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诵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多发的一项并发症,近些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等因素影响下,该病发生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水平产生了非常严重地影响。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之中都尚未有明确的控制措施和治疗方式,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以中医治疗方式,是本院目前主要探讨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主要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象,分析糖肾汤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8 月~2020 年7 月诊治的82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试验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4.36±5.74)岁;治疗组男22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4.98±5.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诊断符合1 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肾小球肾炎;伴有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给予患者调脂治疗,采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采取胰岛素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等。
1.2.2 治疗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肾汤治疗:①基本配方:生黄芪30 g,丹参30 g,白茅根30 g,益母草30 g,山药20 g,茯苓20 g,熟地黄10 g,金樱子10 g,山茱萸10 g,陈皮10 g,制大黄10 g,车前子10 g[2]。②加减配方:存在有严重气虚者可另加适量五味子、寄生和人参;存在有严重阴虚患者可另加适量枸杞子、花粉和麦冬,存在有淤血严重者可另加适量川芎、红花和桃仁;存在有明显水肿患者可另加适量桑白皮、葶苈子和泽兰。以水煎服,2 次/d,分别于早晚进行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估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尿蛋白指标、SCr 指标和BUN 指标。评估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IL-1β、TNF-α 和hs-CRP。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为标准,显效:患者的蛋白尿、慢性高血糖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血肌酐降低幅度>1/4,24 h 尿蛋白含量降低幅度>2/3 或者尿蛋白含量<0.5 g;有效:患者的蛋白尿、慢性高血糖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呈现出好转趋势,患者的24 h 尿蛋白含量降低幅度>1/3,患者肾功能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各项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组尿蛋白、SCr、BUN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组IL-1β、TNF-α、hs-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中显效36 例,有效4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中显效20 例,有效14 例,无效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0.05)。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遗传因素、由高血糖所引发的代谢异常、肾脏学流动力学异常、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蛋白尿、慢性高血糖等,该病发生率近些年来在我国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现阶段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上发生的第二位病因,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4]。
有具体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发生的几率约为20%~40%,2 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几率约为10%~20%,死因为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约为5%~10%,高血糖往往会经由不同途径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损害,但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的只有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Ⅰ期患者的主要特征为肾体积呈现出增大趋势,Ⅱ期患者的主要特征为处于正常蛋白尿期,这一阶段患者的实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 μg/min,且当患者运动以后,其排泄率会呈现出增加趋势,在休息以后可自行恢复。一般情况下,因Ⅰ期和Ⅱ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上无明显临床表现,故而患者难以被发现,Ⅲ期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为持续性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处于20~200 μg/min 之间,而患者一旦发生有持续性的蛋白尿,其肾功能就会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故而,如何对患者蛋白质的排泄量进行减少,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保护,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性问题,应该给予患者及时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对患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进行延缓。目前糖尿病肾比病的常见西医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者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疗效受限。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划分为“水肿”、“消渴病”等范畴,该病与患者的脾肾之间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主要为津液停聚、气虚血瘀、正气亏虚、久病及肾和气阴两虚等,并认为其临床治疗主张以活血利水和补脾益肾[5]。糖肾汤融合有多种中草药,其中生黄芪、熟地黄、山药、茯苓、山茱萸、陈皮能够起到补脾益肾之功效,山茱萸和金樱子能够起到滋肾涩精之功效,丹参、车前子、白茅根、益母草能够起到利水消肿、养血活血等功效,制大黄具有谢浊化湿、祛瘀生新等功效[6]。经现代药理学也已经证实方中黄芪的应用,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毛细血管并对其抵抗力进行提升,以预防患者毛细血管出现通透性增强等现象,对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减少患者血液的粘稠程度,对患者的蛋白质等临床指标进行调节,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对肾小球动脉出现硬化现象进行预防,为患者肝脏提供更有力的保护;山茱萸可以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可以提升患者的自身抵抗能力;大黄酸能够对患者的肾小球高滤过现象进行降低,可以控制患者肾小球出现基膜增生等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尿蛋白排泄量[7,8]。以常规西医治疗为基础,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糖肾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能够降低患者机体内部存在的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患者的肾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尿蛋白、SCr、BUN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β、TNF-α、hs-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肾汤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为患者展开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肾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含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