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谓学科使命所系,责无旁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既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是锻铸强大的民族精神、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的现实要求。
在常规教材讲解中渗透家国情怀。历史教材是生动的民族历史文化读本和绝佳的爱国主义教材。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类史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切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可以通过对必修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文明制度及其对世界的积极影响;通过对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的事实;通过对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讲解,培养学生对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和科技文明的强烈自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细节讲述中渗透家国情怀。历史的生动正在于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历史教师不能满足于讲授教材中的知识,还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细节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慷慨,到苏武牧羊的坚贞,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到张自忠“唯有一死,方可一雪耻辱”的悲壮……以身许国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细节都可以补充教学内容,为历史课堂增色,将家国情怀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在時代鲜活素材中渗透家国情怀。新时代中国伟大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楷模。历史教师必须主动拥抱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将历史的成就和现实的辉煌交织在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用时代的光芒点燃孩子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述社会经济发展时,教师要将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成就讲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今天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走的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在校本教材阅读中渗透家国情怀。历史教师既要做杂家,也要做专家,要带头阅读,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历史教师可独立或者合作编写历史校本教材,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可以是优秀人物汇编,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家》;也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汇编,如《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改革》;还可以是当代事迹汇编,如《新中国科学成就展》《历史的关键时刻》,等等。教师要秉承素材来源严谨、主题积极昂扬、叙事细腻清晰、文笔生动有趣等原则,切实为学生提供“营养又好吃”的爱国主义教育“大餐”。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围绕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如“汉朝的开拓精神”“唐朝的国际影响力”“宋朝海外贸易及其影响”等;还可以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等,并让学生撰写参观研学心得。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探究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英雄人物、历史事件、民族精神的认知,帮助青年学子汲取奋进力量、涵养爱国情怀。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历史教师理应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家国情怀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爱国、担当、奉献的优秀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才智。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