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初期小儿血常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8-30 09:09庄洁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外周血

庄洁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中具有广泛易感性,常在幼托及学校等机构集中爆发[1],且容易出现肺炎、重症感染[2]。如流感患儿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并在发病后早期采取积极对症治疗,可缩短总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流感患儿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既往有多项研究报道,流感成人患者发病期间外周血象变化具有一定特点[4,5],但儿童研究较少。流感病毒主要包含甲、乙、丙三型,属于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主要特点为出现变异,甲型流感极易初选变异,可导致各种动物和人类感染,属于人类流感主体病原体,随之发展为大流行。现今流感病毒随之出现,依照相关死亡报告,流感病毒变异较快,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专家表示甲型流感感染初期需实施抗病毒治疗,需使用有效隔离病毒将机体细胞破坏,为其清除病毒提供有力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流感患儿早期外周血常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用于流感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判出现并发症风险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1 月~2019 年4 月流感高发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就诊的108 例临床诊断流感患儿作为流感组。所有患儿检测血常规时间均在发病3 d 内,并经鼻咽拭子金标法检测出流感病原阳性,同时排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流感组中男60 例,女48 例;年龄0.6~13.0 岁,平均年龄(4.4±2.9)岁;L/M<2 25 例,L/M≥2 83 例;有并发症20 例,无并发症88 例;其中甲型流感79 例,男44 例(有并发症10 例),女35 例(有并发症7 例);年龄0.6~11.0 岁,平均年龄(4.5±3.3)岁;乙型流感29 例,男16 例(有并发症2 例),女13 例(有并发症1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4.1±3.0)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2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3.9±3.4) 岁。流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含EDTA 抗凝剂)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1 ml,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 公司) 检测患儿的外周血常规。流感抗原A+B 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流感组不同流感类型患儿与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M];流感组不同L/M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感组不同流感类型患儿与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流感组甲型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单核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甲型流感患儿流感组RBC、血红蛋白、L/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淋绝对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R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流感组不同流感类型患儿与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1 流感组不同流感类型患儿与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流感组不同L/M 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流感组L/M<2 患儿中有并发症19 例,无并发症6 例,合计25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0%(19/25);流感组L/M≥2 患儿中有并发症1 例,无并发症82 例,合计8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3)。流感组L/M<2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M≥2 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是流感病毒易感人群,流感暴发季节5 岁以下流感儿童易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6]。流感的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7],有研究表明,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48 h 内)使用抗流感药物可降低死亡率。由于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类似,极易造成误诊,不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及疫情控制。同时,儿童流感样症状就诊次数和门诊率均较高,临床负担大,但多数轻症患儿可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及基层医院就诊治疗,利于国家诊疗分级政策实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但社康及基层医院,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初级卫生机构往往缺少流感检测方法,造成漏诊、误诊。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流感患儿初期血常规变化规律,希望通过血常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流感感染可能,并提示是否可能出现并发症,指导进一步治疗。

流感病毒感染人员大部分为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群和儿童。因病情发展迅速,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重症肺炎,最后发现死亡。甲型流感属于单股负链RNA 病毒,序列分析此种病毒为四重配病毒,基因组片段为基质蛋白、神经氨酸酶、血凝素、非结构蛋白、核蛋白[8]。并会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造成侵犯,感染率较高,发生人传人,甲型流感在最初症状鼻塞、流涕、头痛、发热、躯体疼痛等与常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少数病情快速发展,体温>39℃,逐渐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危重症具有较重的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发生氧合降低、呼吸窘迫等[9]。感染病发病较急,初期存在发热、咳嗽等情况,少数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可发生死亡。奥司他韦属于禽流感、流感主要抗病毒药物,尽早治疗效果较优,因此需予以足够重视,尽早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在病毒感染者中占比较小。单核巨噬细胞经调解细胞表面表达和可溶性释放来促进凋亡。体外实验可证实甲型流感病毒会引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感染后24~48 h,淋巴细胞凋亡出现高峰。病毒感染时极易造成巨核细胞生成破坏,使血小板循环周期缩短,造成血小板水平降低。病毒造成血小板粘附聚集,出现循环复合物,降低血小板数量。

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流感L/M <2 可做为甲型流感的替代标志,本研究没有相应发现,但发现L/M<2 对流感并发症具有良好指示意义,原因可能是流感降低了淋巴细胞比例,干扰免疫应答,患儿出现并发症几率增加。因此对于具有流行病学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而就诊的患儿,了解其早期血常规变化规律有利于临床早期排查或进一步确诊流感,尽早采取治疗,预判并发症风险并指导转诊治疗,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流感组甲型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单核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7.32±4.33)×109/L、淋巴细胞淋绝对值(1.9±0.9)×109/L 低于对照组的(10.49±5.76)×109/L、(3.1±1.9)×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L/M<2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M≥2 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存在不足主要有两点:①未完成L/M 流感并发症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单纯使用L/M<2 作为临界值预判并发症风险,可能存在误判,后续将增加样本量,继续完善该研究;②本研究采用金标法快速检测进行流感病毒筛查,虽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较核酸检测方法准确性较低,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漏诊、误判,后续研究将扩大样本量,采用更精确的检测方法进行下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外周血常规变化规律可为流感患儿早期筛查提供辅助依据,而L/M<2 可能做为预测有无并发症的指标。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外周血
简单易行防流感六法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多肽的研究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