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菲,李佳容
(四川开放大学,成都61007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改善质量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而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发展质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从其实践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刘长生、简玉峰,2011)。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学者对这种非均衡性进行过系统探讨,研究将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此进行分析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
新发展理念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于指导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核心理念,其主要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李程骅,2016)。研究将基于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进行衡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评价,从而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与之前的研究相比,研究首次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其差异进行全面考察,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基于指标设计过程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选取如下指标体系分别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进行测度。
第一是创新发展。创新是提高旅游产业运行效率、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既包括旅游的创新投入,也包括旅游的创新产出,还包括旅游业的人力资本状况。因此,研究将从旅游产业中R&D 的投入占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专利数和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三个指标来衡量。
第二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反映了旅游经济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否合理,从内部结构来说,其不仅包括景区的收入,还包括旅行社和饭店的收入;从外部结构来看,其占GDP 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否合理。因此,我们主要是从景区收入占比、旅游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和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
第三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反映了旅游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高,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绿色发展是衡量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主要采用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重、人均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来进行测度。
第四是开放发展。对于省域旅游来讲,其开放性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主要是使用国内旅游市场占比这一指标来测度,国外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入境旅游的收入和市场份额方面,因此主要是采用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市场占比这两个指标对旅游经济的开放发展质量进行测度。
第五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衡量了旅游经济发展成果的普惠性,让老百姓从旅游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是提高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最终落脚点,主要是从人均旅游收入、旅游就业弹性系数和资本产出率三个指标来进行测度,一般来说,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越高,其旅游收入、带动就业人数和效益也就越高。
由此,我们得到衡量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应的15 个测度指标,为了排除经济周期对于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了我国31 个省级行政区2009—2016 年共八年的数据,相关指标的数值从2010—2017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正、副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获得。为了简化计算,需要通过标准化和非负化两个步骤对于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各个发展理念的质量得分。
首先是标准化转换,设Xij是i 地区的j 项指标是 j 项指标的平均值,σj是 j 项指标的标准差,则可以如下公式进行标准化转换:
其次是非负化处理,为了保证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指标均为正,我们需要将坐标整体向右平移5 个单位,由此得到Zij。
最后,我们使用算术平均法得到每一个发展理念的质量得分,最后再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质量得分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各省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得分。
研究主要使用变异系数法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动态差异进行分析,所谓变异系数是指对于既定的年度而言,使用31 个省级行政区的保准差与均值之比来衡量各年度的相对差异,其公式为:σ/μ。其中,σ 为既定年度31 个省各发展理念和总体发展质量得分的标准差,而μ 则为其均值。经过计算,得到表1 的统计结果。为直观起见,图1 给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发展质量差异的变动曲线图。从表1和图1 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各省旅游经济的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差异最大,但是两者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与我国内地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其次,各省的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差异性最小,但是创新发展的差异性在逐渐扩大,而共享发展的差异性则逐渐缩小,这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各省旅游业的发展采用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导致各省旅游经济对于创新投入力度均不足,从而差异较小,但是由于各省的创新能力即创新产出不同,因此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的差异性在扩大,而随着国家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对于公平的强调,各省在共享发展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再次,各省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差异程度呈现持续缩小的态势,这说明一方面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全面加强,另一方面各省在旅游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也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价值,这使得绿色发展的差异性在持续缩小。最后,从旅游经济总体发展质量差异的变动趋势来看,其呈现出持续缩小的态势,这与创新发展的变动趋势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创新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对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变动趋势影响较大,这说明供给侧改革和对外开放是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质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1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动态变动
图1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动态变动曲线图
研究主要使用ArcGIS9.3 软件的自然断裂法样本区间内2016 年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使用自然断裂法可以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和总体发展质量的数据将典型年份内31 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是一区、二区和三区,具体见表2。从表2 中我们可以发现2016 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在空间差异方面表现如下:首先,广东省在旅游经济五大发展质量方面均表现良好,尤其是在创新、开放和共享发展方面排在首位,而四川省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良好,甚至超越了广东成为全国之首,这与四川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关,北京在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方面做得较好,在开放发展方面也表现不凡,因此与广东省并列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质量表现优异的省份。其次,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等传统的经济强省和旅游大省在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质量发展方面也表现不错,而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其旅游经济综合质量表现一般,排名较为靠后,剩余各省的旅游经济发展都各有千秋,其中,天津和重庆的排名居于中等,说明其发展的空间较大,而大量的西部地区省份的排名都较为靠后。再后,需要注意的是,在三个质量区间内,位于一区的省份较少,而大量的省份排名二区或者三区,这说明我国旅游经济总体的质量仍然不高,而东部地区省份排名较为靠前,中西部地区排名较为靠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从旅游资源的禀赋分布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要高于东部地区,所以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少数的高质量地区难以发挥其对于我国整体旅游经济质量提升的带动作用,这一点从图1 中旅游经济质量各年缓慢的变动趋势也可以看出来。
表2 2016 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
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虽然总体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异性在逐步变小,但是其空间差异性仍然非常显著,而且东西部地区的发展质量存在分化的趋势,少数较高质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难以发挥其对于整体旅游经济质量提高的带动作用。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基于本研究对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影响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因素,以得到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