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超
摘要:二胡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崎岖的过程,无论是二胡的结构、造型,还是二胡的演奏技巧等,其在古代的发展都是极为缓慢的,每一次的变革和改进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从二胡结构、造型和演奏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由此二胡可以演奏部分国外的移植作品,其中包括独奏曲和重奏曲。《爱的致意》则是一首移植国外作品的二胡二重奏乐曲,运用二胡来演奏别有一番韵味,笔者将会从演奏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胡 重奏 《爱的致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077-03
二胡独奏的发展历史是较短的,二胡在中国音乐长河中扮演的角色大多为伴奏乐器或者为合奏乐器,作为独奏乐器而存在则是在近现代才逐步确立起来。所以二胡的演奏技巧是在近现代得到迅速发展的,在各位演奏家前辈、作曲家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才得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重奏”在西方的音乐概念中较为深入,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中多为“合奏”。“重奏”和“合奏”有一定程度的契合,“重”与“合”在本质上来说具有一定关系,西方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等,在民乐的范围内有“江南丝竹”“八音坐唱”,或者衍生出各地方的戏剧音乐。“重”与“合”则是在中西方不同的音乐体系下既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演奏形式。近现代以来二胡艺术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具有很大进步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创作出大量的传统曲目之外,对国外的作品也进行了大量的移植,通过合理的移植使其能够被二胡演奏,其中更多的是将小提琴曲进行移植,那就必然会移植小提琴重奏曲。对于二胡重奏来说,传统曲目中二胡重奏曲的数量比较少,通过移植国外作品,使二胡的演奏形式得到进一步拓宽,使重奏作品数量进一步的增加。
重奏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二胡可以作为独奏乐器起,它的技巧性和表演性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重奏作为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演奏形式,对于二胡演奏来说也是需要进行学习的。重奏练习第一可以提高演奏节奏的稳定性;第二可以提高演奏中对于音准的把控;第三可以训练如何调整自己的音色,使其在演奏时融为一体;第四可以训练与他人的配合能力,使其可以在合作中完成音乐作品。在练习二胡重奏作品中,有一首较为经典且被广大听众所熟知的二胡重奏曲——《爱的致意》,下面笔者将以这首二胡重奏曲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实际演奏情况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能给予同类型演奏乐曲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作曲家简介
《爱的致意》作曲者为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埃尔加出生于乐器商家庭,初从父学小提琴,兼擅多种乐器,并自学作曲。埃尔加的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又饱蕴后期浪漫主义的内在热情,管弦乐变奏曲《谜》、序曲《在伦敦城》《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快板》《威风凛凛进行曲》等几首较为有名,在他29岁的时候,他认识了大他8岁的前市长亨利·罗伯兹爵士的女儿爱丽丝,3年之后两人结婚。在妻子的鼓励和疏通下,埃尔加集中精力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以序曲《弗鲁瓦萨尔》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埃尔加将近40岁的时候,他才有了一些名气。他为地方音乐节谱写音乐,并逐渐被人重视。1899年在他42岁的时候,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谜语变奏曲》获得出版。1901年他创作了他的5首《威仪堂堂进行曲》的第一首,奠定了他作为当时英国最成功作曲家的声誉。1904年他获得爵士称号。1905年到1908年他在伯明翰大学任教。1920年后,由于妻子去世,很少有重要创作。1924年被封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1931年成为从男爵。1934年2月23日卒于伍斯特。
《爱的致意》是埃尔加献给他未婚妻爱丽丝的一首音乐小品,这首简短的音乐作品对比埃尔加所创作的协奏曲、交响乐的规模来说是很小的,这首乐曲带给埃尔加的音乐成就也是有限的,但是《爱的致意》却可以给听众带来极为美妙的听觉享受,被听众所熟知。小提琴的演奏深情慢慢,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仿佛相爱的两个人在彼此耳边呢喃私语,音乐主题的再现使得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乐曲最后渐弱渐慢直到音乐消失,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动听的音乐围绕在人们耳边久久不能消逝。《爱的致意》1889年11月在伦敦进行的管弦乐版本的首演,后被改编为各种演奏形式的器乐作品。
二、重奏中的节奏与律动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一个较为严谨的音乐元素,是可以被定“量”的。关于律动可以较为科学的解释成为音乐节奏形成的规律运动,但是律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作为一种感觉而存在的。这里的律动就被作为一种抽象的感觉,但是每一个人又都存在自己的律动。在重奏当中各位演奏员必须要确定同一个速度,进一步精确每一个节奏的时值,使得乐曲首先可以在一个规范的条件完整进行下去。对于律动来说,每个演奏员其实对同样节奏、节拍的乐曲而言,在律动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使得每个演奏员演奏同一作品时会存在差异。但是在演奏重奏乐曲当中,律动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作为单独的声部,演奏中应保存自己应有的律动,但是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相对的统一,这样就不会存在一首乐曲“骨肉分离”的情况了。(见谱例1、谱例2)
《爱的致意》中第21小节开始第一、二声部出现不同的节奏和律动,第一声部是较为跳跃活泼的,律动较为明显,第二声部对比第一声部来说是连贯的、优美的。但是这两个声部之间的节奏和律动是毫不冲突、互为补充,使得音乐層次更加饱满。这两段音乐的节奏和律动更像是相爱的两个人在翩翩起舞,欢快的舞步和优美的身姿互相衬托,爱人相拥在一起,脚步有主动和被动,有时又同步起来,充满了画面感。在重奏中对于节奏的定义不仅仅是单纯理论上的节拍速度,还有一个在此基础之上更为重要的节奏概念——内心节奏,在重奏中的配合更需要的是“形”和“神”的统一,“形”是框架和内容,“神”则是内在的韵律,在演奏过程中做到内心节奏的统一才能使乐曲真正流动起来。
