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经典 唱响时代旋律

2021-08-30 02:32伊文博
艺术评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曲式和声音调

伊文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大環境的趋势下,我国的音乐界作品产量硕果累累。在合唱作品体裁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这四首作品最为代表,本文对这四首作品进行分析,从和声、曲式、音调等角度来探讨分析四首作品。

关键词:改革开放  合唱  曲式  和声  音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018-03

20世纪初期从国外传入的“学堂乐歌”这种群众合唱的音乐形式,进入我国衍变更新从而开始了我国合唱音乐体裁的创作发展,并且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对《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这四首作品展开探讨。

一、创作背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由陈晓光于1978年在民间采风时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体会到祖国大地的日新月异,特写下此曲。在作品中作者用明媚的曲调,抒情的唱词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江山,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词“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希望”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我们对这片热土寄予的厚望。这首作品有歌曲体裁也有合唱体裁,合唱体裁作词陈晓光、作曲施光南,这首作品在人民大众中广为传唱成为合唱团体的热门选曲之一。

《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作于1994年,最初,蒋开儒得知广东省将举办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消息后,找到王佑贵为其谱曲,但遗憾落选。后又与叶旭全一起改进,创作出最终版本。本文以王世光改编的合唱曲为研究对象,侧重合唱版本分析。作品唱词方面采用了叙事手法,把1979年邓小平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与1992年南方谈话两次事件融入到作品中,赞扬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与中国发展的美好明天。

《走进新时代》由蒋开儒词、印青曲,作于1997年8月,后又改编成合唱曲目,本文着重探讨陈巅编合唱、李延配伴奏的合唱版本。歌曲歌颂了中国人民以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步入新时代,在歌词中用了排比的手法,将词中叙述的以三代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精神精准概括,将带领着人民向新时代进发、开创未来。体现了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鼓舞了人民的信心与斗志向着美好的时代前进!

《在灿烂的阳光下》由印青曲,集体编词、贺慈航执笔,作于2000年,本文选用曹丁配合唱,刘聪配伴奏的版本。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党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的号召,在党的光辉带领下我们向前奋进。激励着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民族才会有希望!

二、作品分析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合唱曲本文选用的谱面是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版本,选用杨淑琴领唱、中国广播合唱团混声合唱。这首作品是从宏观上看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判断的依据是全曲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响材料等方面。调式在A、B部分选用降B大调,在第二次间奏时向属调降E转变后又回到降B调,实现调性回归。以下为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是2/4拍,在前奏中选择了moderato=112的速度,在唱词方面用“哦咿!”这样的语气词通过混声合唱的效果用宽广的音色以及配器描绘了似面对着在广阔的田野的情景,使人心胸开阔。后进入到了主题前的引子6小节中改变音乐速度到120进入主题,整部音乐作品朝气蓬勃明朗有活力的音乐氛围。引子部分虽未直接交代主题音调,但也使用了主题材料,使之与后面的主题A部相统一。

A部分主要以8个小节为一句来进行分句,乐句的长度受节拍与速度的影响,在这首曲子中一个乐句表现为8小节,由两个乐汇组成。这个乐句中韵律感很强,在第一小节中在旋律上五度音来做满足唱词中的“我们”这两个字的音调,在节奏上运用了扬抑格音型的形式。同样在第4-5小节的旋律中,第4小节的弱拍与第五小节的强拍形成上行8度的关系,巧妙的运用了跳进突出“希望”的“希”字。虽然第二个乐汇在弱拍上开始,但是强拍中才是整个乐句的核心所在。在这部分的抑扬格的音型为这里的旋律增添不稳定性使其色彩丰富朗朗上口。在节奏中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进行为主,少量点缀二分音符,构成了旋律悠长的特点。

在和声上,曲作者不仅选用T、D这样的稳定音级,在7小节加入了DTⅢ级的运用,D- DTⅢ-T的进行,都在属功能中转换到了主功能上完满终止。在合唱部分混声合唱为领唱部分做和声,同样的歌词,在领唱后面形成和声的效果。

39~46小节也是采用了这种弱起的手法,36~54小节领唱主要描写了各种景色,在合唱部分都用“啊”做衬词,在这部分的合唱不抢领唱的风头,还能突出领唱歌词描绘景色的优美。

63小节中混声合唱担任了主要成分,歌词使用了语气词虽没有表现具体的形象,使歌者像是站在了辽阔的田野上尽情抒发心里所想,不需华丽的词汇但情真意切。这样的写作手法也似民歌中衬词一样,也是与民歌与当代作品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体现。合唱声部多采用紧凑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形成紧张密集的音响为领唱声部做衬托,两个声部配合使乐句抒情悠长但不至于松散。在和声中运用到了DTⅢ、TSⅥ 、DⅦ的和声进行,使旋律增添婉转的效果也类似于小调色彩,在B段的第一句出现也是处于高潮的位置,恰恰凸显了整首作品的风格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此处为点睛之笔。

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混声合唱部一直在为领唱声部做和声的效果,基本上都在每个乐句结尾处出现,第一次出现的B段整体都在合唱声部完成,扩大声响烘托情绪。在伴奏声部中国广播合唱团版本是以管弦乐队为伴奏,庞大的音乐团队丰富的音乐色彩为合唱锦上添花。为突出音乐是在描写的田野景色在前奏中加入了铃鼓的乐器,音色更为轻巧活泼。第二次重复中在第三次重复前的间奏中加入了铜管乐器的音色,使弦乐声部组相呼应,并使几次间奏虽都用同一音乐材料但音响效果丰富且不单调。第二第三次重复时变成了A段为合唱声部为主,领唱声部为其做和声效果,B段中变回领唱为主、合唱为辅在音调上有小部分变化但也是在主题材料中的变化发展。最后尾声重复B段的f句音乐材料,短小精致将所有的音响都加入以结尾造就成强力的收束感。

