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1-08-30 07:20周建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劳动教育

摘 要:近些年来,对于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视多元化教育模式,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了解到劳动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从而纠正忽视劳动以及扭曲劳动价值观的现象,通过将政治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所以本文是基于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路径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融合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5

随着进入新时代脚步的加快,有部分高中生普遍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和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现象,价值观极度扭曲,这不但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国家发展。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重视学生价值观正确树立的情况,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是最先提出“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这一思想的人。列宁提出:“年轻一代如果没有进行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那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无法想象的。”在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于劳教结合都是特别重视的。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教育应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如何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新的进展。”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应该在教育思想中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等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既独立又互补的关系,在教学目标上是统一的,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顺应时代教育要求,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点,把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自身的价值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提高德育水平,增强其劳动观念,给学生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它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行方式,促进劳动技能获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达到知、思、行的统一。

二、劳动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来,最先做的历史活动就是劳动,所以劳动通过不断进化并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在这里劳动指的是广义的劳动,主要是人们对于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进行实践活动统称。高中教育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教育,通过高中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是具有崇高的精神,具有伟大的使命,劳动才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美。高中生可以在劳动教育中了解到生产劳动的重要方式和环节,并且可以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通过参加一些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到劳动快乐,扮演不同的劳动角色,从而从劳动体验中获得满足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这种实践可以充分说明劳动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劳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1.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

纸上谈兵无法真正体现教育意义,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为根本教育任务,适应了当今教育的要求,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陶行知在生命教育中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劳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劳动实践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理解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方式。

2.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张构建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关系相结合的活动型的主体教育课程。当今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缺失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生长期脱离劳动实践,造成劳动意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一些中学生受到“想成为网络名人,追求一夜暴富”等错误观念的迫害。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正确树立劳动态度和劳动美德,为中学生毕业后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的作用

1.铸牢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唯物史观的最基本体现就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其真正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性因素,只有劳动才能使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认识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感知劳动创造的实际价值,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习惯

“劳动展示了不断提高和发展智慧的广阔进步”,学生们汗流浃背,感悟困难,懂得人类历史的伟大成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改变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观念。通过长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自觉劳动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形成自律的心理素质。

三、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课程融合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科核心素质是学科价值教育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从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要素,通过教研组的专题讨论和集体教研活动,找到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间契合点。

比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我们就指出了劳动的地位。《哲学与文化》再次强调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劳动在社会和人民中的作用。第六课第三个方框中的价值创造与实现再次强调了劳动对认知价值实现的意义。新教材《经济与社会》第二必修课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政治教学上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指导,国家颁布了劳动教育指导方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重视劳动教育。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整合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思考劳动精神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可能路径;改变传统的“片面灌输”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平等交流的态度,提供机会,明确表达对思想道德、劳动观念等方面的理解。

运用专题教学,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题,在讨论和探索中增强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第二必修课《经济与社会》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身边的劳动模范成才”和“兄弟姐妹如何创业”来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知劳动的价值,弘揚劳动精神、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3.组织实践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热情

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增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感觉。平时,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打扫室外卫生、扫雪、除草等工作。利用假期生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区或是家长单位体验一日工作,从而理解到普通人群每日的工作内容。教学需要家长的配合,引导家长适当放手可以让学生在家做洗衣洗碗等简单易上手的家务活。学生家长也可以陪孩子到采摘园或是农场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获得感,发现自己的价值。

4.在教学评价上,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及反馈体系

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学科教学的社会实践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偏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在学生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在学科社会实践中学习内容,还要在学科社会实践中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态度、思想认识和情感价值。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建立反馈机制,策划相关方案,在学校适当设置相应数量的“意见信箱”,在班级集体媒体交流平台上设立“反馈空间”,定期组织各方反馈信箱。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体系,将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构建劳动意识、建设道德、培养人的基础。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重点课程,也是实施“五教”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明确劳动目的,辨别劳动价值,遵守劳动规章制度,从事劳动实践。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尚和尊重劳动,才能真正形成艰苦奋斗的荣辱感和善恶劳动的羞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栋林《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年第9期。

[2] 许开红《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12期。

[3] 张成尧《例谈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2020年第12期。

(周建明,1975年生,男,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劳动教育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在破局与建构中迎接融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