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悦,樊 云,付 昱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无锡 214000)
产后抑郁属产后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由于女性围产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产妇在分娩后生理和心理上会发生明显变化,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不良心境,造成产后抑郁发生[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抑郁的全球发病率为12%~22%,一般出现在产后6周内,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伴有思维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3]。而考虑到孕产期及产后哺乳期这一特殊阶段,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的方法较为有限,早期干预、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是改善产妇预后的关键[4-5]。定期进行适当活动锻炼有利于促进产妇生理和心理健康,而运动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积极作用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孕中期运动量及相关临床指标与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176例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访至产后60天。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有规律的产前检查及分娩,并于产后60天内回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②年龄≥18岁;③孕中期入组时按照要求记录运动情况;④单胎,头位,足月生产;⑤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脑部疾病史;②合并严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③智力低下、读写困难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⑤合并心、肺、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病变。176例孕妇中初产妇98例,经产妇78例;年龄22~38岁,平均(28.73±4.42)岁;孕周37~40周,平均(38.12±0.57)周。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有无不良孕产史、分娩产程、新生儿性别、是否存在新生儿转科、分娩方式。收集运动指标,包括孕妇孕中期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每日步数。具体方法:在研究对象孕中期入组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随访,建议孕妇做适量轻度强度的运动,包括步行、有氧操等,嘱孕妇记录孕13~27周每周实际运动频率及每次运动时间;使用研究团队配发的智能手机(均为IOS9以上的操作系统)内置的计步器记录孕妇孕中期每日步数。明确要求孕妇日常活动时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异常数据。
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0天内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产后抑郁情况。EPDS量表包括情绪、内疚、焦虑、恐惧、快乐、悲伤、哭泣、失眠、自我伤害及应对能力10项内容。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每项内容分为0、1、2、3四级评分,题号为1、2、4的三项为正向计分,症状由轻到重分别对应0、1、2、3分;其余7项为反向计分,症状由轻到重分别对应3、2、1、0分。各项目相加,总分0~30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评分≤9分为无抑郁症状,>9分提示存在抑郁症状。EPDS量表经检验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容效度指数为0.93,Cronbach′sα系数为0.76。根据产妇是否发生抑郁分为产后抑郁组和非产后抑郁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176例研究对象中,产后60天发生产后抑郁者32例,占18.18%,纳入产后抑郁组;未发生产后抑郁者144例,占81.82%,纳入非产后抑郁组。
产后抑郁组不良孕产史、新生儿转科的比例显著高于非产后抑郁组,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的比例显著低于非产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76、7.439、12.184,P<0.05);产后抑郁组孕中期运动时间30~<60min/次、运动频率3~5次/周的比例及孕中期步数均显著低于非产后抑郁组(t/χ2值分别为11.782、10.100、5.705,P<0.05),见表1。
表1 产妇产后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将产妇产后抑郁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存在差异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行量化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不良孕产史、新生儿转科、非自然分娩、孕中期轻度运动时间非30~<60min/次、运动频率非3~5次/周、孕中期每日步数<4 130步是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401(1.019~1.927)、1.807(1.248~2.616)、1.576(1.104~2.250)、1.812(1.510~2.174)、1.452(1.201~1.755)、1.674(1.086~2.580),P<0.05,见表3。
表2 量化赋值表
表3 产妇产后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产后抑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食欲改变、苦闷沮丧、注意力不集中、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残或自杀倾向,影响母婴关系,对婴幼儿情绪、智力发育、行为发展等具有消极作用[6-7]。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明确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对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8]。基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婴儿的需求,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也需要个性化。定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对促进孕产妇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价值,运动干预用于产后抑郁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临床关注[9]。本文就孕中期运动量及相关临床指标与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展开分析。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轻度运动时间非30~<60min/次、运动频率非3~5次/周、孕中期每日步数<4 130步是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适当的运动锻炼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具有一定价值。以往有研究显示,轻中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改善轻度抑郁症状,并增加轻中度抑郁症的治疗可能性[10]。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的重要假说,有动物研究显示,运动可调节多巴胺、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合成及分泌,对预防神经递质功能紊乱起到积极作用[11]。另一项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提出应激或抑郁会导致海马、前额叶等边缘区的神经元萎缩,继而引起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下降,运动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12]。孕中期产妇进行适度运动可调节情绪,改善身体机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并且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抑郁,对产妇具有更大的生理和心理获益。此外,运动作为一项免费、无创、易于实施的干预方式,对临床广泛普及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显示,存在不良孕产史及新生儿转科、分娩方式为非自然分娩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13]。不良孕产结局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妇造成精神创伤,使产妇心理上产生担心、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分娩后新生儿转科,产妇过于担心婴儿的健康,产生较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易加重产妇焦虑、紧张情绪,进一步引起应激反应,造成抑郁发生。产妇对于中转剖宫产或阴道助产,一般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会使产妇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
综上,孕中期适度的运动锻炼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不良孕产史、新生儿转科、分娩方式亦是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