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程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
扬琴实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原因主要在于其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协奏、独奏以及伴奏呈现。将其运用于戏曲伴奏中,和戏曲进行结合以后会产生多种音乐元素,进而使扬琴在表演方式方面变得更为丰富[1]。
中国戏曲由于其独特的角色类型、声腔、虚拟性模仿以及程式化表演,成为了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艺术标杆也是文化标志,戏曲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社会的精神高度、艺术价值等呈现出来[2]。戏曲一直以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学习历史、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戏曲主要来自于民间,对人们品德、情感、思想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在维系民族和谐与民族认同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戏曲中体现出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性反映着民族文化,能够使人们在文化方面的多样性需求获得满足。
戏曲在我国产生的美学影响力比较大。戏曲欣赏为历史流传的审美风尚,人们的美学爱好、美学趣味以及审美习惯等都在戏曲欣赏中有所体现。戏曲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神韵,同时也具有中国舞蹈姿态和中国美术的特有意象[3]。我国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其继承与发展。同时在当代人的努力下,戏曲发展得以不断与时俱进,出现了较多优秀作品。
扬琴在长时间发展中,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元素,也在适应当前审美需求和艺术发展中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其体现出的特有民族特点使其在世界扬琴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现代音乐审美更是使扬琴具有了时代生命力[4]。中国扬琴在进而多元文化进行碰撞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奏技法以及音乐风格。
在戏曲演奏中,扬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扬琴是在明朝末期波斯传入到中国,最初为曲艺伴奏,逐渐形成多个流派,开始在广东一带比较流行,而后逐渐向着闽浙、中原以及江淮扩展[5]。扬琴发展过程中,处于初期阶段时,发展状态比较自然,在社会迅速发展进步背景下,扬琴中有越来越多中国民间元素与本土元素的融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扬琴这一乐器具有的特性客观上呈现了出来。人们对扬琴有所认识以后,将其运用在艺术伴奏与戏曲说唱中,其中主要体现在越剧、皮影戏、沪剧等,同时在广东音乐、南方丝竹音乐中也会融入扬琴。这实际上表明扬琴伴奏在音乐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推动戏曲音乐不断发展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戏曲音乐也能对扬琴艺术发挥反作用,很多戏曲院校进行教学以及表演时会融入扬琴曲。在此情况下,扬琴具体表现形式会变得更为丰富,演奏领域能够获得明显拓展。在进行戏曲创作时,将扬琴融入进去,能够使创作形式与创作方法更为完善,也能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
首先,齐奏。这种伴奏方式在运用时,往往需要和二胡进行配合,共同对一种曲调进行伴奏,进而使作品呈现出较好效果[6]。其次,加花奏。这种方式和其它乐器相比比较复杂,演奏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这种技法却十分具有特色。对同一旋律进行演奏时,旋律变化的体现,能够使其整体表现力变得更为丰富。但是在加花时并不是随便加,需建立在保有原本风格条件下,运用加花手法能使戏曲腔味比较浓厚[7]。再次,辅奏。这种方式能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作品魅力也会更为明显。最后,独奏。进行独奏时,整体难度比较大,但由于扬琴表现力比较丰富,为使剧情需要获得充分满足,戏曲中会进行扬琴独奏。除此之外,也会运用节奏型伴奏方式,这种方式在评剧中运用比较广泛,主要运用在氛围欢乐的戏曲当中。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促进了全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戏曲伴奏中体现出了扬琴特有的艺术色彩,可以为音乐人进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对于音乐人来讲,要想对扬琴在戏曲伴奏中运用的技巧有充分认识与了解,就需对其实际应用展开系统性分析。一般情况下,扬琴在黄梅戏、越剧等戏曲中的运用比较常见。
针对黄梅戏展开伴奏时,对数量掌握相关方法,其中主要为黄梅戏音乐,涉及调式、曲牌、唱段等多项内容,伴奏形式主要为加花、齐奏、独奏、伴奏等,齐奏使与二胡或者是其它乐器一同演奏,进而形成曲调与唱腔[8]。进行加花时,不仅需要演奏同一旋律,也需将张力明显的旋律融入其中。就现实实践来讲,扬琴进行伴奏时,往往会进行独奏,独奏时难度比较大,例如在黄梅戏中的《春江月》就需运用扬琴独奏方式将水声表现出来。
