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梅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学时期,德育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指引,净化学生的心灵,约束其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随着认知程度的加深,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陷入了困境,对此本文为寻求对策展开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 探索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6
德育的实施,不仅要在每一门学科中逐渐渗透,还要体现于课堂教育及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上,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德育情操,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因此将德育以“调味盐”的方式注入学生的心灵中,才能使其健康成长,学会真正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一、明确德育的价值及其开展目标
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对德育的价值与目标认识较为浅薄,由此导致德育的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有些学校对德育并没有引以高度的重視,对如何开展德育,如何确立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再加上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将政治教育目标视作德育目标,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活动,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扭曲了德育的教育初衷与教育价值,并不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也无法达到的理想的教育目的。所以,需要使学生明确德育的价值及开展目标,不断鼓励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其中心理健康的影响力较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意志力、承压力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德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鼓励学生主动交际,提升交往能力,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与承压能力。在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需要结合具体实践活动,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挖掘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健全人格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的创造性价值。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德育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且更好地服务社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学校应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将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德育能力。在西方某些国家,学校会定期要求学生去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或公益劳动。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可见,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校可与社区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社会服务中自身的价值。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及责任。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并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使中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引,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良好品质,提升综合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旭《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年。
[2] 王琼琼《浅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性》,《才智》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