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机制研究

2021-08-30 08:16何科方李凌伟
学会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治理机制高校

何科方 李凌伟

[摘 要 ]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以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为例,结合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社团 治理机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7

科技社团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特别在发明创造和更有效地反映科技界的诉求、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方面作用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同时提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现有文献看,我国科技社团多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共同體。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作为优秀学子的聚集平台,科技“新星”开展学术交流的组织载体,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好、运营好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充分挖掘其更大社会价值是亟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科技社团起源于1645年RobertBoyle等人提出的“无形学院”。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科技社团的地位与职能界定开展了一定研究。Thomas认为,一般的非营利性组织都会有一定的政治诉求,但对于科技社团来说,其在政治上只作为参谋部门、不直接参与政治,科技社团内部实行学界公认的行为准则 [1 ]。Gronbjerg认为,科技社团涉及不同学科、领域、行业,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2 ]。Salamon也认同科技社团呈现出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鲜明特点 [3 ]。

国内学者对科技社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科技社团的类型及作用。赵宏伟、郗永勤以科技类社团的结构特征、行为特征、功能特征三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 探索科技类社团的分类模式 [4 ]。王春法认为,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5 ]。潘建红、石珂认为,发挥科技社团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6 ]。张举、胡志强建议科技社团参与“科技智库”,在政府决策咨询中起到积极作用 [7 ]。二是发达国家科技社团经验。杨书卷以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案例,剖析美国科技社团的运营模式 [8 ]。孟艳华基于京都高端技术研究所案例,归纳日本科技社团参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9 ]。三是科技社团的发展体制及对策。鲁云鹏提出,在大科学时代科技社团治理是实现科学高效创新与传播的动态性制度安排过程 [10 ]。

近几年,国内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詹木生提出,大学生科技社团是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 [11 ]。李莉从社会服务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类社团普遍存在的困境和限制发展的症结,提出社团供给侧改革思路 [12 ]。张会庆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科技社团发展的有关对策 [13 ]。

不难发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科技社团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对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对大学生科技社团的治理机制研究尚未破题。对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视角,以武汉轻工大学科技社团为例,结合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现状,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的概念、特征与模式

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是我国科技社团组织在高校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的概念、特征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人才、科技资源丰富,因此科技社团相对密集。在高校,通常由部分专业性学科教师发起成立科技社团,如学会、研究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热情高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应运而生。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是指在高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科技型社会组织。

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CGG)提出的治理的概念,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因此,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的概念是以高校大学生为治理主体,以科技创新与创业为治理内容,参照社会组织通行的治理规则,通过会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修复形成的治理机制。从我国实践来看,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呈现出三个特点。

1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一般而言,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主体包括四个层次:会员(代表)大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大学生科技社团由社团全体会员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同时由其产生理事会与监事会,大部分社团的理事会下辖秘书处, 其主要职责是管理会员、调和各部门间事务,起到管理行政、协调工作关系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要有灵活性。如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仅以“协会办公室”为综合管理部门,其余的活动策划部、内联部、外联部、赛事部、挑战杯部、星火论坛部、宣传策划部等部门,以协助校内学生课内外科研学术活动为职责。再如长安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除设有相关部门外,还成立若干个“科创小组”,协会工作延伸到各个院系、班级。

2专业性与草根性相并存。一所高校通常有多个大学生社團,例如文艺类、生活类、兴趣类等,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更多体现“科技创新与创业”主题,因此其专业性程度相对较高。但同时,由于以在校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因而更多以兴趣驱动,会员的流动性较强,社团的规范性不够,大部分大学生科技社团甚至尚未办理正式注册,无公章、无经费、无运作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草根性特征十分明显。

3服务性与管理型相互补。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并且按制度有序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科技社团的服务属性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服务会员、服务学生、服务科技创业团队。

(二)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体系日渐成熟,出现了协同共治、草根自治、多元治理等三种治理模式。

1协同共治型。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为例,其科技社团由学院与社团共同治理,主要特点有:①管理规范。学校专门制定《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对社团成立的发起人、会员数量、申请流程、参与主体均有较明确的规定。社团正式获批成立之前,一般要经过校方机构生活委员会较长时间的考察。②经费充足。其经费来源通常包括四方面:向会员收到会费,学校相关部门和基金会经费支持,校友会、社会团体赞助,举办活动等自营收入。经费使用须接受财务监督。由于经费充足,大学生科技社团得以相对独立并可持续性运营。③学校对社团管理十分重视。例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配备了一名副院长、一名院长助理、一名学生活动主管负责社团管理工作,科技社团要接受院长办公室和生活委员会双重领导。

