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凤
摘 要:语文作文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它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让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学习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异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05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创新语文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新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以分数为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热情是新课改小学教学环节重要的体现之一,小学时期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全面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丰富语文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科学导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而言,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相对重视,然而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及形成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它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对较低,语文教师对于文本阅读的重视度也相对不高,它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输,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引导。在语文的整个阅读教学环节,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价值,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对文本阅读的重视程度不深,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下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效率偏低,无法形成较高的阅读教学效率。
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设置悬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策略之一,例如,教师在讲解相关课文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悬念的设置方法,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目标,通过学习兴趣的整体引导,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抽问,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阅读,来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学生通过朗读环節,全面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教师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总结。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偏小,在阅读过程当中没有形成较大的阅读量,所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多的学习书籍,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像《窗边的小豆豆》等,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阅读活动。这种广泛的阅读行为,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弥补课本知识的缺陷。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则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整个教学环节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变,全面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岳州、李海洋《文学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 陈晴晴《论“学生提问”的反馈:现象分析与价值回归》,《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