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摘要]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有效的家校沟通。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家校沟通的策略也需灵活多变,但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校沟通;有效策略;教育合力;家校共育
义务教育阶段是当代中国适龄孩子要经历的重要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未来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义务阶段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角色非常重要,但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及时反馈。通过家长和学校的良好合作沟通,制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关注重点,才能让孩子学有所得、习有所悟、思有
所进。
一、家校沟通的现实问题反思
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以笔者所在的某小学为例,它是一所偏远的街道小学,情况较为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相处时间较长,老师对于孩子学习、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了解。但是,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较少。大部分家长很少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小部分家长在出现问题后,表现出漠不关心;还有家长表示根本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面对这种现状,笔者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积累了一些经验,家校合作效果良好。
二、家校沟通的问题归因分析
1.学校生源结构复杂
我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一所街道小学,学生生源构成比较复杂:大部分是农村地区的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工作也较为繁忙;小部分是离异家庭或者再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足;还有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没有太多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会主动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2.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
体现在家长与老师对家校沟通的理解不够,很多家长把家校沟通理解成单方面沟通,即老师找到家长,才有少量的语言交流。很多家长往往只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姓氏,而与班主任的交流很少;教师也有类似的问题,有的老师为了避嫌,认为与家长私交过于密切影响不好,这就导致家校沟通无法正常开展。
3.家校沟通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根据调查,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着“在校由你管,在家歸我管”的态度,缺乏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意识。尤其是偏远地区,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且较为繁忙,更没有精力参与学校的事务。根据我校调查报告显示,80%的家长表示不经常辅导孩子的作业;95%的家长表示根本不清楚孩子家庭作业的情况。
三、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与技巧
1.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偏差,认为给孩子富足的生活,孩子就一定能脱颖而出。当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认为孩子没有努力学习,这种思想容易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恶化,而且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作为老师,不仅要抓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小开,非常调皮,在学校上课不认真,在家背着家长偷偷玩游戏、看电视。代课老师多次反映小开的问题,经过我和家长的多次沟通得知,小开的母亲也束手无策。她每次看到小开没有完成作业,就会打骂,结果家长和孩子都身心俱疲,也没有任何效果。通过小开的事例我意识到,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不光要做孩子的老师,还要做家长的老师,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让他们走进彼此的心中。我先从小开入手,经过谈心,了解到他并不是不努力,只是管不住自己。在我的鼓励下,我们达成了协议:以后犯了错要勇于承担错误,向妈妈道歉;关于写作业,不要求写多快,能静下心来,工工整整地写就行了。出乎意料的是,小开的妈妈后来发信息跟我说,小开好像变了一个人,学会了承认错误,也比以前更加自信了。
其实,教育就是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家校沟通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学校也需要对家校沟通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厘清自己在家校沟通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准定位。学校与家长进行平等、积极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的
成长。
2.在家校沟通中制定相应的方案
对于不同的家长,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平等地对待,多倾听与理解,关注家长的特殊心理,并且与家长共同制订方案,帮助学生改正问题。
下面的案例是我和家长共同制订方案的故事,主要是利用“期待效应”改变学生。在我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位孩子,他叫小浩。他给我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但他很喜欢捉弄同学,而且性格很孤僻。在与家长沟通后,我们根据小浩的性格制定了方案,每次和他家长交谈时,都会把小浩叫来,说说小浩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对小浩的优点大加赞赏。渐渐地,小浩改变了很多,不再那么调皮。过了一段时间,小浩告诉我,他想当一名班级小干部,为同学服务,我就选他做了劳动小组长,并约小浩家长来学校一起见证小浩的努力。小浩家长一开始还没有信心,觉得他坚持不到两天。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小浩不仅坚持了下来,做得还非常好。因为小浩的改变,小浩渐渐和班上同学热情交往起来,对参加班级活动也积极起来。为了鼓励小浩,小浩妈妈和我经常讨论怎样夸奖他、鼓励他、支持他。就这样,“特殊”的孩子变得不再特殊。沟通讲究艺术,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家校沟通中,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每次方案的制定,都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成为参与者,这样才能提高方案的教育效果。只有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让学生改变、让家长受益,有助于老师和学校管理。
3.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基于我校的校情,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主要为微信、电话、家长会。在这些沟通方式的基础上,需要拓展更多的家校沟通方式,如学校的开放日,家长可以通过该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表现,全面了解孩子的成绩;活动式家长会,需要家长参与,可以给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学校和家长都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有时会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班上有一位女学生,家长对其特别严格,考试没考好非打即骂,并且不让孩子做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这反而让孩子成绩退步,还从一个活泼的孩子变得不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我立即邀请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开始家长还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在沟通之后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发生了偏差。后来,我们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也逐渐转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孩子也渐渐恢复到活泼的状态,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进步。
总之,家校沟通不仅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桥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也是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途径。教师和家长采取积极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能拉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合作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