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加学生阅读量,积极推行课外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展高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阅读意识。文章从课内外阅读衔接视角出发,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案例,借助由课本延伸至课外,再由课外反哺课堂的教学方式发挥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教学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03
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能够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储备,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个性化阅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课堂阅读,注重课内外阅读活动的衔接与延伸,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
一、立足课内,由课文探索课外阅读素材切入点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内,由课文探索课外阅读素材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
例如,在教授《曹冲称象》课文后,笔者引入了《三国演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完整本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故事的发生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此外,教师也可在课文教学前引入课外阅读素材。
例如,在教授《登鹳雀楼》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在正式授课前借助多媒体播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水墨动画,为学生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其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随着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深入,便会对古诗句的含义以及课文的主旨产生新的理解,也能够感受到古诗与现代诗在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上的差距。于是笔者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转化为随文练笔素材,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将古诗句扩充为现代诗,既能够实现读写结合,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习惯养成,促成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迁移应用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并有意识地鍛炼学生知识迁移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请学生们按照“旁白”“小马”“老牛”“松鼠”“小马妈妈”的角色组成小组并进行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接下来,引导学生们关注课文语言细节,通过精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①为什么小松鼠和老牛说的话完全不同?他们说谎了吗?②你喜欢小马吗?喜欢小马的什么品质?③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要像小马一样勇于尝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与文章主旨相契合,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最后,笔者请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写一写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并在课文末尾标注出来。
通过课文教学,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朗读、精读、随文批注的阅读方法,于是笔者选取《得了冠军的小马驹》作为课外拓展素材,请学生们运用课堂上的阅读技巧在课下完成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此种教学方式将课堂阅读活动延伸至课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活动,不应局限在课堂或教材内容,而是要注重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这种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不仅能够综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还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万环《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及对策探究》,《学周刊》2021年第15期。
[2] 张慧宏《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路径》,《学周刊》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