2草根自治型。近年来,美国知名高校科技社团与创新创业日趋紧密,因此诞生了许多草根型、专业型科技社团。例如,出于对航拍的爱好和兴趣,两位中国学生于2016年2月创立了哈佛大学无人机社团,目前有20多个成员,都是来自于哈佛大学各个学院的无人机爱好者。其创办初衷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又无法完全掌握无人机需要的所有知识,加之网上新科技知识零散不够集中,因此在自己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几乎是无人机爱好者们普遍面临的问题,那么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和各种各样的高手学习讨教,共同进步。为了将无人机的乐趣带给更多人,建立社团无疑是让无人机飞行爱好扎根于学校内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再如耶鲁大学创业社团(YES),其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建立创业者之间的社交网络,每年都组织校园创业大赛Y50K。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奖者可以获得5万美元奖金。此外,该社团还出版创业杂志,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3多元治理型。专业性、学术性、灵活性是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优势所在。许多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能动性,在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上推陈出新,策划出有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吸引有能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参与,逐步形成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例如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成立以来,通过比赛、论坛、沙龙、素质拓展训练营等方式,普及创业知识;建立以“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题,探索创业知识普及方法;建立并加强与周边高校、国际高校的联系,取长补短;选拔培训优秀团队参加国内及国际创业计划大赛;跟踪大赛优秀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为投资家和优秀团队及项目之间搭建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此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参与主体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学生扩展到老师、投资人、咨询机构、中介组织等,多元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总体上,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发展中总结探索,其治理模式不断优化,这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以科技创新创业为媒介,架起了沟通学校、学生、社会的桥梁,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案例分析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形成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工、管、理、文、经、农、医、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大学格局。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研究院),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2011年,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现为全校8个大型学生社团组织之一,有会员150人。

(一)治理结构

从外部治理结构看,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隶属学校团委管理。同时,与兄弟高校同类科技社团、科技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保持互动联系。

从内部治理结构看,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分为主席会领导下的秘书处、创业部、竞赛部、外联部、活动部、宣传部。各部门通力合作,围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这一宗旨开展活动(见图1)。

(二)治理方式

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平时由主席团召开工作例会(每半月一次),并通过创业孵化服务、举办创业沙龙、组织创新竞赛与活动、评选创业项目等方式,执行社团治理目标。

1开展创业孵化服务,提升社团服务水平。协会内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有较为有力的支持措施,服务支持包括:①办公环境支持。

武汉轻工大学设有大学生创业中心,其内部大部分空间都用于校内大学生创业团队办公并免收水电等杂项费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办公环境与一定的经济支持。②智力支持。协会内部为各团队派驻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普遍阅历广阔、经验丰富,在团队陷入困境或发展瓶颈时可以提供一定智力上的支持。此外,协会内定期举办活动,邀请知名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为大学生企业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③政策咨询。协会为大学生创业启动提供政策上的咨询服务,如在协助办理企业经营执照、提供场地作为企业注册地址、提供税务咨询服务等。④项目支持。协会发挥组织人作用,承接校内或社会项目并转接给大学生创业团队,或在社会企业与大学生创业团队间、大学生创业团队之间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发挥生产力提供项目。⑤业务支持。协会充分运用内部人脉资源,一是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渠道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生产资料支持;二是利用协会内部人脉或导师个人人脉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订单,满足业务需求。

2举办创业沙龙,以社团为平台链接外部资源。创业沙龙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扩大学生创新创业视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协会近年来举办多场大学生创业沙龙,其主要形式是由协会主办,通过学校提供的场地,邀请杰出企业家或商、政、法界杰出人士来校交流,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培养创业信心,传授创业经验。2020年下半年,该协会共举办科创沙龙5场(见表1),每场沙龙参与人数50余人次。

3组织“双创”竞赛,激发会员科创活力。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是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重要职责,其中科技创新类竞赛与交流活动既是履行职责的重要表现,也是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直接体现。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在2020年举办了多场创新创业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平台。此外,协会积极参与和举办科技竞赛项目,其成员在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机械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经管学院代表队获得第七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赛一等奖。

4开展创业项目评选,打造成跨学科、跨部门社团组织。截至2020年底,协会创业中心入驻答辩审核通过的创业团队与项目团队共计23支,涉及多个行业、多个方面。其中互联网行业10家、文创行业3家、服务行业3家、服装行业3家、教育行业2家、食品行业2家。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在技术与专业知识上具有优势,但受限于生产资料、原材料和制造技术缺乏,所以创业团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服务行业、文创行业与服装行业等,较少出现制造业方向的创业团队(见图2)。

