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在英语教学中,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英语作业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形式局限于读、写,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同时英语作业的内容较局限,远离实际生活。因此,英语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努力突破英语教学的思维定式,设计了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致力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趣味性作业,激“活”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全心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教师可以将英语作业和美术相结合,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适合英语学习的方式,它能将文字和图画完美结合起来,建立单词和图画之间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思维导图中,树状图可以用于分组或分类,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气泡图侧重于描述事物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分析;圆圈图适用于主题的展开,既生动形象,又能增强学生对单词的印象。
第二,手工制作也是重要的学习路径。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制作课程表的任务,让学生在课程表中整合单元重点词汇,并将做好的课程表放在铅笔盒里,每天看一看,温故而知新。这样的手工制作类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第三,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音乐。节奏欢快、浅显易懂的“每周一歌”任务,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让学生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在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升英语水平。
第四,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情境表演。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都会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表演活动,这是英语课堂上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活动中非常积极、认真,纷纷踊跃参与。学生会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表演中,力求在表演中赋予角色生命力。
二、实践型作业,整“活”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收集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的孩子,总能通过一双慧眼来发现身边的英语知识。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英语知识并记录下来,从而促使他们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感受英语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学习地铁中的英语”活动中,学生通过乘坐地铁,收集了各种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的英语标志,颇有自豪感。
整理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学完一个单元后,笔者会让学生制作一份英语手抄报,让他们梳理整个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手抄报的形式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变,有“知识点归纳整理”“单元易错题”“英语文化拓展”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创编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英语基础,让他们学会利用有限的词汇创造出“活”的作业来。例如,在创编儿歌、续写英语小故事等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里的歌谣、小故事,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这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选择型作业,灵“活”自主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师要全面进行考虑,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学完有关季节的知识后,笔者布置了以下作业: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录音分享给同学们;②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画出你喜爱的季节,邀请大家一起欣赏;③创作一篇小短文,介绍一下你最喜爱的季节;④找一找四季的不同特点,设计几个英语小谜语,让大家猜一猜;⑤试着把课文内容改编成一个英语小短剧,演给大家看。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编、演”五种形式,既给热爱朗读、美术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为喜爱观察和表演的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各尽所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的作业能成為英语教学的坚强后盾,教师应推进英语作业改革,用“活”教学方法,出“新”英语作业。(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