越剧中扬琴在运用时,托腔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保持曲子中原本的调式,也需体现出在原曲当中呈现出的色彩变化,更需运用自身演奏技术二次创作乐曲,将其中蕴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9]。唱腔中,扬琴需尽可能将唱腔充分体现出来,并与乐队之间保持一致,在此情况下,乐队表演才能更具生机性和活力性。在越剧中,唱腔呈现出的板式变化在音乐中比较常见,同时板式较为常见的还包括慢中板、慢板、快板等多种形式。越剧中的器板和京剧中的摇板调式比较相似,伴奏会使用一拍,旋律节奏以及唱腔速度上均会较为自由,因此扬琴运用于越剧伴奏时,需注重重音的突出,进而使在音质效果作用下,可以使唱腔受到较好衬托。
川剧将四川作为中心,跨越西南地区,属于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剧种。川剧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包含高腔、昆腔、弹戏等声腔。同时川剧能够将音乐、文学、表演、舞蹈结合在一起。扬琴伴奏属于一种技术,也属于一门艺术,其魅力需在合作中才能得以体现,它并不是独立个体,作为一种艺术伴奏形式,在川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川剧音乐集中类型中,几乎均能见到扬琴,由此可见,扬琴伴奏在川剧音乐中的重要影响,蕴含的独特价值不可低估,其在推动川剧发展中价值明显。同时川剧音乐本身对扬琴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扬琴伴奏在川剧中的运用,可以对川剧进行修饰与美化,可以使声音清晰度和声音亮度得以增加,也能使音质纯度和音质的作用。并且扬琴与其它乐器之间的组合,能够使乐器呈现出的不同音色充分融合在一起。要想使扬琴伴奏充分发挥作用与价值,就需对扬琴内涵特点、艺术特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实际运用时,可以将其运用于这几方面:首先,运用于弹戏中。在此过程中,需数量掌握方法。对于弹戏音乐来讲,主要包括曲调、曲牌、优秀唱段这几方面内容,伴奏时需把握音乐节奏,并将张力比较明显的新旋律运用其中。一般情况下,节奏型伴奏主要在曲目比较欢快情况下使用,独奏需结合剧情实际需要使用,由于扬琴表现力比较高,因此可以形成全新演奏风格。其次,运用于胡琴戏中。扬琴伴奏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曲目在节拍上的变化,也需关注乐曲在色彩上发生的变化,伴奏过程中需跟上曲目节拍,在结合乐曲旋律基础上,才能使戏曲从整体上更具有活力,利用扬琴进行伴奏的主要原因在于胡琴戏无论是唱腔速率还是节奏旋律均比较自由,实际伴奏时,需度重音进行重点关注。
昆曲源自的昆山,其在苏州附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发展历史,是我国重要戏曲之一。昆曲中唱腔和伴奏之间的关系为主从关系,伴奏主要发挥陪衬和烘托作用。唱腔变化、唱腔起伏、速度变化等都需在唱腔发生变化情况下做出改变。使用扬琴进行伴奏时,不仅需对演奏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也需形成较好配合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伴奏中出现得比较突然的情况。昆曲为牌体,语言文雅、依字行腔,唱腔缓慢且细腻,扬琴伴奏时,其在垫腔、托腔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托腔时,扬琴伴奏中应注重技法的运用,结合唱腔呈现出的起伏以及节奏发生的变化对唱腔进行衬托,进而实现声中有腔。对于垫腔来讲,其在昆曲中十分重要,伴奏中如果不使用垫强就会是伴奏十分单调,听时感觉十分乏味。进行扬琴伴奏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弹轮、琵音等手法进行垫腔。在昆曲唱腔中,曲牌比较多,并且其千变万化,将扬琴伴奏运用于昆曲中,要想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就需加强对伴奏技法的了解与掌握,充分认识昆曲曲牌,并且熟悉昆曲唱腔,这样才能使扬琴伴奏运用于昆曲中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将扬琴运用于戏曲伴奏过程中时,需重视基本功练习,在基本功不够扎实情况下,即使对扬琴的运用比较熟练,也难以将扬琴充分与戏曲伴奏之间进行融合。音粗对于音乐人来讲,需加强基本功练习。练习时加强互联网资源的运用,结合视频内容进行实践,进而使自身基本功能够获得明显提升。
部分人会感觉戏曲伴奏并不存在什么技巧,伴奏比较简单,通过多练习便可以,这种看法实际上具有一定片面性,伴奏技巧的掌握对伴奏效果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只有在了解伴奏技巧基础上,才能充分掌握戏曲中出现的节奏变化、情绪转变和旋律起伏,因此在演奏时需运用正确技巧,进而使整体演奏呈现出较好效果。这就需要音乐人不断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认识戏曲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需注重对戏曲节奏的控制和把握,如进行长音调和短音调音频进行切换时,需将自身情感投入进去,关注与扬琴配合时呈现出的效果,这样才能使戏曲从整体上更具吸引力,人们在观看时获得较好情感体现,进而充分认识到戏曲和扬琴融合的美感。
总之,扬琴和戏曲伴奏之间的结合,可以使更多音乐元素由此产生,形成全新演奏戏曲风格。对于扬琴来讲,已经传入我国一段时间,但是其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时间并补偿,扬琴与戏曲之间融合的时间比较短。这就需要音乐爱好者加强对其关注,促进其不断完善。二者进行融合时,需注重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的发挥,掌握节奏出现的变化,了解戏曲呈现的情感,加强对戏曲整体节奏的把控,形成良好协调感,进而促进戏曲获得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