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广毅 侯丽新 覃玉连
化脓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人体膝关节、髋关节等处。近年来报道指出[1],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进一步侵入关节与相邻组织,进而造成开放性损伤。除此以外,局部穿刺或者注射治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可能诱发化脓性膝关节炎,此类患者若未能及时妥善的进行治疗并控制其病情,还可能诱发软骨破坏、局部粘连、关节僵硬以及屈伸功能受损等后遗症。对于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例如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局部切开、局部穿刺引流等,然而以上治疗措施周期较长,患者的复发率高以及容易出现耐药性等,所以还需探索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充分清理,关节腔内置管持续冲洗,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能够实现内外标本兼治的作用。本文将分析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通过联合运用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中药治疗的实际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 年6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14 例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 组、对照2 组,每组38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1.6±8.8)岁;病程1~9 d,平均病程(4.3±0.4)d;病因:膝关节或周围组织外伤史18 例,膝关节局部封闭治疗史11 例,原因未明9 例。对照1 组中,男19 例,女19 例;年龄21~69 岁,平均年龄(41.5±9.2)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2±0.4)d;病因:膝关节或周围组织外伤史19 例,膝关节局部封闭治疗史10 例,原因未明9 例。对照2 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1.6±9.2)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3±0.4)d;病因:膝关节或周围组织外伤史20 例,膝关节局部封闭治疗史10 例,原因未明8 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1 组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治疗。取仰卧位,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消毒铺巾,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持穿刺针进入关节腔并进行抽液,1 次/d,共治疗14 d。
对照2 组行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药物冲洗治疗。体位、麻醉、准备等工作同对照1 组。持中心静脉穿刺针进入关节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前在导管前端剪3 个侧孔,抽液、冲洗,其中冲洗液: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 万单位,留置导管并予后续抽液冲洗治疗,1 次/d,共治疗14 d。
观察组行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药物冲洗+中药治疗。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药物冲洗方法同对照2 组。中药治疗应用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方剂组成:栀子、连翘、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以及紫花地丁各15 g,黄柏、大黄、黄芩以及牡丹皮各10 g,甘草6 g,黄连5 g。如湿热显著者可增加泽泻、薏仁以及茯苓各5 g,如血热显著者增加丹皮和生地各6 g,如炙热伤津者可增加五味子和麦冬各5 g,上述中药加水后煎煮,最终取汁约250 ml,口服1 剂/d,分为早晚2 次服用,共计口服治疗2 周。
三组患者均于穿刺前、第14 天分别行关节X 片及B 超检查,第1、7、14 天行血常规、关节液涂片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常规予生理盐水100 ml+青霉素640 万单位,2 次/d,行静滴治疗,共计用药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与局部肿痛情况消失,血象、线片、B 超复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与局部肿痛情况改善,血象、线片、B 超复查结果趋近正常;无效: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与局部肿痛情况未改善,血象、线片、B 超复查结果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三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利用VAS 对患者的膝关节局部疼痛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 分,得分越高即痛感越重。③对比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后1 个月进行随访,并运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对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为优(≥90 分)、良(75~89 分)、中(50~74 分)、差(<50 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均显著高于对照1 组的81.58%、对照2 组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三组VAS 疼痛评分对比 三组治疗前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 疼痛评分(2.01±0.15)分低于对照1 组的(4.91±0.22)分、对照2 组的(4.82±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VAS 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三组VAS 疼痛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1 组、对照2 组对比,aP<0.05
2.3 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7%,高于对照1 组的84.21%和对照2 组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较重,由于感染控制难度高使得病程延长。近年来报道指出[2-4],感染发生后脓细胞大量释放溶酶体将对患者关节软骨等组织结构形成严重的破坏,使得软骨表面纤维蛋白层在正常营养吸取中受到影响和阻碍,患者关节内以及关节周围表现出重度纤维粘连,如若感染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患者关节软骨的受破坏情况将进一步加重。针对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在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对其关节腔开展充分的清创以及持续灌洗引流[5-7]。针对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以往多应用关节切开病灶以及清理引流治疗,运用该治疗方案能够彻底清理患者关节内部不同方向存在的病灶,有利于快速控制患者的局部炎症,然而治疗中需要切开患者关节,使得关节结构受到一定破坏,也对手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部分患者在接受关节切开引流后可能发生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僵直畸形的情况。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技术的运用则可规避传统治疗技术的缺陷,其效果良好以及安全性更高,也是目前对于早期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该治疗技术的目的是迅速清除患者局部纤维蛋白以及白细胞所释放的大量溶酶体,防止上述有害物质进一步对患者关节软骨产生无法逆转的损伤,并且在治疗中能够确保局部得到持续灌注抗生素药物,可在局部病灶保持良好的药物浓度,进一步对致病菌发挥杀灭作用,所以可更有效地控制局部感染。该技术手段的操作方式也比较简单,能够防止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创伤性,无需应用关节镜进行定位引导,其创伤性更小有利于确保患者关节局部良好的稳定度,且操作时间较短以及费用低廉,患者术后的恢复较快,与传统关节镜手术进行对比进一步对操作程序进行了简化,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给予患者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实现内外标本兼治的目的。祖国中医学将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纳入到“骨痈疽”的范畴中,认为其病因机制与患者机体正气不足以及邪毒壅滞关节有关,所以在治疗中需遵循清热解毒以及凉血利湿的基本原则[8-10]。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该方剂当中黄连具有清泻心火之功效;加用栀子可促进通泻三焦;应用黄芩有利于清上焦之火;黄柏则可泄下焦之火;因此该中药方剂可发挥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治疗功效[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将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均显著高于对照1 组的81.58%、对照2 组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 疼痛评分(2.01±0.15)分低于对照1 组的(4.91±0.22)分、对照2 组的(4.82±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7%,高于对照1 组的84.21%和对照2 组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改善疼痛症状以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等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冲洗及中医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度并可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