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巍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
笙的传承历史非常悠久,在很多的音乐呈现中都离不开笙的演奏。笙的魅力让更多人愿意去学习和演奏,这也使得笙的生命力更为强大。在戏曲音乐中运用笙来伴奏或者独奏,可以带给欣赏者更好的感受,也彰显出笙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笙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笙在中国戏曲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笙的音色非常美妙特殊,使得在很多中国古典乐曲中都能够看到笙的影子。笙从其结构特征以及演奏方式角度着眼,可以将笙划分到簧管乐器大类中。笙的结构中,包括了簧片、笙管等,演奏笙时也是从这些部位进行发声。笙管内的簧片,在鼓吹笙管上端的口时,风进入到笙管中会震动簧片,使簧片发出声音,声音沿着笙管传播时可以进行放大。笙演奏时能够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这与笙管长度是有关系的。笙管越长,吹奏该笙管时簧片会发出更高的声音,而笙管越短则发出的声音越低沉。笙乐器的外形可以看出,就是由长长短短不同的笙管捆扎而成,每个笙管都有其对应的音色、音高,演奏者只需要按照乐谱吹奏即可。笙可以根据结构特点分为17 簧笙、24 簧笙等,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笙的外形也在不断丰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较为主流的笙,外形有长款、短款、圆款等[1]。由于笙的特点非常显著,使得在民族戏曲音乐中经常会听到笙的旋律,而且很多大专院校也开设了笙演奏课程,这对于笙的继承发扬有着重要作用。
笙的起源较早,最初在中国古代宫廷中盛行。笙是古代宫廷演奏的重要乐器之一,因此笙也具备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价值。笙在很多古代书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周礼》《礼记》《韩非子》等书中,都对于笙以及笙的演奏进行过描述。其中,《礼记》中提到了笙时是这样写的“命乐师调芋笙也簧”,乐师是古代宫廷中专门乐器演奏方面事宜的宫廷人员。可见,早在春秋时期笙就已经在宫廷中广为流传。由于笙在宫廷中的重要演奏地位,使得很多古代贵族都以笙为日常音乐的主要演奏方式,甚至于在很多贵族死后会用笙作为陪葬品,以表达对这种乐器的喜爱[2]。我国考古出土的文物中,也能够看到笙。战国古墓曾侯乙墓中就有六只陪葬笙。笙在传承过程中,主要的材质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也是对民族乐器的尊重,但是随着音乐演奏类型的增加,为了适应更多的曲目,笙的簧片数量发生了变化,古代的笙一般为14 个到18 个簧片,较之现在的24 个簧片少了很多。目前故宫馆藏的笙,主要是清朝时期较为普遍的制式,基本为17 个簧片。笙的外观上也雕刻了代表皇室宫廷的龙纹等。
在笙的传承中,民间传承方式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笙在演奏中地位的提升,使得很多民间演奏者也开始将笙作为重要乐器,笙在民间音乐演奏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欢迎。在民间也涌现出很多笙演奏名家,他们使得笙在普通百姓中得以流传[3]。在很多地方戏曲中,都可以看到笙的影子,是得益于民间传承的。民间对于笙的传承,往往以地方戏曲为载体。通过在地方戏曲中对笙的演奏进行强化,使得笙也在不同地方表现为不同的演奏特点。在历史长河中,笙的演奏范围也逐渐扩大,不限于民间乐曲的演奏,在很多民间传统仪式上,笙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婚庆过程中,迎亲队伍会吹奏喜庆的音乐,其中就包括了笙。
笙在民族音乐发展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宗教领域也使用笙作为宗教音乐演奏乐器。如寺庙仪式中,乐僧会吹奏笙来作为一种辅助,让宗教音乐效果更好[4]。很多出土的宗教寺庙壁画上,都能够看到笙。民间宗教音乐中的笙演奏,一般采用排笙,笙管以17 根为主,而且笙管较长,这主要是为了让笙发出的声音更为浑厚和稳定。
梨园是古代对于专门演唱表演的团体的一种称谓,梨园对于笙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各个时期,贵族和百姓都以观看梨园表演为主要的娱乐形式,梨园表演中的歌舞戏剧等,都需要以乐器进行伴奏,笙在各种梨园活动中,可以用于专门的乐器演奏,也可以用于伴奏。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笙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传承。近现代的国际活动中,让笙走出了国门,并对西方以及日本等国家的乐器产生了重要影响。笙的结构原理非常科学合理,在西洋乐器发展中也得到了应用。如管风琴的构造中就借鉴了笙的簧片设计[5]。在现代戏曲音乐传承中,由于笙的特点和演奏优势,使得很多院校的民族戏曲音乐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笙地演奏教学内容,以此来为笙的传承提供积极的保障,避免笙这种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湮灭。