三、重奏中的音准
音准可以说是拉弦乐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音准是音乐的重要基础,在重奏中的音准问题则更加重要。如果认为重奏中音拉不准是可以掩盖的那就大错特错的。当我们独奏的时候,除了钢琴或者其他伴奏乐器之外,二胡的音准是没有很多参考的,但是重奏的时候加入了另外的一个声部互相构成和声或和弦,那音与音之间的协和程度则变得更加敏锐,音准稍有偏差就会脱离在音乐之外。重奏中与音准相关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演奏员之间揉弦的力量、深度、速度的一致程度。在练习和演奏的时候,当两个或者多个声部出现长音或者需要揉弦的乐句,如果出现揉弦的力度、深度、速度不统一,就会出现琴弦之间的震动出现较大偏差,但是音准却都是准的,只是会出现听起来不准的感觉,这也是在练习重奏时需要进行统一的。用二胡演奏西方移植的作品存在着律质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的律质以五度相生律为主,西方音乐作品以十二平均律为主,中国传统音乐着重的音程之间的和谐程度,西方音乐则更加注重调性中的和弦倾向,最终回到主音上的归属感。所以在《爱的致意》这首作品中不仅要考虑到绝对音准的问题,更要注意到的是在乐曲进行当中的调性行进感与结束时的归属感,尤其在重奏当中两个或多个声部之间的和声音程与和弦的倾向性导致强弱规律的变化。(见谱例3)
35~48小节对音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变化音的增多使得控制音准的难度提高,音程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第二声部随着音高的提升,二胡的把位也逐渐增加,把位越往下走音准越难控制,第一声部则是通过切分的节奏型,推动音乐逐步的发展。第二声部旋律的上行音阶结束之后紧接下行音阶进行蓄力,最后通过上行半音阶的连续推进得到全曲的一个小高潮。
四、重奏中的音色
音色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演奏时需要调整成适合该音乐的音色。《爱的致意》在此之前大多是由小提琴演奏的,小提琴的音色是明亮、华丽的,且富有层次感,乐曲中是需要呈现多样音色的,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绪都需要匹配到相对应的音色。(谱例4、谱例5)
乐曲一开始在力度上为弱奏,二胡的音色则应该是柔美的、温和的,不急不缓的进行,随着乐曲的发展,音色则需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乐曲从第三小节进入主题音乐,一开始则出现全曲最主要的主题动机,六度音程的柔和跳进给人一种悠荡的感觉,富有浪漫气息,音乐画面立即展现在了听众的眼前,仿佛看到相爱的两个人温柔相拥的场景,此时的音色更为柔和,在换弦和换弓的时候应减少痕迹,使得音乐更加连贯和自然。
五、重奏中的配合
重奏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的,这个就需要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重奏中第一个需要配合完成统一步调的则是“呼吸”,这里的“呼吸”和平常的呼吸有比较大的不同。音乐是有“生命”的,是需要呼吸的,当音乐没有了“呼吸”,那么将会如同空气中没了氧气一般,使音乐失去生机。“呼吸”的开始和结束需要同步,频率同样需要同步,这样才能使重奏的音乐始终处于同一个“时空”之中进行,而不会出现音乐的延迟或者是提前出现。音乐中的呼吸对情绪的转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乐句之间衔接和转化并不是直线的过渡,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般,上一句话与下一句话语气的转变通常情况下都是带有情绪的过渡,一般情况下都不是从“和风细雨”直接过渡到“电闪雷鸣”的,音乐的呼吸在其中就是承担乐句过渡的角色,可以使音乐情绪得到合理的过渡。揉弦在呼吸当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前面所讲到的揉弦的重要性,揉弦幅度和力度的统一可以使音乐中的呼吸更加顺畅,做到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转变,使得音乐收放自如。另外还有声部之间强弱的配合,重奏中并不总是所有声部一起强或者是所有声部一起弱的,除了这两个常见的强弱配合外,还有一种是声部之间的强弱交替配合,任何一个声部都有可能成为主旋律而出现,当其中一个声部作为主角出现,那么其他声部则应该主动让出位置,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或者是衬托关系。最后还有音量上的配合,与强弱配合相似,重奏中的音量也并非是“齐头并进”的,全是主题声部那就相当于没有了主题声部,应根据音乐中的实际需求,对声部之间的音量进行相对应的控制,使得主题声部得到呈现,避免出现声部主题不明显的现象。
六、结语
二胡的演奏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从传统乐曲到移植乐曲,从合奏到重奏,二胡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胡琴重奏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二胡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对民族音乐与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下传统文化不断融合、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时二胡能紧随时代的潮流激发出勃勃生机。笔者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并整理出心得体会,从四个方面思考二胡重奏当中的要求,分别是重奏中的节奏与律动、重奏中的音准、重奏中的音色、重奏中的配合。笔者关于二胡重奏的研究和探讨还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得二胡重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重奏的演奏能力,在二胡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尽自己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卓夫.胡琴重奏表演与创作实践的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8年.
[2]李冰轩.论二胡四重奏的演奏方法[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20年.
[3]王慧珍.探索二胡重奏在演奏中的重要性[J].牡丹,2019(21):92-93.
[4]温雪霖.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多种“角色”[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5]刘智超.初探弦乐四重奏中的基础训练[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6]黃雯倩.论弦乐四重奏演奏中的“合作意识”[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7]关欣.胡登跳“丝弦五重奏”配器技法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0年.
[8]杨苑晨.胡琴重奏曲《月夜》的演奏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9]陈欢.二胡二重奏《土楼随想》中客家山歌在二胡作品的运用与演绎[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