者的67只弱视眼的色觉进行研究,并依据患者的弱视类型分为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组,结果显示弱视患者所有轴的错误分数低,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间的错误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弱视患者存在色觉损害,并且这种色觉损害与弱视的类型不相关。
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客观的色觉检查方法,可分离视觉系统中不同颜色通路,深入了解色觉的电生理机制,此方法客观、准确、无创并且重复性强[6-7]。视觉系统在受到颜色翻转图形刺激视网膜后,在从视网膜至皮质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通过电极记录、计算机的叠加可得出VEP的波形。有研究认为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颜色的通路是平行的,不会聚的,例如,当红-绿方格进行刺激时,红绿信号到图形神经元时有一定程度的分离[8-9]。因此不同颜色的刺激可以达到分离视觉系统中不同颜色通路的目的。颜色棋盘翻转刺激获得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可重复性强,易记录,波形比较简单,容易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且注意力转移对颜色图形VEP的波形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可用于儿童、智力障碍、诈病等欠合作者,客观、定量、准确、快速地进行色觉研究。有研究显示,弱视儿童P100潜伏期红/蓝棋盘格较黑白和红黄棋盘格延长,波幅红/蓝棋盘格较黑/白棋盘格明显降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弱视由不同颜色棋盘格诱发的P100潜伏期延长有一定差异,即使轻度弱视也可观察到红/蓝格刺激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10-11]。弱视患者的P1波的振幅降低:黑/白刺激与蓝/白刺激有显著性差异,红/白刺激与绿/白刺激无显著性差异,故有研究者认为用颜色VEP检查比常用的黑/白刺激的VEP检查更具合理性[12-13]。
本研究通过对弱视患者治疗前后的CP-VEP的比较可知:(1)评价为有效的弱视眼在黑/白、红/绿棋盘格刺激下的波幅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四种颜色棋盘格刺激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左旋多巴这种药物仅能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部分色觉;此结果与既往以其他类型的弱视为研究对象的CP-VEP变化不同,说明左旋多巴对不同类型的弱视的色觉影响不同。(2)视力评价为无效的弱视眼在红/绿刺激下的波幅有改变。说明在排除了视力对VEP的影响后,左旋多巴仍可以改善部分色觉。笔者的研究发现使用左旋多巴后红绿的改变幅度显著,而左旋多巴为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因此笔者推测左旋多巴对色觉的影响可能在神经信号传递通路上,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