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宗玲 葛春蕾
摘要在后疫情时期,随着线上教育的热度逐渐消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之而来。本文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出发,分析线上和线下教育各自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同时探讨其所拥有的线上和线下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使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T+1>2”效果的重大教学意义,最后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该如何构建提出些许建议,以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等教育的未來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09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Mixed Teaching of Part-tim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FAN Zongling,GE Chunlei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Yunnan Cancer Hospital,Kunming,Yunnan 650000)
Abstract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as the popularity of online education gradually waned,a new teaching model-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came alo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time graduat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respectively,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At the same time,it discusses the great teaching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mode and the “1+1>2”effec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art-time 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post-epidemic period;online education;offline education;part-time graduate student;mixed teaching
1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特点
我国教育部于2016年9月14日下发了一则《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报告。该报告中指出: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的政策自2016年12月1日后开始实行。[1]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为了适应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时代发展要求而适时提出的一种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这一特殊学习群体如何在非脱产学习的情况下保证教学目标达成,一直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1.1录取人员结构的多样化
自教育部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录取工作中要实现两个“统一”,并指出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享有同等地位和共同法律效力的专业学位证书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招生录取工作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占比有了明显的大幅上升,从而直接致使招生录取人员结构的复杂多样化,这其中主要包含了往届在职、往届非在职、应届非在职、应届在职这四类拥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证书的研究生。[1]录取人员结构的复杂化给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带来了挑战,要想在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要实现新的创新,做到因材施教。
1.2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
非全日制研究生组成结构的复杂性注定了他们专业背景的差异性,而由此带来的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重重困难。[1,2]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建立初期,由于当时大多数高校受限于教育条件,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不可避免地向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靠齐,而对与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特点有较大差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原来的教育模式注定变得不合时宜。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差不齐的知识结构,线上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无可比拟的灵活性无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等教育迫切需求的。
1.3课程学习的不连续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其实际学习过程中,肩上往往不得不担负着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双重重担,以致一般都只能非脱产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往的教学授课时间通常安排为集中、业余和周末授课等方式,但由于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两大教学任务需求,大多数的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通常是无法按时按点参加所有集中授课的,从而容易造成理论课程学习的不连续、教学效果差等问题。[2]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课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依靠线上教育而得以正常开展,线上教育突破的时空的限制,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线下教育的优点与不足
贯穿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的传统式教学方法——线下教学,其主要教学形式就是三尺讲台和一块黑板,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虽说世世代代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但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显现出了其短板所在。[3-5]
2.1线下教育的优点
2.1.1良好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构建都可在此过程中实现。[6]线下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们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同时学生们也能更好地就困惑之处向老师发问,教师从而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们在课堂知识上的困惑点,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并且多多鼓励学生们的发言、带动课堂气氛,这样教师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真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之上,在课堂之下教师也可就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把握每个听课同学在课堂学习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对应的教学建议与指导帮助。良好的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1.2积极的学生互动
良好的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必要要求。学生时代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之一就是来自课堂线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师在每次的课堂授课过程中会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与难题让学生们进行集中或者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对待同一问题而产生的不同角度的解读,从而学会辩证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同学间的互相交流也是相互加深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也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从而达到现今教育的根本目标。
2.2线下教育的不足
2.2.1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
