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苏玉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德育工作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学生后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礎。本文基于学前教育中实施德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 德育 路径探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78
幼儿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能力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德育工作,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引导学生体会爱,学会感恩
教师在实施德育的时候,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爱、表达爱。教师应当积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尊重班级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此促进学生体会到教师给予的关爱。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融入德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社会杰出人物的相关事迹,加深学生对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全面认识,让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最亲一家人”主题的探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懂得感恩。利用这种方式有助于德育的贯彻,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拓展德育的内容
为了在学前教育阶段切实落实德育工作,教师必须基于德育内容方面出发,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德育内容多样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带领学生展开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清明节之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等地方参与扫墓祭奠等社会活动,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白色小花的制作,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烈士们的一生事迹,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第二,组织“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一日活动,带领学生前往社区或者公园消灭垃圾,并告诉学生随地乱扔垃圾产生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三、树立优秀榜样,加强德育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实施德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学当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推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其优秀品质精神。营造轻松的德育氛围,进而保证学前阶段的学生完善人格建设,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教师就是广大幼儿的模仿榜样,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会对教师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进行有意无意地模仿。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想以及行为的规范,为广大学生建立优秀榜样,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了全面渗透和贯彻德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实施策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设,引导学生感受爱,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树立优秀榜样,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德育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成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沈玲《学前教育中德育路径探析》,《文理导航》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