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挖数学德育元素,实现立德塑魂目标

2021-08-28 16:10陆萍
江西教育C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学史学习态度态度

陆萍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应充分发挥德育功效,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 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元素,培育典雅的审美情操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理性的数学培养理性的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掌控自己的情绪,适当地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感受。要把学生培养成理性的人,首先要使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在小学生眼中,数学是些数字符号,是枯燥单调的,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数学的美不同于物质的美,它是一种隐性的美,是理性的美、典雅的美,数学的美需要我们用“第三只眼”去观察发现。数学的美在于简单、和谐、对称、奇异。数学的美能够激发人的情趣,触及人的灵魂,引导人向善。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美学元素,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兴趣,设计丰富的审美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体验中欣赏美、品悟美,培养学生典雅的审美情操。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从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入,引导学生在画图、测量、比较等活动中探究圆的特性。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微型德育活动——“圆中寻美”,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发现那些“看不见的圆”,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最后,借圆的内涵美结束教学:“圆可谓美的化身,集各种美于一体,有感性美,有理性美,有形象美,有抽象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一切都会圆满。”

二、 利用数学的精确性特点,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进步的保障。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不自觉、作业不认真、解题不严谨、不求甚解等。

数学自身具有精确性的特点,表现在计算的准确性、推理的精密性、结论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数学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不可以粗心大意,更不能混淆是非。学习数学应具有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精确性特点,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在态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学生在完成小数类的作业时,经常会出现漏写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的情况,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的态度问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插入“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的小故事,用船毁人亡的教训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该故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更让学生懂得了一个小小的失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故事警醒学生,学习、工作都需要端正态度,做到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三、 借助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培植崇高的爱国精神

爱国是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怀,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爱国志士。周恩来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诠释自己的爱国心;钱学森历经千難万险,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归祖国……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爱国心不仅标志着人的高尚品德,而且是解决所有困难的动力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数学课程中的爱国教育素材颇多,如我国伟大的数学家、悠久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对经济发展与国家进步的贡献,这些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借助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植学生崇高的爱国精神。

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笔者向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讲述祖冲之及其研究圆周率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对圆周率的研究之早、研究之精,学生为中国在数学史上的伟大贡献而自豪。

品德是人的灵魂核心,优良的品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潜心挖掘德育元素,实施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实现立德塑魂。(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史学习态度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