在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老师为中心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无数次的线下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一成不变的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得只有课堂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私下看手机及其他书籍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完全无法调动起来,那么教学预期的效果便很难达到。
2.2.2不变的教师授课内容
在现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授课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务系统所安排的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格式化,而且教师承担着进行科研与教研的双重工作压力,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自我更新时间几近于无,所以每一个学期,每一届学生接受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们也根本无法做到合理调节课堂的教学顺序,更不用说拓展与补充教学相关的新的知识内容。
2.2.3失真的教学育人目标
面对面的线下教育中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中的掌控者,而非是引导者,学生们接受得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习机械而毫无创造性,但创造性才应该是非全职研究生教育这等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这等教育目标的偏差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3线上教育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线上教育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化技术,传播和迅速学习教育内容的方法,也可称之为远程学习或者是在线教育。[7]线上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它所拥有的线下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的存在。
3.1线上教育的优势
3.1.1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打破高校间的隔阂,实现了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8]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打破了以往可能因为经济基础带来的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就算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提升故步自封的教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3.1.2教育方式与时间的灵活多变提高了学习效率
线上教育以互联网作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其高效便捷的优势。高校学生通过线上教育完全可以做到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挑任何时间进行教学课程的自主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层层壁垒。学生们可以灵活且自由地对自己的学习课程进行规划,选择在最适合的时机进行课程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各自的教學特点,让学生们可以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选择,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尤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身兼学习和工作双重任务的他们由于工作的劳累,常常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到学校接受统一、集体的授课,而线上教育就为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充分利用他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达到高质量的教学要求。[9]
3.1.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贴近了教学目标
齐莫曼提出,假若一个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这三方面都积极主动参与,那么他们的学习就完全可以被称为是自主的。[10]现如今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提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1]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若是想要达到预期,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变得至关重要。线上教育平台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讨论课后热点问题以及复习课程中出现的重难点知识来带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这与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是相符的。
3.2线上教育面临的问题
3.2.1线上教育的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就现如今对线上教学资源所展开的调查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线上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质量是良莠不齐的。其中有些平台及应用中的课程内容简单空泛,同质化严重,甚至有的高等教育课程竟然只是用几个简短视频就完成了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学时加起来总共仅有4至5小时,线上讲解的内容完全达不到教学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政府应积极倡导符合我国教育需要的教学资源,加大国家精品公开课程建设力度,在各教育平台取长补短的同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筛选整合。[12,13]
3.2.2线上教育的教学评估与监督体系缺失
线上教育相对于线下教育来说,由于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互动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线上课堂缺乏了一种学习氛围,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意识缺失,再加上线上教育由于没有空间的限制,学生们的学习地点是随机的,学生在线上课堂开展时面临的课外干扰因素增加,学生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也自然上升,甚至出现“课在上而人已不在”的现象。线上教学因为缺乏现实教学空间里面对面的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缺乏监督,使得线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线上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也没有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专门的教学质量认证机构。这些发达国家的认证机构所提供的“认证”服务可大大确保学生能够判断他们所读学校的线上教育质量是否合格。在多数西方国家,线上教育的教学质量认证评估服务是由西方政府来组织并进行实际操作的,但由于在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才刚刚走上正轨,评估机构良莠不齐,线上教育的质量评估缺乏统一且具有公信力的体系。[13]
4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4.1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有国外教育学者分析,混合式学习包括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与依托网络的在线学习,是容纳了机械结构化和灵活非结构化的学习、亦是接受自主规划学习步调与多方加入与合作的学习,传统的线下教学与单独的网络线上学习都有其各自的不足,将混合式教学划界为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混合是比较恰当的。[14]于瑞利等学者提出,区域在线教育模式强调课程供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区域在线教育云平台服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校级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统筹国家、市、区、校优质资源,多途径供给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线下独立学习和线上教学引导,区校融合形成混合式教育模式。[15]大多数学者是认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线下的面授式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进行相互融合,再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的构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的加强、课程教学反思的强化等一系列的措施成为一种合二为一的深度学习领域。[16]
4.2混合式教学的教育意义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事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既具有时新的线上教育的教学灵活性与自主性,同时也兼并线下教育所拥有的良好教学互动性。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不是线上与线下教学两种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并产生优势互补效应,教育的效率与质量也能产生“1+1>2”的良好效果。[17]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其在迎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特征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将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5后疫情时期关于如何构建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建议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目前自身系统所拥有的优势,将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并且充分规范与整合线上线下两种教育资源,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稳步探索和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8]
