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2021-08-30 15:06孙显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学方式

孙显辉

摘 要:语文学习中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应试教育之下,为了适应考试需要,教育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弱化。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学语文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57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文化宝库,将传统文化教育带入到中学语文课堂,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关注,激活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及精神品质,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特征,而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都遗失在历史的发展洪流之中,而且当前很少有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这也会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乐于助人等多种思想品质,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中,则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还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实现自身的价值。可以说,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既能够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中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有效拓展传统文化内容

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教师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提取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素材,并结合这一素材以及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更多的相关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陈情表》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将传统文化中更多体现爱国、奉献精神的故事融入教学之中,通过更多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并在无形中受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教师若想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则需要通过使用新型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中学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而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其所涉及的传统文化,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促使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及教学的发展极为有利。中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予以改进,结合当前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借此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龚萍《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9期。

[2] 范井軒《巧借文本 厚植传统——论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语文》2019年第27期。

[3] 吴丹《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考试周刊》2019年第70期。

[4] 孙琳《民族精魂 植根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学方式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