笙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有着重要的演奏应用。笙的音域较为广阔,而且声音更具特点,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风格。民族乐队中使用笙作为乐器,利用不同的笙所发出的声音来调整音乐呈现方式,如中音笙、双音笙等。笙在民族乐队中可以用于独奏,也可以用于合奏。笙在演奏戏曲音乐时,可以根据乐曲需要来调整笙的音色、音调等,通过改变笙的演奏方法,可以实现单音和声的转化。在民族乐队中,笙需要与其他民族乐器进行配合,民族乐队的乐器包括了管弦丝竹、弹拨打击等多种类型,笙属于一种吹奏乐器,可以对民族戏曲和音乐提供伴奏等支持[6]。笙在演奏时需要基于民族音乐特点,注意伴随音乐曲调呈现曲风特点。如在民族音乐的独唱中,经常采用单音吹奏方法,这种演奏让笙的音色得以更好地呈现,而且可以发挥笙的伴奏优势,既不会压制和影响民族音乐,也不会被其他民族乐器所掩盖。笙音度也较为丰富,其中的四度、五度和八度,可以用于和声伴奏方面。这几个音度具有和谐性特点,为民族音乐演奏提供了一种和谐共性的基础。笙可以与其他民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进行黏合,可以成就其他乐器的声音,使得笙的音乐优势更为显著。
大型管弦乐队的出现,为笙的演奏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汇集了各种民族乐器,而且会基于音乐演奏需要,将乐器划分为各个声部。笙以其不同的簧片数量,在不同声部中都有运用。如低声部中主要以抱笙为主,抱笙是一种改良后的笙。传统的笙簧片一般可以达到24 片,而抱笙不仅增加了簧片数量,同时增加了按键,也就是簧加键笙,这种笙音域非常广。管弦乐队中的高音声部、中音声部,也可以选择传统笙和改良笙。如高音声部中,如果选择传统笙,则簧片数量必须达到17 个以上,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满足高音演奏。中音声部一般为中音抱笙,与低音抱笙的主要区别是簧片数量不同[7]。簧加键笙以其广泛的音域,已经成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演奏乐器,这种笙的音域可以达到升F 调到G 调,这就使得在乐曲呈现时更为准确和灵活。随着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很多大型演奏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民族乐器和交响乐器的合作。笙在大型演奏活动中,基本能够达到各种音乐要素的要求,形成以各种笙为系列的一个整体,让民族戏曲音乐演奏实现了重要的改革。
1.笙在河北梆子中应用
笙在地方戏曲演绎中有着重要地位,如河北梆子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可以通过笙来呈现戏曲中的各种曲调。河北梆子的唱腔明朗、刚劲、华丽,而且在演奏中需要根据生、旦、丑三行的特点来配合乐器演奏。河北梆子属于板腔体,也就是根据快板、慢板等来划定节奏,这就需要乐器也具备较好地节奏性,才能够与河北梆子的唱腔相辅相成。民族乐器中,一般打击乐器的节奏感较强,通过基于节奏进行打击,可以表达快慢节拍,而吹奏乐器普遍在节奏表达方面较为平缓,也就是不能更好地呈现强烈的、明快的节奏特征[8]。但是笙则可以基于河北梆子的唱腔,从舒展到明快,都可以通过演奏来很好配合,这也是笙在河北梆子伴奏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以河北梆子的经典曲目《辕门斩子》为例,其中演绎到高潮剧情时,为了烘托主人公紧张的心情,这段唱腔一般节奏较快,而笙在这段的演奏中,可以在饱满富有特点的音色中,将节奏感更好地呈现,为戏曲氛围的营造产生积极的效果。
2.笙在柳子戏中应用
柳子戏是一种山东地方戏曲,柳子戏的主要特点,就是乡土气息较为浓厚,唱腔更为圆滑丰富。柳子戏的唱腔还会根据演绎者的嗓音等情况进行调整,这就使得乐器伴奏时也要呈现不同的音色和音域等。笙在这种演奏需求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笙的演奏,可以完成四大调,而且笙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通过演奏者的技巧运用,可以通过控制鼓吹的气量和气力等,让笙发出更多的声音。簧加键笙还可以配合演奏指法的调整和变换,让笙可以表达出更多的戏曲调子。传统的柳子戏中使用的17 簧片的传统笙,而随着柳子戏曲目的增加,这种笙的声音受到限制,很难配合曲目唱腔内容[9]。因此,簧加键笙逐渐被更多地运用到柳子戏演奏中。笙与柳子戏的结合,让这种地方戏曲能够将其特色更好地表现,通过融入演奏者的技巧,如采用“锯气”“顿弹”等方法,在柳子戏典型曲目《微山湖歌》中,可以更好地配合演奏,达到完美的戏曲效果。
“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乐器,从笙的产生到发扬,都离不开人们对于笙的喜爱。在戏曲音乐中,笙的用途非常广泛。笙的演奏可以更好呈现各种戏曲音乐,并基于笙的演奏优势和特点,使得笙在戏曲音乐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笙和喜爱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