5.1智能和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设施的建设是基础
智能化与数字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随着混合式教学不断推广,在网络信息化技术以及硬件设施在高校的普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的地区需要在国家支持与引导下加强对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的建设。在教学设备上,系统化、空间、人文、环保的设计应该是我国未来教育装备的制定标准。[19]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应该在做到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将图书馆、教学楼等纳入其覆盖范围之内。
5.2丰富和标准化的混合式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根本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收集资源的渠道变得多样化,所能够接收到的资源也远超传统线下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也是繁杂琐碎的,使得学生在其中要找到所需且适合的内容的难度大大增加。不难看出在對大量信息资料进行甄别筛选的同时,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在此过程中逐渐消退,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培养对于信息的鉴别能力,并同时主动地整合规范且宜于使用的教学内容,满足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地实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
5.3教师的转型式学习是混合式教育模式推广的前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在继续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转型式学习变得势在必行。有国外学者梅里亚姆提出,教师转型式学习的关键是基于经历基础上的批判性反思。[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不得不进行大量地线上教学和活动实践,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惯性和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不适应,一开始教师的线上教学和工作活动进展得并不顺利,但在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中,教师们渐渐把握住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节奏,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其转型式学习也初步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功。
5.4多层次和多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关键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中把过去单一的面对面讲授教学转变为预习+教师引导、多结构驱动、各方面检测及反馈、教师与学生合作化学习等包含多个层次的新式的教学流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多环节的混合式教育课程必须要考虑到各个环节间如何衔接的问题,这必将考验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在多环节之间进行分配与衔接的能力。[21]混合式教学不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更多采取的是线上与线下的交叉应用。交叉安排的时机、方法、效果是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5.5综合和多维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保障
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进行广博地知识学习后,还要不忘时时检查与反思自己,才能做到少犯错并及时纠错,时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应如此。综合与多维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混合式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者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教学评价时应综合其各方面特点进行多维的判断,并且线下与线上平时成绩的比例构成要做到因人而异。区别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着重的是合作式和自主性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对混合式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需要非常重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多维性和差异性。[21]
6结论
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先机,教育事业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入已成必然之势,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构建已占领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等教育改革的高地,我们应该就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的转型式学习等方面不断地实践探索并加以完善,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等教育的综合学术水平的提高创造更高的树基。
参考文献
[1]靳慧,刘佳,等.新形势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9):23-25.
[2]毕忠勤,李永斌,等.面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 (11):64-67.
[3]史学伟,王斌,等.关于改革传统线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下),2017(4):75-76.
[4]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84-90.
[5]冯露,亢一澜,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76-180.
[6]田二丽,位会连,等.浅谈线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以本科教育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2):33-36.
[7]张晓艳.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20(08):96-97.
[8]焦美玲,程子千,等.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147-148.
[9]陈鑫,南丽君.线上线下模式之争:高校教育何去何从[J].经济师,2018,0(8):182-183.
[10] Zimmerman B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Which are the key subprocesses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1(4):307-313.
[11]钟平,潘红艳.新时期高校数学线上教学必要性与实现策略[J].公关世界,2020(10):140-141.
[12]翟文佼.关于构建“互联网+课堂”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20(19):91+104.
[13]宋子云,王艺霓,等.透过“互联网+教育”思维看我国大学教育的未来[J].时代金融,2016(18):219-220,222.
[14] Boyle T,Bradley C,et al.Using Blended Learning to Improve Student Success Rates in Learning to Program[J].Learning,Media and Technology,2003,28(2-3):165-178.
[15]于瑞利,李克明,等.疫情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转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6):14-18.
[16]曾明星,李桂平,等.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41-49.
[17]赵丹,刘桂云,等.线上线下交互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5):188-191.
[18]贾林娟,周平,等.“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29-33.
[19]殷常鴻,马晓燕,等.论教育装备标准制定的本质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2):61-67.
[20] Merriam SB.The Rol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Mezirow's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Theory[J].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2004,55(1):60-68.
[21]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 江苏高教,2021(0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