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唐娟 牛凌梅 徐向东 康维钧
(1.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17;2.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17;3.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050017)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以物理、化学、检验学和微生物学等科目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的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技术中心、口岸及与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检验与检疫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尤其在疾病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这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考验,也是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在病毒检测和疫情监测方面的考验。在这期间也反映出我国在卫生检验与检疫方面的人才紧缺、人才岗位胜任力不强的现象[1]。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自2013年以来,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多,但是培养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2-3]。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结合学校、专业实际、社会需求和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培养一支社会责任感强、专业技术能力突出、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级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国内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集中应对此次疫情。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在采样、检测方面。各相关单位纷纷支援,我校也先后几次派遣了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队伍前去支援,共渡难关。从今年招聘情况来看,各个单位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招聘人数有了明显增加,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卫生检验与检疫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
本专业的本科生普遍存在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尤其在病毒检测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造成的。
第一,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起步时间较晚,培养方案还需进一步优化。在2015年的培养方案里,开设专业基础课10门,共532个学时,其中理论课348个学时,实践184个学时;开设专业课10门,计644个学时,其中理论336个学时,实践308学时。实践课时所占比重仍稍显不足。第二,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4-5]。理论课多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全程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互动环节少,学生思考时间少、积极性不高。实验课也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开始前学生预习不充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浅显,缺少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实验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小。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不同科目的实验课内容出现交叉重复现象,如理化检验和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课用设备陈旧,设备仪器少,很多同学围着一台设备学习,尤其对于一些价格昂贵的大型仪器,多数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必然造成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受限的问题。第三,专业核心课程多数排在了第七学期上课,与专业实习和考研排在了同一个学期。学生上课、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多数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上,造成专业课学习不深入、无法达到预期的专业实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传统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专业兴趣未得到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教学,采用翻转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在卫生化学理论课的教学中有了初步尝试。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集中梳理本课程内容,挑选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集中录制微课。课前,教师提前将视频、本节要点及测试题放到线上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知识点,并扩充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和虚拟仿真金课。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生往往出现无法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以分析化学实验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习实验技能,采取了线下录制实验操作视频,线上讲解,并结合虚拟仿真系统练习操作的授课方式。疫情期间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要素。线下实验课,可以采用线上预习,线下要点再讲解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线上加线下的实验授课方式,能深入掌握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创新性的思考拓展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所涉课程既包括预防医学和理化学科的相关知识,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据本学科的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系统优化改革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积极推进课程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各门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针对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多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学期开始前组织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集中备课,对重复内容有针对性的删减,适当增加本领域的一些最新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依据。为适应新技术、新方法的快速发展,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在河北医科大学康维钧教授倡导和全国卫生检验界同仁共同努力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下,河北医科大学先后三次参与组织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规划教材研讨会,讨论了规划教材改革、本专业规划教材参考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改革与实践经验等内容。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本校为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分成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在前五个学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在四五六学期学习,学生在第七八学期开始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学生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好考研和实习。
河北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学科。为满足一流课程建设和金课建设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技能势在必行[6]。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在2019年年底举办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全国各大高校相同领域的教师共同探讨、相互提高授课技巧。为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在正式上课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尤其针对青年教师的试讲中的问题集中讨论,发挥每名教师的授课优势。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邀请各学科一线教学专家传授各方面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与交流,不断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锻炼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过程考核对学科发展具有评价和导向功能,合理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7]。过去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考核依据不够合理。本专业采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全面的多元化考核。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重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回顾学习状况、评价学习目标达成度、督导学习进度为目的,采取网络自测、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发挥的是组织引导者、帮助促进者的作用[8]。教学中,利用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星、雨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可以建立导师责任制[9]。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招生人数少,实行的是小班教学制度,每位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位教师,跟随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生可以充实课余时间,提早接触科研工作,开拓科研思维,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提高主动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锻炼,加强自主学习。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加,我国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日益提高。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考核评价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实践、积极调整,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