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鸥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外界和自身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或脑供血突然中断,引起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进而表现出患者临床功能性障碍[1]。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4]。现将本院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常规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59.83±7.46)岁。观察组男32 例,女28 例;年 龄43~74 岁,平均年龄(59.23±7.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进行颅内减压、营养支持、吸氧等常规性的治疗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30 s),1 片/次,1 次/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28 s],1 片/次,1 次/d,口服,以14 d 为1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 与氯化钠0.9 g)在发病后48 h 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2 次/d,25 mg(100 ml)/次,滴注时间≥50 min/次,两次用药时间间隔≥6 h,PVC 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该药物时仅允许使用PE 输液器。用药14 d 且患者病情稳定后,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为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 s)空腹口服,0.2 g/次,4 次/d,以14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 水平及治疗满意度。①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28 d 的空腹静脉血5 ml 放置在抗凝管内,使用离心机进行处理,留取上清液并使用专用仪器对机体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 水平进行检测。②本院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或家属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满意评分≥90 分;满意:患者或家属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满意评分70~90 分;不满意:患者或家属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满意评分<70 分。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GB1、MMP-9、Fibulin-5、3-MST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MGB1、MMP-9、Fibulin-5、3-M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3、7、28 d 后,观察组血清HMGB1、MMP-9、Fibulin-5 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血清3-MST 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GB1 水平比较(,n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GB1 水平比较(,ng/L)
注:与常规组同期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 水平比较(,m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 水平比较(,mg/L)
注:与常规组同期比较,a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ibulin-5 水平比较(,μ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ibulin-5 水平比较(,μg/L)
注:与常规组同期比较,a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3-MST 水平比较(,μ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3-MST 水平比较(,μg/L)
注:与常规组同期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的临床疾病,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自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如过量饮酒、抽烟、缺乏运动锻炼、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造成患者脑部血液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导致血管腔堵塞造成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骤减,从而引起脑组织发生严重的功能性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功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昏迷等,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5-7]。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护人员也在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如何在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后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丁苯酞时一种专门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新型药物,其具有安全性单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药效[8-10]。并能够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大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减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失,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和神经功能损伤[11-13]。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MGB1、MMP-9、Fibulin-5 水平,提高血清3-MST 水平,使患者治疗满意度增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