《春天的故事》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调式为降A调并贯穿始终。本文选用的是王世光改编版,混声合唱的版本。音响选用的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版本,钢琴伴奏。曲式结构如下:

在作品以降A调的调式贯穿始终,在合唱曲开始部分,用春天做引子,做了3次的重复,以便于突出主题。相较于《希望的田野上》,这首作品的旋律起伏较大,在旋律中跳进出现的比较多。在节奏音型方面前8后16里的空16分休止符用的十分的巧妙,短暂的停顿后继续发展音乐材料,给人一种似断非断的状态。节奏中多用16分音符增加了音符的密度。在第12小节和第16小节都采用了这样的手法。

在这首作品的A部分a句女高音声部担任了主要旋律声部,女低音在乐句结尾处配以和声似的乐节,使用的还是主题部分材料。在B段c句处加入男高与男低声部,加强音响的厚重感使其与A段形成对比。在26小节到32小节处,先由女高声部单独唱两小节的乐汇,而后再加入所有声部合唱,这样音色的效果为了强调这部分的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在B段中男高与男低声部的旋律线起伏不大,也是为了充分融合在主旋律部中起衬托作用,使声音更加饱满。

在尾声部分的内容更加偏向颂歌的形式,音调偏高大部分音符的走向呈上行趋势,四个声部同时齐唱声音激昂,在歌词方面没有过多的辞藻,单纯的用“中国”“春天”,但是紧扣主题。这段音乐的设计是整个作品的一个音乐以及思想上的升华,使其不单单是一个优美婉转的近似于通俗的歌曲也使这首作品受众面更广,这也是改编后合唱曲的一个特点吧。

《走进新时代》这首作品选用的陈巅编合唱、李延配伴奏的合唱版本。音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该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反复的单二部曲式:

合唱曲调式采用C自然大调,在前奏部分选用了“啊”字开始引入,配上铜管乐器独有的号角式音色的音响,首先将人们的情绪振奋起来,以激情洋溢的状态迈向新时代。在主题中A段旋律整个音域不高,主要集中在小字1组上,歌词以简洁、质朴、诉说式的话语循序渐进,也足以看出词曲相符。在前奏與A段这样两种情绪的表达使音乐色彩更加丰富。

这首作品节拍为4/4拍,在音乐上A段a句用了典型的4小节为一句的歌曲写作形式。在和声部署上没有使用太多复杂的进行,只加入了TSⅥ─DD7─D解决,丰富了和声效果。在曲谱中伴奏声部主要以左手柱式和弦,右手和弦内音为伴奏织体。A部分只运用了女声演唱。

在B段中旋律音域较A段比偏高,也刚好符合歌词中所表达的内容。e、f、g这三句虽然音调不同,但都是从sol、la、do、la这四个音开始发展的,采用了同头异尾的创作手法,也是这三处在歌词的设置上用了新中国三个重大事件“东方红”“春天的故事”“继往开来领路人,走进新时代”。歌词、词句的高低起伏也是旋律走向的依据,达到了词曲一体的境界。

B段男声部与女声部有时齐唱有时男声作为女声部的和声烘托情绪气氛,最后结束句齐唱表达开创未来的信心与决心,高举旗帜、昂首阔步、自信自强!

《在灿烂的阳光下》本文选用乐谱的是混声合唱版本,音响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合唱团,钢琴伴奏。这首作品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这部作品中,A段的分句并不是规整的分句,在中国当代歌曲音乐中,这并不是罕见的。作曲家会根据歌词的长短处理处不同的乐曲结构,A段的a 、b 句为4+6的结构。在A段主要以叙述的方式为多,所以在伴奏声部中也采用了左手分解和弦、右手柱式和弦为主,使伴奏声部音色柔美以便于抒发感情。A段主要由a、b句构成,用不同歌词唱了3遍,在合唱的表演形式中,第一段由女高音声部演唱,第二段加入了女低音声部,在a2句时由男生声部担任主旋律,女生声部作为和声,通过不同声部的变化增加音乐的对比。

在B段中,音乐材料的改变以及调式的变化使全曲进入激昂的情绪里,在B段主题上,c句以男声为主要声部,女生做和声,d句为齐唱,c1句以女生声部为主要,男生则是在句尾配以简单的呼应作为和声。d1、e、e1句采用新的合唱手法,男生部在女生部后面几个音出现,虽然不比齐唱的声音铿锵有力,但是也稳重不乱,尤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最后补充位置采用男女声部齐唱的方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歌词分配上也非常的恰当,“希望,希望”!在伴奏部分变成双手都是以七和弦为主,三和弦为辅来增强音乐表现力。

经过2个小节的间奏,是将情绪稳定下来步入抒情的乐段,给歌唱者与听众一个缓冲的阶段,随之进入到A段的主题材料,逐渐发展4句至结尾,最后用“建设大中国”!作为尾声,号召着人们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为实现人民的理想与信念坚定不移而奋斗!

三、结语

笔者通过选取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音乐中较为经典的四首合唱作品做了一些有关创作方面的分析研究,着重在曲式、和声、音调、伴奏、合唱手法等做了初步的探索,从不同侧面进一步理解这几部红色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罗珺.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分析与研究[J].文艺荟萃,2014(02).

[2]黎莉.印青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彭涓. 深意绵绵、情谊相间—评歌曲《春天的故事》[J].音乐世界,1997(08).

[4]倪俊杰.对合唱作品《在灿烂阳光下》的几点认识[J].教研札谭,2012(09).

[5]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1949-2008)[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曲式和声音调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音调语言让人更有乐感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