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红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2020年6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校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职院校,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职以及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必修课,通过幼儿社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丰富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素养,最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将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会影响到幼儿发展,因此,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其专业课需要与思政课一样肩负德育的任务,才能培养出适应幼教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品质人才。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一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和幼儿园教育教学联系密切,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幼师生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知识,提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等知识,而掌握并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前提就是幼师生首先要掌握并具备良好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亲社会行为,才能在幼儿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当幼师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爱国情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才能对幼儿起榜样作用,才能在幼儿社会教育教学中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并在幼儿教育中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促进幼儿积极、完整的发展并成为未来合格社会公民。因此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倡导的“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等的培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课程内容中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和规范、多元文化等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友好”“道德”“社会规范”“传统文化”等,在学习中培养和强化幼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幼师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爱国情怀等。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关注点往往落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轻视或者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理实一体的课程,同样存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忽视了社会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停留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解惑,停留在技能的修炼上,忽视了课程背后的思政教育的思考,未对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缺乏系统的思政内容设计。[2]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起步,有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涉及一些立德树人的教育,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和模式。课程中缺乏对幼儿社会教育思政总体目标和每一章节思政目标的定位,同时,对课程中每部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课程评价仍停留在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上,没有及时更新加入思政考核内容,导致即使融入了课程思政,但是效果不佳。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幼儿社会教育的能力,即使学生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性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设计合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并能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意味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幼儿社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思政理念等,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变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等,使学生在未来幼儿社会教育中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应社会并因此体验到幸福的人。[3]
具体来说,可以从专业知识、课程思政两个角度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学目标:(1)全面、科学、系统认识幼儿社会教育;(2)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教育活动,撰写规范的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实施;(3)依据科学的教育观评价和反思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课程思政目标:(1)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2)引导学生在设计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品质;(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做幼儿价值观的引领者。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在思政育人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大思政”理念,可以梳理和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凸显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信仰引领、传统文化陶冶、社会责任等内容。如课程中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人际交往等课程内容中饱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可将德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讲授中,使幼儿社会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对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建构完善的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将“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分别导入相应的章节中,在授课时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社会特色的价值观、“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实践画龙点睛式、融合渗透式、元素化合式、知行合一式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本课程塑造人格、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育人目标。例如在“幼儿社会文化教育”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幼儿社会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幼儿社会文化教育实施策略,体会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又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在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围绕“塑造人格、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4]融入思政元素后,本课程按五个项目重新架构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幼儿社会教育概述、自我意识教育、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社会文化教育。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任务和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一章的幼儿社会教育概述目标与内容是使幼师生了解幼儿社会发展的特点及社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幼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第二章的自我意识教育是使幼师生了解幼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并掌握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能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自我奉献、自我实现的意愿;第三章的社会环境与规范教育是学习引导幼儿了解并适应社会环境,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能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并对规则有敬畏之心;第四章的人际交往教育是在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待人真诚、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第五章的社会文化教育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肩负着培养优质的幼儿园师资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端正思想,提高意识形态,认真学习新时代习近平社会主义思想,以正确的思想对待教学,感染学生,在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同时,也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锻炼和提升学生在幼儿社会教育设计与指导中的课程思政能力,使之在进入幼儿园岗位后,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幼儿园活动中,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去感染幼儿,用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幼儿,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培养幼儿。只有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例如请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设计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并说说这些活动中突出了哪些核心价值观,通过设计的“环保小卫士”(文明)、“微笑”(友善)、“每个工作都重要”(敬业)、“参观烈士陵园”(爱国)等等活动,提升学生自身对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能力,为将来在幼师岗位上幼儿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做好准备。
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修正和完善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内容和途径,比如考核过程注重全程化,在课程实施中增加实践素质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精神;考核内容综合化,增加学生敬业、爱岗、耐心、细心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以及小组合作考核,促进学生树立合作共享、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全程化、综合化的课程评价,促进课程思政在实践中的落实,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