(三)社团治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武汉轻工大学学生群体和协会成员群体为调查对象,共访谈该协会主席、部长、干事及创业沙龙参与者等35人次。同时选取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土建学院、管理学院等14个学院的学生代表(每个学院15~20名且分布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通过线上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知晓度不高。虽然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是校内重要社团之一,但该校大學生对其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问卷结果显示,有近17%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

校内存在科技社团”,而在剩下的83%受访者中,仍然有近22%的大学生对科技社团没有了解。由此可见,该社团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社团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2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虽然协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的服务水平仍显不足。据调查,武汉轻工大学全日制学生中,有创业潜质的大四学生、研究生占25%,但就上述的竞赛成果与创业成果来看,协会对校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和发掘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其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知道校科创的学生中,有6%~1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3%~27%的学生表示“印象一般”。可见该协会的服务能力存在较大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科研氛围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社团成员参与度不高。一是社团内普遍存在参与者的热情不够高等问题,教师参与并指导社团活动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社团参与主体多为学生,其经验较少、实践不足,导致社团活动效果较差,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社团内交流机会较少。调查显示,仅有30%以下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大部分同学认为相关活动的优先级较低,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愿意参与,但仍然有近23%的学生对待社团活动抱有“看心情参与 ”“无所谓”或“不愿意参加”等态度(如图3所示)。

4运行管理还不规范。从该协会内部组织结构可以看出,并未形成特定的监督机构,大多情况下,组织的纯洁性主要依赖成员及干部的自觉性、社团指导老师的监督。这种个人自觉以及教师辅导的监督模式存在较大漏洞,一方面会降低社团内部工作效率,阻碍服务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容易让权力失衡,极有可能导致协会干部犯错。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的概念、特征入手,以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为例,分析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治理结构、治理方式,特别是找出导致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缺陷的诸多问题。在借鉴国际上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经验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范管理,优化治理结构

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制度建设。同时,为了防止高校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过程中的监督缺位,建议夯实监事会职能,由社团成员、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监督机构对社团的财务进行监管,以期提升社团运作效率、杜绝社团干部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

(二)提升会员参与度,增强治理网络密度

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应当是一个开放式、网络化的专业性平台。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社团凝聚力与创新力,社团应在活动组织中让学生感受到优越感与成就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充分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乃至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创新。同时,社团还要优化外部治理结构,引入更多校外导师、企业家、校友等人员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治理网络的密度。

(三)服务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要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要构建社团成员的共同愿景,可以按照社团成员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意愿主动完成兴趣小组的划分,将成员小团体利益正当化,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策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眼中有光”的科技创新创业者借助协会走上讲台,影响更多学生。

(四)提高执行力,将治理目标落到实处

要实现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技社团人才队伍,让学生会员在社团运营过程中“边干边学”,提升社团的决策力、执行力。基于高校大学生性格特点,在管理层面综合协调社团资源,加强社团对经费筹集、使用的管理,保障社团持续发展。强化落地生根,通过制度、体系、文化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优秀的社团运营骨干队伍。

总体上,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尤其在“双循环”新格局下,高校科技社团如何发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值得进一步关注。可以期待,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将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研究所限,此文仅分析了一所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的治理机制,还缺少更多不同类型高校的分析样本,需通过不同案例提炼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关键因子与治理对策,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 ]ThomasWThemanagementofnonprofitorganization [M ]NewYork:PrenticeHallPress,2006:228-234

[2 ]GronbjergKTransactioncostsinsocialservicecontracting:LessonsfromtheUSA [M ]NewYork:PrenticeHallPress,2007:345-365

[3 ]SalamonLM,AnheierHDefiningtheNonprofitSectorACross-nationalAnalysis [M ]Ma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2007:127-137

[4 ]趙宏伟,郗永勤科技类社团分类模式及发展路径探究 [J ]学会,2010(8):29-33

[5 ]王春法关于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几点思考 [J ]科学学研究,2012(10):1445-1448

[6 ]潘建红,石珂协同治理视野下科技社团的服务供给 [J ]社会工作,2015(4):47-54

[7 ]张举,胡志强我国科技社团参与决策咨询的作用分析 [J ]科学管理研究,2014(1):117-120

[8 ]杨书卷美国IEEE科技社团运营模式的案例分析 [J ]学会,2017(5):28-34

[9 ]孟艳华日本科技社团促进产学官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日本工学会为例 [J ]科技创业月刊,2019(9):1-6

[10 ]鲁云鹏科技社团治理:内涵、问题与实现 [J ]中国科技论坛,2019(11):1-8

[11 ]詹木生略论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 [J ]未来与发展,2014(7):66-71

[12 ]李莉社会服务视阈下高校科技类社团发展模式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8):228-229

[13 ]张会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科技社团建设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J ]学会,2020(1):21-29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治理机制高校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