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29 01:38李晓宇
求知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摘 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纽带,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如何、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如何,都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历史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32-0040-02

引 言

历史课堂既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和内化知识的枢纽,因此,保证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关乎学生的学习效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对教材的适应情况等。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教师需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很艰巨,肩负的责任也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充分发挥自身启发、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分化、不整体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着教学目标来开展,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的情况如何,取得的教学效果如何,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求教师积极配合和落实国家的教育工作,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积极落实五大核心素养。但部分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时往往把五大核心素养分解化、割裂化,整体化教学的概念性不强,也不了解五大核心素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一体关系。因此,制订的教学目标分化,缺乏整体性。

例如,在教学“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相关内容时,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认识隋唐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运用历史地图概述隋唐王朝疆域的演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史料归纳隋唐统一多民族的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分析隋唐统一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认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这个例子中可看出,教师缺乏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缺乏整体化教学的观念,只是把五大核心素养分解为五项教学任务,并且一一对应教学内容。这种目标的拟定方式不仅生硬,也割裂了各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教学目标分散、缺乏整体性,使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有效落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知识有效传输给学生的媒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教师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较为庞杂,知识面比较广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氛围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学习效果也会大大降低[1]。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是指教师单向地将历史知识传送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面对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有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接收,大部分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学习效率会降低。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送。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学思想,杜威也有“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基于中西教育理念的结合,段惠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由此可见,教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时刻把握教育契机,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然而在当前,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偏离了学以致用的方向,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转化教学理念,制订综合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引方向。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整体化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制订综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强调,“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单一素养的培养,而应注重五个方面的综合培养。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整体性的思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五个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五个素养的整合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打好基础。还以“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能够运用隋唐疆域图,明确隋唐的疆域范围;在梳理和概括隋唐多民族统一的措施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教师就能把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综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方案,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生为本”的要求,对历史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综合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贯彻落实综合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辅助、引领学生学习的角色。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的知识点,不仅学生没有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会沉闷、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对重点知识加以梳理,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相较于在课堂上单方面地听教师讲课,他们自主参与历史学习更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细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将教学内容和历史故事相结合

历史故事富有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故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历史教学内容较为繁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采用有效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历史故事,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这样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注意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历史不但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历程,而且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以史为鉴,明确今后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以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历史问题,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探求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    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如此,学生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进而获得更好的發展。

[参考文献]

[1]刘世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0(15):7.

[2]张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然追求与实践样态[J].教学研究,2020(02):87-92.

作者简介:李晓宇(19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2020级硕士生在读。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